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一个安全意识与技能并重的“高能”员工

 新用户1261BTaz 2023-05-31 发布于北京

最近一个词在网络上很火——高能员工,就是高效能员工,特指这样一类员工,工作很投入,很有成效,也很有正能量,能够带动伙伴们的工作热情。

要想成为一个高能员工,做好安全工作是底线,如果大小事故不断,那么怎么可能取得工作上的成效呢?对于一个员工来说,确保自己和同事的安全既是第一要务,又是工作底线。那么怎样才能守好底线,不出事故,做好安全工作呢?作为一名员工,必须同时具备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一个员工只有既具备安全意识,同时又具备安全技能才能真正实现作业中的安全。安全意识解决的是愿不愿安全、要不要安全的问题;安全技能解决的是会不会安全、能不能安全的问题。只有既“愿意”,又“能够”,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

按照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这两个维度可以把员工分为四类:第一类,非常安全——安全意识强,安全技能高,在企业当中这样的员工自然是越多越好;第二类,安全——安全意识很强,珍惜自己的生命,有做好安全工作的强烈意愿,但安全技能方面还有待提升,这样的员工因为安全意识很强,处处小心在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自己安全技能不足的缺陷;第三类,基本安全——安全作业的技能较高,但安全意识较弱,属于会做但有时就是不愿做,做不到位,这类员工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差错;第四类,不安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双双堪忧,这类员工如果再不具有忧患意识,再不提高技能,那么最终会害己害人。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员工安全行为分类模型

为什么在这里反复强调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呢?因为这事关企业、社会的安全全局。这里再强调一下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如图2所示。

图2 海恩法则

在安全工作中,企业要强调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并重,安全意识和意愿优先于安全技能。以下是杜邦对企业安全发展不同阶段的划分,以及员工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特征(安全意识与技能的综合体现),供读者参者。

(1)听天由命,这是安全管理的最低级阶段,自然本能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员工头被砸破了,才想起戴安全帽;手被扎破了,才想到赶紧戴手套,私底下还认为事故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被动应付,不主观改进。

(2)不推不动,这是安全管理的发展阶段,害怕和纪律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安全管理依靠监督,遵章守纪需要考核。推一下才动一下,有些时候还是很不情愿地动。

(3)积极主动,这是安全管理的较高阶段,主动和自我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词,员工认为安全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为家人。

自己安全自己管,依靠别人不保险。

(4)团队互动,这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员工互助、个人价值和团队荣誉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每一个员工不光关心、关注自己的安全,也时刻紧盯同事们的安全和企业全局的安全。这是安全管理上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团队协作、互动互助,安全才有保障,企业长治久安的局面才能最终实现。

一个团队若有1000个员工,999人安全,只有1人不安全,整个团队就意味着不安全,甚至是灾难。

这就是安全管理上的“1000-1=0”。

零事故管理的很多活动都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其目的就在于此。

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管理人员和员工同心协力与长期不懈地努力。

据杜邦对国内企业的调研,绝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水平都处于第二阶段,即靠考核推动阶段。据杜邦的经验,只有当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达到第四阶段时,才有可能实现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目标。怎样才能让员工的意识上台阶,达到理想的协作互动呢?基本条件就是每一个员工都既有安全意识又有安全技能。

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通过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和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实现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每一个员工都是安全管理主动自发的践行者。企业要实现从被动安全向主动安全的过渡。

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是安全这枚“硬币”的正反面,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名员工只有既有安全意识又具备安全技能;既有做好安全工作的意愿又具备做好安全工作的能力,才能最终在日常作业中做好安全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好自己,又保护好同事,同时保护好企业。

所以,本书围绕意识篇和技能篇两个部分展开,详细阐述如何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怎样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

作者简介

刘寿红

精细化管理、零事故—安全精细化管理研究者

原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现代班组》期刊特约撰稿人

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

2005年加入汪中求老师精细化管理团队,专业从事精细化管理、零事故—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咨询、培训工作。多次赴日本就精细化管理、零事故—安全精细化管理与相关机构、同行交流、研讨。潜心设计的精细化生产管理、零事故—安全精细化管理训练课程,因其工具性、实用性,一经推出便风靡全国,普遍受到众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欢迎。作为项目组负责人或成员参与了多期企业安全咨询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改善、改进、提升效果。出版图书《零事故:安全精细化第一准则》《班组精细化管理》《车间精细化管理》《企业中层精细化管理》《高素质员工必备的35个好习惯》《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