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医基础——治则2

 吴宣蓉图书馆 2023-05-31 发布于广东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汉医基础理论的疾病治疗原则部分。接下来介绍的是第四个治则——调整阴阳。调整阴阳是指纠正疾病过程中存在的阴阳偏盛偏衰,恢复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调整阴阳的方法包括前面讲到的正治法里面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还有就是补泻结合——损益兼用。

    实则泻之也称为“损其有余”,对阴阳偏盛的一方用泻法进行治疗。例如,阳偏盛表现出来实热证,就用清热泻火的治法;阴偏胜表现出来的实寒证就用温阳散寒的治法。虚则补之又称为“补其不足”,对阴阳偏衰的一方进行补益。补阴和补阳治法都体现了汉医的哲学特色和智慧。

    由于阴和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又相互助长的关系,所以补阴和补阳有两方面的治法,一方面是通过补阴或补阳去制约相对亢盛的另一方,例如对阴虚导致的阳相对有余、虚热证,通过补阴的方法制约亢盛的阳气,又称为“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例如对阳虚导致的阴相对亢盛、虚寒证,用扶阳的方法消退过盛的阴寒之气,又称为“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补阴补阳治法的另一方面是通过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在补阴或补阳的基础上,适当扶持另一方,让双方都得到增长,实现新的平衡。例如治疗阳虚证时,在补阳药物中加入少量补阴的药物,可以让补阳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所谓“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就像在一堆大火里面喷少量的水,不仅不会把火灭掉,反而会让火烧得更旺;反过来,在治疗阴虚证时,在补阴药物中加入少量补阳的药物,也可以让补阴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所谓“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就像在一碗油下面加热一下,会让油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更强。

    在遇到阴阳两虚证的情况下,我们会采取阴阳并补的方法,而对亡阴亡阳的患者,首要的治疗是益气固脱,将亡阴或亡阳的危重情况先稳定住,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补阴或补阳。因为气是与人的生命直接关联的,有气在就生命延续,气消失了人及时剩下的物质再多也跟一具尸体没什么区别。所以亡阴亡阳首先挽救的是气。

    在阴阳偏盛的状态下,常会引起另一方的偏衰,形成虚实夹杂的状态,例如“阴盛阳虚”或者“阳盛阴虚”,或阴阳转化,这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损益兼用,补泻兼施,扶正和驱邪相结合。阴盛阳虚的状态下结合补阳和祛寒的治疗,阳盛阴虚的情况下结合清热和养阴的治疗。对阴阳格拒引起的真寒假热证或真热假寒证,可以参考前面讲过的反治法里面“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方法进行治疗。

    第五个治则是调理气血,包括调气理血和调理气血关系。调气包括补气和调理气机。补气重点在于调补脾胃,脾胃健运才能化生足够的气血供应人体。调理气机是指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规律进行治疗,例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肝气主升,肺气主降。对不同脏腑的气机紊乱,就要针对脏腑的气机规律进行治疗。治脾的气机紊乱,主要治法就是用升举阳气的药物或穴位增强脾的升清功能;治疗胃的气机紊乱主要就是靠降气的药物或穴位增强胃的通降功能。治疗肝的气机紊乱要压抑过度上冲的肝气,但不能压抑太过,也要配合少量疏肝、提升阳气的药物或穴位。治疗肺的气机紊乱升散卫气到体表驱逐外邪,但不能升散太多,也需要适度使肺气肃降,以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理血治疗包括补血和调理血液运行。补血的重点也是调补脾胃,让脾胃化生足够的气血。血液运行的异常包括血瘀、血热和出血,对血瘀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瘀血的成因分别给予补气活血、行气活血、凉血散血、温经活血、养阴活血等治疗。对血热证治疗以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为主,对出血证根据不同病因分别进行温经止血、凉血止血、补气摄血、化瘀止血等治疗。

    调理气血关系的治法主要针对气血关系失常的状态,包括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等,气血两虚则同时调补脾胃气血,气滞血瘀则行气活血,气不摄血则补气摄血,气随血脱则益气固脱。

    第六个治则是调理脏腑。调理脏腑需要根据脏腑的生理特点、五行生克规律、脏腑间关系确立适宜的治法,调理脏腑的气血阴阳。肝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需要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补养肝血,滋养肝阴。心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表现为心阳偏盛偏衰、心阴不足、心的气血偏衰和心血瘀阻方面,心阳不足者要补益心阳,心火炽盛者要清心泻火,心阴不足者要滋补心阴,心气虚者要补养心气,心血虚者要补养心血,心脉瘀阻者要活血祛瘀。脾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脾阳与脾气虚弱,容易出现脾不统血、脾气下陷、脾虚湿阻等病变,分别采取补气摄血、补气升提、健脾祛湿等治疗。肺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肺气与肺阴的失调,肺气虚者需要补益肺气,肺阴虚者需要滋养肺阴。肾的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精气阴阳不足,绝大多数属于虚证,需要补肾填精、滋养肾阴或扶助肾阳。

    五脏关系失调的治疗一般遵循五行生克规律,五脏的虚证除了补益本脏还要补益它的母脏,所谓“虚则补其母”,例如心血虚除了补心血还要补养肝血,肺阴虚除了滋肺阴还要滋补肾阴。五脏的实证除了清泻本脏还要泻它的子脏,所谓“实则泻其子”。例如肝火旺除了泻肝火还要泻心火,心火旺除了泻心火还要泻胃火。

    六腑的阴阳气血失调一般通过调整其相表里的五脏进行治疗,胆的病变从肝治疗,小肠的病变从心治疗,胃的病变从脾治疗,大肠的病变从肺治疗,膀胱的病变从肾治疗。三焦的病变分别从上焦、中焦、下焦相应的脏腑进行治疗。脏腑之间虚实关系的治疗遵循“实则泻腑、虚则补脏”的原则,因为腑的生理功能是需要保持通畅空虚,脏的生理功能是需要保持精气充实,所以无论是脏还是腑的实证一般是泻腑为主,虚证一般是补脏为主。例如肾与膀胱湿热导致小便不通,清利膀胱即是泻肾;脾胃湿热导致腹胀腹泻,清泻胃火即是清脾。胃寒食欲减退、胃痛呕吐,温脾就等于是暖胃;膀胱虚寒导致小便过多,温补肾阳同时也是补充了膀胱的阳气。

    最后一个治则——三因制宜就是指因时间季节、地理环境和人体体质的不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实际治疗中灵活应用以上的治法。

    以上说的治则治法都是汉医治疗的总体原则和方法规律,不要单纯理解为吃中药。除了药物以外,我们针灸推拿、气功、健身术、饮食等方法都是遵循上述原则与规律的。今晚我们学习了汉医治则学说的后面内容,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理解汉医治病的原理和方法有所帮助。下次课我们将对从开始到现在学过的所有汉医基础理论内容做一次总结回顾,然后介绍一下我们将要学习的下门课程的大体内容,感谢大家收听,再会。

(作者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双专业学士,中西结合神经病学硕士,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李盈中医诊所负责人,深圳龙华区医调委人民调解员,龙华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本资料根据 李盈 博士 于10月27日在微信群上为大众所做的健康讲座整理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