分享

38军汉江南岸阻击战(三):背水一战

 好奇的果果 2023-05-30 发布于河北

接上文:志愿军王牌的“背水一战”——38军汉江南岸阻击战(二)

文章图片1

美9军从西到东的部署:骑1师第5团、第7团,美24师第5团(2月1日参战)、第19团、第21团(美军第24师师长丘奇也和盖伊一样,不受李奇微待见,即将离任,该师炮兵指挥官布莱恩实际指挥第24师);骑兵第8团,英27旅和韩军第6师团为预备队。美9军全部兵力为5万,投入战斗兵力为3.2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记载不够详细,包括官方战史在内,都把美军全面进攻的时间写为1月30日。实际上,美军第1军的第3师和第9军的第24师都是在1月28日投入战斗的。

文章图片2

美24师代理师长布莱恩少将(左)

和50军一样,38军也没有做好美军进攻的作战准备,其实志愿军全军,自彭德怀以下,都没有重视这个事。在美军发起全面进攻前,112师主力才进入汉江南岸阵地,紧急占领了鼎盖山、天德峰等前沿阵地。(38军的防御方案没有得到执行,只有紧邻50军的泰华山派了部队驻守,112师主力都不在江南,在江北休整,美军发起“霹雳行动”后才紧急过江。)

文章图片3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通往汉城的13号公路正从鼎盖山下通过,13号公路正是美骑1师和第24师的战斗分界线。美军的进攻其实都是依托公路进行,鼎盖山自然成为美军必须要夺取的要点。

1月30日,美24师第5团2营夺取了鼎盖山的前沿阵地256.4高地,美军战史得意非凡,他们当时根本没想到这将是美24师在汉江南岸唯一值得夸耀的战绩。他们更不知道,当天下午在256.4高地和他们战斗的,仅仅只有战士潘天炎一人。

潘天炎18岁,个子很小,所以当美军再次向这个阵地攻击的时候,美军军官举起望远镜一看,认定这个阵地上已经没有活着的我军士兵了。

部队决定撤离256.4高地时,这时的潘天炎正因为肚子疼,在蹲着上大号,未能跟随部队撤离,于是一个人留在阵地上与美军周旋了一下午。

敌人上来了,他提起裤子就干开了。潘天炎人小心眼多,他把六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放在工事前边,用一根电线连接上所有的拉环,自己躲在一边,等敌人上来之后,他一拉电线,炸倒了一片。

美军士兵又摸上来的时候,他突然喊了一声:“同志们!敌人上来了!”

美军士兵听见这突然的一声喊,全趴在地上不动了,他跳起来就扔手榴弹。美军弄不明自这个阵地上到底有多少志愿军,于是开始打炮,炮击完毕之后加大兵力再进攻。最后,潘天炎准备“光荣”了,他奔跑在阵地上根本不隐蔽自己,手榴弹和卡宾枪一齐使用,就在他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时候,增援阵地的部队上来了,战士们很羡慕这个勇敢而命大的小个子兵。

文章图片4

后来文工团的演员还专门为他的事迹编了一段单弦,单弦在志愿军各部队广泛传唱:“有一位青年战士,叫做潘天炎,打退鬼子的九次冲锋,军功章佩戴在胸前。”

夺取鼎盖山、天德峰后,美军第9军获得了从利川方向进攻的支点。这两个高地志愿军丢得起,但后来的阵地38军就丢不起了。

38军军长梁兴初和政委刘西元商量后果断命令113师渡过汉江,以337团配属给112师,置于泰华山后侧京安里一线,112师继续以336团坚守泰华山,335团至发梨峰做纵深准备,334团坚守13号公路两侧的513.5、213.8、401.9高地;113师339团展开于莺子峰、杨子山一线,338团为师预备队;114师继续留在杨平地区为军预备队。

面对美军两个师的全面进攻,梁兴初也放上了两个师1.9万人,其中一线展开3个团8千余人。

我们可以看到,梁兴初此时已经对战局有了基本的判断,而且头脑非常清晰。38军阵型的重点其实是在西侧与50军150师结合部的17号公路,梁兴初直接在这放上了3个团。13号公路也非常重要,由战斗力最强的334团镇守,另一个主力团335团可以随时支援334团。莺子峰、杨子山这一线地形对志愿军有利,由较弱的339团镇守。其中最核心的阵地是334团,他们的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在38军基本阵地的核心阵地之一的武甲山的前沿阵地513.5等高地顶住美骑1师第7团和第24师第5团的攻势,为38军部队修筑工事、稳住阵型,争取时间。

文章图片5

美军骑兵第7团团长哈里斯上校

战斗非常激烈而艰难,可是从1月31日激战至2月3日,美军骑兵第7团、希腊营连334团3营阵地513.5高地的前沿阵地311高地的前沿警戒阵地213.8高地都没攻下来。

2月2日,334团3营9连阻击阵地上所有的防炮洞全部被美军的炮火和飞机炸毁。在弹药耗尽,人员严重伤亡的情况下,九连被迫放弃阵地。为掩护战士们的撤退,三排副排长王青春主动一个人在阵地上留下来吸引敌人,当战上们刚刚撤退下来的时候,美军包围了阵地,王青春打完了最后一颗子弹,安然地拆坏了武器,然后仰面躺了下来,美军士兵向他的头部开了枪。

2月3日那天,213.8高地上的志愿军打得只剩下9连的4个人和一挺轻机枪,依然打败了美军骑兵第7团的进攻。看看3营战后的荣誉就知道了,是集体一等功。

九连打到最后剩下不到 30人,在侧翼地丢失,连队所在阵地处在一面包围的危急情况下,全连没有一个人主张撤退,激愤的三营营长于是命令把营指挥所前移,表示阵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阵地就不能丢失。

同样,美24师3个团对13号公路以东的志愿军阵地的进攻也没有任何进展。美国最权威的朝鲜战争学者阿普尔曼写道:大多数的交战并不涉及高层决策。这是一场班、排和连的战斗。中士或排长的主动性和胆量往往决定了胜负。中国人表现出强烈的战斗意愿,在山顶上近距离战斗。当我们考虑到“联合国军”对空中的全面控制和可怕的武器,如雨点般落在中国人身上的凝固汽油弹、他们的阵地遭受的饱和的巨大炮火以及支持步兵前进的大量坦克,我们必须承认这些与“联合国部队”交战的农民的勇气和坚韧让人赞叹。

顺便说一句,从1951年2月1日起,在朝鲜的美国陆军可以得到和陆战1师一样的空中支援。之前美军陆战1师可以得到陆战第1航空联队225架飞机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而支援美国陆军的美国空军是以空中控制为第一理念,对地支援力度不足。李奇微命令陆战第1航空联队要统一服从在朝的远东空军调遣。

文章图片6

按照这样打下去的话,38军汉江南岸阻击战根本不会跻身志愿军战斗的最巅峰,但战况总是随时变化的。

2月1日,李奇微在大邱军事会议上做出了他对当前战争全局的判断。当时美军只查明了志愿军3个军的番号(50军、38军和砥平里北侧龙头里的42军),李奇微判断不出来志愿军到底是想建立一条永久的防线还是会进行反击?但李奇微相信,中国人肯定想把他赶出朝鲜,因此李奇微认为,中国人会对阿尔蒙德的第10军进行大规模进攻。需要注意的是,李奇微虽然在2月初就有这样的判断,但他始终没有把志愿军在东线的反击真正当回事,以致于美韩军在横城惨败,而李奇微把责任全部推给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

李奇微思考的是,既然中国人会在东线反击,那西线汉江南岸的50军和38军就是孤立无援的,在汉江即将洪水泛滥之际,这是消灭这2个军的绝佳机会。于是他命令美军第1军军长米尔本和第9军军长穆尔全力进攻。到了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李奇微还是这么个思路,但志愿军最大的对手范弗里特改变了李奇微的想法。

文章图片7

新任的美9军军长穆尔少将(2月1日上任),是一个相当有战场洞察力的人。美军在阵地进攻中的战术并不是正面强攻,而是以突入阵地、夺占侧翼以控制要点,或迂回包围来配合正面进攻。李奇微的战法就是齐头并进,很显然这对志愿军威胁不大。所以穆尔决定要改变打法,用连攻击的战术来代替李奇微那呆板的战术。

伍 | 美军迂回侧翼

志愿军38军副军长江拥辉写过一本书——《38军在朝鲜》,第332页有一句话:“2月1日,337团3连匆忙进入西官厅北山阵地,担任坚守任务。”

不了解战场全局的战斗情况,这句话是看不懂的。38军的西邻是50军,38军在最西边的团是泰华山的336团,336团的西邻是50军150师449团,南邻是450团。

西官厅北山位于泰华山北偏西6公里左右的地方,很简单一句话,就是在泰华山的侧后。337团3连匆忙进入西官厅北山阵地,说明泰华山侧后遭到了威胁。336团西邻是449团,现在336团的泰华山阵地侧后遭到威胁,需要急调337团3连去补漏洞,说明什么呢?

文章图片8

根据各种资料整理,李奇微虽然在1月30日才正式命令全面进攻,实际上美军第3师在1月27日就接替了在金良场里的土耳其旅。28日,美3师展开第65团向志愿军149师,第15团向150师发起进攻。

1月29日,美3师第15团虽然夺取了更北侧的350高地,但右翼进攻仍然受阻于425高地、457.4高地(地图误作457.3)一线,这是因为美军要利用这边的二级公路319号公路。可是这两个高地已经在志愿军150师防御纵深8公里处;左翼受阻于志愿军261.5高地、东远里一线,这两个阵地位于150师东鹤山阵地正北8公里至9公里,美军需突破东鹤山才能进攻这一线。也就是说,仅至28日,150师阵地已被美军突入8公里之多。

1月31日,美军第15团第一次夺取金良场里正北8.5公里的457.4高地,150师部队拼死反击,虽于夜晚夺回,但在2月1日再次美军夺取。需要指出的是,其实150师是非常够意思的。美军第3师的攻击是一条斜线,是向西北攻击前进的。第15团在左翼的攻击箭头早已进至东远里,尖兵更在向板桥里搜索前进。其实150师的阵型已经完全被美军第3师割裂。在美军已深入纵深的情况下,150师仍然坚持在17号公路西侧的高地留部队。美军第15团的左翼其实已经在这些部队身后了,为什么150师拼死要留部队?就是为了呼应38军。

文章图片9

美军第15团夺取457.4高地后,150师仍然留部队继续在425高地抗击外,主力向西北的149师阵地文衡山转移。原因也是一样的,美军第3师已经向东远里、板桥里前出,文衡山其实和白云山之间已经被美军割裂。可如果为了保持自己阵型完整,放弃文衡山,38军的态势会更难受。

至此,50军与38军之间的联系被割裂。这就是38军急调337团3连前往西官厅北山的原因。150师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的全部,但他们拼死留在东侧翼,对38军也仅仅只是声援、呼应作用,无法提供实际帮助。

这也是美9军军长穆尔观察到的,他知道以志愿军孱弱的火力根本无法控制住公路,中国人两个军之间的17号公路正是美军做文章的绝佳路径,正好150师无力抵御土耳其旅、美军第3师第15团,骑兵1师第8、第5团的轮番冲击,50军的阵型已被撕开,38军侧翼暴露。这种大好机会穆尔是不会放过的,在337团3连急调西官厅北山的同时,穆尔命令帕尔默:立即拿下泰华山侧后,17号公路东侧的要点西官厅北山。

文章图片10

美军骑兵1师代理师长帕尔默少将和第5团团长克罗姆贝兹上校

2月2日,美军骑兵第5团沿原来由志愿军150师扼守的17号公路迅速北上,历时三天的西官厅北山战斗拉开帷幕。337团3连连长就是在第二次战役中成为一级战斗英雄的原337团1连2排排长郭忠田,在龙源里阻击战中,337团1连2排在郭忠田率领下创下了无人伤亡的佳绩,因此特调他前往西官厅北山。

3连与美军一个营激战三天,打得只剩下十几人,依然守住阵地,并打出5班班长徐连才、炮2班班长姜世福两个二级战斗英雄。

被称为“战士的母亲”的班长姜世福的牺牲令战士们万分悲痛。姜世福是一位面容消瘦,性格稳重的人,平时关心战士无微不至,战士们都很喜欢他,说他像自己的母亲一样,他所在的三连在阻击战斗中因为伤广太大不得不从阵他上撤退。

指导员白广兴最后一个离开阵地时,发现了已受重伤的姜世福,姜世福的双腿已经被炸断,腹部也受了枪伤,血快要流干了、指导员要背他下去,他醒来了,他向指导员说:“我掩护,你快走!我求你一件事,跟同志们说我姜世福没向敌人低头!”

指导员坚持要把姜世福背下去,这时美军又冲上来了。姜世福恳求指导员立即转移,无奈中指导员走了。姜世福坐在阵地上,身下是一片鲜血。直到美军士兵像发现一个奇怪的东西一样把他围住的时候,姜世福从容地拉响了藏在身下的两颗手榴弹。

文章图片11

西官厅北山战斗中的337团3连班长杜才

郭忠田在龙源里阻击战后再立新功,可上级却命令他们撤退了,并命336团放弃美军打了10天都没打下的泰华山。2月4日,美军骑兵第7团轻而易举就占领了泰华山和发利峰。

这是为什么?

这要从38军军史上著名的山中里反击战说起。这同时也是美军第9军军长穆尔对38军的另一个杀招。

#致敬抗美援朝##军事##中国历史##历史##历史回眸##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