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到唐朝的“山水画史”

 柳谙花茗 2023-05-31 发布于山东

中国古代山水画,成型与魏晋玄学、与禅宗的兴起几乎同步。

第一,魏晋时期

画作全部失传,只能通过《洛神赋图》窥见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样貌

文章图片1

魏晋玄学的发展,老庄学说兴盛,庄园经济的发展,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开启了隐逸时代,谢灵运、陶渊明发展了“游仙诗”“山水诗”,隐逸思想的发展,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山水的观照。

这一思潮之下,诞生了:

1.东晋顾恺之“传神写照”说,传神论、以形守神、迁想妙等,主张绘画要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性格,通过体验、观察,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本质,形似以写神。

2.南朝宋的画家宗炳,徜徉山水,饮溪栖谷,30余年,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后以老病,才回到江陵。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画山水序》,有“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的技法论,核心理念:“澄怀观道”“澄怀味象”“山水以形媚道”

3.王微提出“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把山水画与“地图”区分,强调传达文人情趣。

4.南朝齐梁谢赫的“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这都是魏晋玄学的深度发展的结果,后世画论实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演绎。

第二,唐朝——雪里芭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展子虔,改变了顾恺之“人大于山,水不泛容”的特征,山水人物比例关系确定,技法上“勾”“染”,树木“冰澌斧仞”

文章图片2

展子虔 游春图

之后,青绿山水画长足发展,出现了李昭道、李思训父子,技法出现“勾斫”,树木表现多样,“刷脉镂叶”。

文章图片3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有人说这幅图意境深远,不是李思训作品,而是宋代佚名之作。

文章图片4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李昭道 春山行旅图、明皇幸蜀图反而是真正唐代的山水画风格

2.水墨山水画

“雪里芭蕉”王维,则是文人画代表,不遵循季节,直抒心意,

文章图片5

王维 雪溪图

文章图片6

王维江干雪霁图

第三、五代—— 四大家改变绘画格局

1.荆浩开启“斧劈皴法”,继承了吴道子的笔法、项容的墨法,发展了顾恺之的“劲紧连绵”、吴道子的“莼菜条”,同时将王维、张藻的“水墨晕章”发扬成熟。荆浩《笔 法记》提出:“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这是对气韵说、笔墨说的总结大成。

关仝是荆浩的弟子,突破荆浩的规范,进一步发展了全景山水的磅礴大气。

2.南派山水,董源开启“披麻皴”“苔点墨”技法,山势多“矾头山”,结构上“横幅山水”展现江南的江面风光。巨然,发展了“长披麻皴”。

从此,山水画内涵定型,经历宋代的李成、郭熙的“卷云皴”“蟹爪枝”,马远夏圭的“一角山水”,元代的文人画崛起,明代的浙派、吴门画派将文人画进一步成熟化,中国山水画达到了巅峰。清初四王、四小王、后四王追摹前人,近代海派画家的变革,吴其硕、潘天寿、黄宾虹的努力坚定不移推进传统画的演变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