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老史话|颍州“耿万寿” 赴京“千叟宴”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5-31 发布于安徽

  [编者按]我国自古有着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但囿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人活七十已经是“古来稀”了,八十岁以上的“耄耋” 高寿老人屈指可数,而百岁及其以上者被称为“人瑞”(指百岁以上德高望众的老人),更是凤毛麟角。因此,65岁以上的老人,会得到当地官府重视和朝廷褒奖,包括进京参加“千叟宴”,授予寿官、匾额、鸠杖、银牌、建牌坊等一系列荣誉和待遇。

  颍州旧志记载了官方落实朝廷各项惠老政策的内容,以教化百姓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尊重褒扬长寿老者,使惠老敬老蔚成风气。昔日“惠老”之内容,可为今日之镜鉴。

(清)王原祁等绘 《万寿庆典图》局部一

  清朝的“康乾盛世”,为国力的强盛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渲染天下太平,民生富庶,表示皇恩浩荡,敬重老人,惠爱百姓,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皇帝首次在京师畅春园举行千人大宴,故得“千叟宴”之名。

(清)王原祁等绘 《万寿庆典图》局部二

  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其中康熙朝举办过两次。第二次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康熙帝在宴会上作《千叟宴》诗,有“莫讶君臣同健壮,愿偕亿兆共昌延。万几惟我无休暇,七十衰龄未歇肩”的诗句。当年的十一月,康熙大帝病逝于畅春园,享年69岁。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清)王原祁等绘 《万寿庆典图》局部三

  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月,清圣祖康熙皇帝60岁生日(又称万寿节)。他认为:“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因此决定举办隆重的万寿庆典(《康熙实录》),并公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在畅春园的聚宴。朝廷在全国荐选了2417名70岁以上的老寿星参加千叟盛宴。

  漂亮的斑鸠

  据清乾隆《阜阳县志》(卷之五·食货·惠老)记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恭逢圣祖皇帝万寿,赴阙(入朝,陛见皇帝)庆贺,蒙恩赐衣、赐宴老人一名:耿万寿。”“皇清,耿万寿、刘国栋,俱寿民。康熙之五十二年(1713),恭逢圣祖仁皇帝万寿,赴阙庆贺,帝恩遣诸王慰劳,赐衣、赐宴,遣还。”(清乾隆《太和县志》)。也就是说,颍州官府隆重推荐了耿万寿(今阜阳市人)、刘国栋(今太和县人)两位寿民,在官府派员护卫下,晋京赴“千叟宴”。上述的记述颇有意思,恰逢圣祖皇帝万寿时,颍州推送的两位寿民,一位叫“耿万寿”,名字真是吉祥如意,与皇帝过生日的“万寿节”非常和谐贴切。另一位叫“刘国栋”,名字中含有国家之栋梁意。他们在京师受到了康熙皇帝的特殊礼遇,亲赐饮酒,恩赐养老银牌、鸠首寿杖等。

阜阳市博物馆藏西汉铜质鸠杖(首)

  所谓寿杖,也称“鸠杖”,即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传说斑鸠为“不噎之鸟”,刻鸠纹于杖首,意为祝老人饮食顺畅,不受噎呃,从而健康长寿。皇帝赐杖是一种礼制与褒奖,也是皇家敬老的标志。先秦时期,鸠杖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受杖者可享多种特权,如自由出入衙门,不得阻拦。

  阜阳西汉汝阴侯墓

  阜阳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铜质“鸠杖首。”为1977年7月阜阳西汉汝阴侯墓出土,长6.6、宽2.2、高 3.3厘米。鸠杖首作伏卧形,昂首,羽翼伏于背部,翼梢略上卷,长尾。(《阜阳博物馆文物集萃》)这根鸠杖(仅存鸠首),或是当朝皇帝赐予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的,其逝世后又作为陪葬品入棺,以彰显其身份的尊贵,或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使用。

  相传,在充满皇家气派“千叟宴”和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面前,老人们一边夸赞皇帝圣明,广施仁政,一边狼吞虎饮,大快朵颐,乐倒、晕倒、饱倒、醉倒的老人还不在少数。

  国宝级文物,汉代彩绘漆木鸠

  如今,阜阳城乡的生态环境良好,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随处可听到老斑鸠“咕咕咕”…的清脆叫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