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枫桥有个“梅家坞”

 诸暨弘虫 2023-05-31 发布于浙江

枫桥有一个颇具诗情画意的地名,叫“梅家坞”。听闻此名,总让人想到杭州的梅家坞。只是,杭州的梅家坞盛产龙井茶,而枫桥的梅家坞则因历史上盛产梅花而命名。
枫桥的梅家坞,最初叫“梅花坞”。《光绪诸暨县志》载其地理位置:“梅花坞,在蟠龙山北、铁崖山麓,明孝子骆嗣宗庐墓处。”县志提到的铁崖山,是指齐鲤尖,并非杨维桢年轻时读书的小铁崖山。县志提到的蟠龙山,就是蟠龙窝(读“窠”)西面那座山。梅家坞在蟠龙窝的西山方向。蟠龙山下旧有蟠龙庄,这里曾经是枫桥骆氏先民居住的地方,骆观光、骆象贤就住在这里,“枫溪女史”徐昭华的居室“凤凰于飞楼”也在这里,这些都是有史料记载的。虽然后来骆氏族人向集镇迁徙,但蟠龙庄的俗名“蟠龙窠”以及附近的“梅家坞”,至今保存着历史的温度。
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即陈遹声致仕归家后的年代里,梅家坞是枫桥的一片“香雪海”。陈遹声有一组诗,诗题很长,叫做《晓起,乌带山色堆积几案,触动游兴,遂缘山行,过采仙桥,循溪而南,经文昌阁,游菩提院,出梅花坞,入东化城寺,登元祐塔,下山至见大亭,小憩得诗六首》,他的游踪实际相当于沿着枫溪绕紫薇山、蟠龙山走了一圈,且途中还经过了梅花坞,于是有了写梅花坞的一首诗留存于世:
万山若舒翼,拱护梅花坞。携杖穿树过,梅花落如雨。临涧挹清芬,微风摇烟缕。相对澹无言,山静如太古。此处可避秦,仿佛桃源路。便欲访陶潜,招要宗雷侣。相约结茅庵,衣冠存典午。隔山化城钟,因风度一杵。
这是迄今发现的写枫桥梅家坞的第一首诗。估计比陈遹声年长几十岁、且著有《补梅花馆遗稿》(诗一卷、词一卷)的骆元邃也会写到梅家坞,惜乎此诗集尚未搜求到手,我们暂时还不知其详。在陈遹声笔下,梅花坞是一个远离尘嚣、可以结茅隐居的世外桃源。在众山拱护之下,梅花坞静如处子,临涧植梅,清芬满路陈遹声穿林而过时,但见“梅花落如雨”,而附近化城寺的钟声,更衬托出梅花坞的宁静。
最近读《枫桥骆氏宗谱》,又加深了对梅家坞这个地方的认知。诗人骆元邃1836—1887)在《余庆堂梅花坞坟禁碑记》一文中,交代了“梅花坞”地名的由来:“去枫桥二里许,地名梅花坞,以种梅花得名。”而骆炎1657—1740)《梅花坞先茔禁碑记》一文中,又交代了“梅家坞”的由来:“迄今族人世居其地者,实出自光禄第四子明经府君,后人讹为梅家坞者,音误也”从骆氏两位名人的碑记中可以得知,梅花坞一带有枫桥骆氏余庆堂子孙世守的先人墓地,而“明孝子骆嗣宗庐墓处”就在梅花坞。
明孝子骆嗣宗究竟是谁?《光绪诸暨县志》没有详说,因为骆嗣宗并非朝廷旌表的孝子,但《枫桥骆氏宗谱》给出了一个完整的答案。宗谱载有《梅轩府君传》,传写的就是这位曾经被枫桥百姓广为传颂的孝子:
公讳嗣宗,字宗本,行可廿二,别号梅轩。夙怀聪令,立志简夷,好文墨,于龆龀之年挺俭素于浮华之世。家遭回禄,母柩在堂,即飞身烈焰中,抚棺而恸,乡邻目者危之,须臾,反风,而柩得全。弟负国课,向邑捐赀代纳。孝格穹苍,情笃友爱如此。一生好善,贫者账之,急者周之,疲癃而残疾者货医而调治之,民病涉,筑桥以渡之,路崎岖,捐资以平之,嘉言善行,数世志称不衰。宪副惠公作《梅轩》记其事,已悉可考而知也。享年五十有四。配楼氏。继魏氏、张氏,合葬于梅家坞之原。
骆嗣宗的孝友,体现在两件事情上。一是孝母:某天,也不知何故,骆嗣宗家里竟着起大火来,而偏偏母亲的灵棺就停放在堂屋,骆嗣宗见状,飞身闯入烈火,用身体遮挡母亲的棺材并失声恸哭,邻居们见状,都替骆嗣宗捏着一把汗,以为他将葬身火海,情势万分危急,忽见风向改变,火势也随之转向,骆嗣宗母亲的灵柩得以保全无损,骆嗣宗也平安无事。人们说,这是骆嗣宗的孝顺感动了上苍,是老天在保佑他。二是友弟。骆嗣宗的弟弟欠下赋税无法完纳,身为兄长的他没有坐视不管,骆嗣宗来到县衙,自己掏钱替弟弟缴纳了赋税。除了孝友,骆嗣宗还是一个义士,他一生乐善,好义的名声在枫桥长传不衰。
这篇传记写得并不全面,其实骆嗣宗的孝行除了“舍身护棺”,还有“庐墓守孝”。骆元邃在《余庆堂梅花坞坟禁碑记》中写道:“先时,惠太孺人在日,厌尘市喧嚣,尝筑平屋数椽,晚年习静于此,后即为其子梅轩公庐墓之处。”梅花坞曾经是骆嗣宗母亲安享晚年的地方,因为此地特别安静,故被厌烦集市喧嚣的骆嗣宗母亲惠氏相中了,她在梅花坞建了几间平屋,这几间平屋后来就成了骆嗣宗为母亲庐墓守孝的居室。而骆炎在《梅花坞先茔禁碑记》中则是另一种说法:梅花坞当铁崖之阴,先(祖)梅轩处士庐墓处也。处士母惠孺人葬坞之侧掌……旁墓十数武,别作'梅轩三楹。”按骆炎的说法,骆嗣宗之所以自号“梅轩”,是因为他在梅花坞为母亲庐墓守孝时,在距离墓旁十多步的地方建了三间房子,这三间房子取名“梅轩”。这种记录上的差异其实也无关紧要,紧要的是骆嗣宗的庐墓守孝延续到了下一代,这与唐代孝感里(今赵家)的张孝子世代庐墓异曲同工,是枫桥孝风的赓续。
骆嗣宗去世后,安葬在母亲惠氏墓侧,而他唯一的儿子骆瑶,便在梅家坞为祖母和父母守墓。宗谱载有《最乐府君传》,传写的就是好义人骆瑶的事迹。
公讳瑶,字惟善,行晋五十,号最乐,梅轩府君之子也。质性聪敏,笃学好礼,事继母至孝,侍族里谦和,与人无忤,或罹外侮,卒置弗校。凶岁有告乏者,不问能偿与否,悉皆贷之,逋负者力不能偿,即焚其券。宾客往来,杯酒尽欢,肺腑俱罄,剧谭古今事变、历代典章,时以最乐翁称。至今故老传诵,素有义方之训,厥子若孙充儒学贡生,可谓世其家学者。是时宾兴,授益国光禄郎,不慕荣利,引疾而归。岁乡饮,屡膺大宾。配王氏,同里王祯公女也。……谐龄八十有二,合窆于梅家坞之原。
有是父必有是子。自号“最乐”的骆瑶,也是枫桥典型的好义之士、孝顺子孙,其为人处世与父亲骆嗣宗别无二致。骆炎《梅花坞先茔禁碑记》中还记载:环墓山凡若干亩,地半之,田又半之,并系处士长嗣光禄府君前后续置,以奉惠孺人春秋墓祭之需,而处士光禄两公窀穸亦并卜吉于兹。”他围绕祖上的墓地,续置了墓山和墓田,以便于春秋祭扫。骆瑶去世后,也安葬在父母身边。
生也陪伴,死也陪伴,代代相承,梅家坞这个地方就慢慢诞生了一个村落。庐墓之处,前后林木蓊翳,土地平圹,环而居者数十家,皆其派下裔孙”,这个村庄里的人都姓骆。溯其源,他们是骆瑶第四子的后裔,因为庐墓守孝而聚居于此,一代代繁衍生息。如同隔壁赵家,因张孝子庐墓守孝而有庐墓村,梅花坞因骆孝子庐墓守孝,慢慢绽放成为一个充满人间烟火的“梅家坞”。这,或许是梅家坞地名的真正由来。
所以我以为,“梅花坞”后来变成“梅家坞”,并非误读,而是枫桥骆氏家族人文基因的一个写照。以孝为美,爱梅成性。梅家坞不姓梅,而姓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