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中医工作室传承人学习分享(三十八)—脐针治疗肾虚型眩晕医案一则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3-05-31 发布于河北

病案分析

图片

患者:张某,女,67岁,职业:退休

主诉:反复头晕发作 1 月

现病史:患者述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时头晕,天旋地转感,伴恶心欲呕,无头痛,曾至当地医院就诊,完善头颅CT提示:脑桥、双侧基底节区、左侧放射冠区及顶叶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对症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脑供血、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活血化瘀,患者症状好转,但仍反复。现症见:头晕,自觉天旋地转,伴恶心欲呕,多于晨起后发作,转颈及体位变化不会诱发或加重头晕,无头痛,无颈项部疼痛,无肢体活动不利,时胸闷心慌,无胸痛,久坐久站后腰部酸痛,自觉双下肢沉重,周身乏力,食欲不振,纳少,眠差,入睡困难、多梦、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复睡,夜尿3~5次 /d,大便尚调。舌象: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微腻,脉沉细,双尺脉弱。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 3 年余,血压最高 160/90 mmHg,平素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

过敏史:无

中医诊断:眩晕

症候诊断:肾阴阳两虚

西医诊断:1、腔隙性脑梗死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治法:补肾助阳,滋补肾阴

针灸处方:乾、艮(丑、寅)、坎

图片

脐针操作

图片

嘱患者取仰卧位,肚脐及脐周常规消毒,然后以脐蕊为中心,按照乾、艮(丑、寅)、坎的顺序依次进针,以乾、艮(丑、寅)、坎位上的疾病反应点(皱褶或白色斑点)作为进针点。针刺后无需追求得气,静留针即可,根据患者情况予留针30min。

图片

病机分析

图片

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之一。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有对眩晕的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和阐述。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内经》中对眩晕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的阐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卫气》讲:“上虚作眩”。《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虚不作眩”“上气不足”等点奠定了眩晕病因病机的基础。眩晕在病因上虽有上述多种,但其基本病理变化,无外乎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等扰乱清空。临床治疗眩晕病时,必须辨清标本虚实,遵循“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的治则,虚者当滋养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

图片

穴位分析

图片

从脐八卦全息来看,取乾、艮(丑、寅)、坎位进行治疗,其中坎位脐内八卦对应肾脏,五行属性为水;丑寅时对应艮位,艮五行属性为土;加之乾位,乾五行属性为金;操作时先针乾位,其次针艮位,最后落脏于坎位,即构成土生金、金生水的格局,共奏补肾之功。乾位从脐外八卦全息来看与首(头)相应,眩晕病病位在头,针刺乾位可治疗头痛、眩晕、脑血管等头部相关疾病。从脐十二地支全息来看,其中坎位对应子时,加之艮位所取的丑、寅两针,刚好构成少阴三针。针刺少阴三针,即对应子、丑、卯三个时辰,子时正是一阳初生的时候,是一阳来复之时,正是阳气归根的时候,此三针可以达到补肾阳,同时使木气生发有根,木气生发有力,圆运动则复,故眩晕止。

文稿:马国靖

审稿:娄政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