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房室阻滞,认识阻滞部位更重要!

 墨香文怡 2023-05-31 发布于山西

      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系统的任一部位,如房室结(结内)、希氏束(希氏束内)、束支(希氏束下部)等。明确房室阻滞部位非常重要,因为它决定次级的逸搏节律是否充分。与房室结内阻滞相关的交界性逸搏相比,希氏束下部的房室阻滞相关的室性逸搏心率更慢、更不可靠,治疗的决策可谓大不同。

一度房室阻滞

       房室结呈递减传导,希氏束-浦肯野系统是典型的'全或无'式传导,因此几乎所有的一度房室阻滞的部位都在房室结。

二度I型房室阻滞

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大多数也是房室结阻滞,尤其是阻滞的第一和最后一个PR 间期相差较大伴窄 QRS波时。

图片

结内文氏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窄的QRS波群,PR间期超300ms,希氏束电图显示 AH间期延长先于房室阻滞。

但在极少的情况下,病态的希氏束-浦肯野组织也存在递减传导,但阻滞之前的PR间期递增很小。文氏型阻滞时PR间期仅有轻度延长,且为窄的QRS波,提示为希氏束内的文氏阻滞。

图片

▲ 希氏束内文氏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窄的QRS波群,从第一个至最后一个下传的 PR间期的增量少;希氏束电图显示在出现心室脱漏前,希氏束电位出现分裂(H1,H2),并进行性增宽。

在伴束支阻滞的文氏现象中,PR间期延长伴QRS波形态改变,提示为希氏束以下文氏型阻滞,这是因为束支传导对PR间期及QRS波群均有影响。

图片

▲ 希氏束下部文氏传导阻滞。上:Ⅱ导联和V1导联显示二度I型房室阻滞并束支阻滞(右束支),PR间期延长的同时伴QRS波群形态增宽提示传导延迟点位于希氏束下,红点表示窦性 P 波;下:希氏束电图显示在希氏束下部阻滞前HV间期明显延长。

图片

▲ 希氏束以下文氏传导阻滞。上:Ⅱ导联和V1导联显示二度I型房室阻滞伴双分支阻滞(右束支/左前分支);下:希氏束电图显示希氏束以下阻滞前HV间期延长;在右束支/左前分支时,传导延迟点和阻滞点位于左后分支。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提示为希氏束-浦肯野系统阻滞。

当二度Ⅱ型阻滞伴窄的QRS波时提示为希氏束内阻滞。

图片

▲ 二度Ⅱ型阻滞伴窄的QRS波时提示为希氏束内阻滞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提示为希氏束-浦肯野系统阻滞。

当二度Ⅱ型阻滞伴束支阻滞时提示为希氏束以下阻滞

图片

▲ 二度Ⅱ型阻滞伴左束支阻滞时,希氏束电图证实阻滞点位于希氏束以下(右束支)。

三度房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内、希氏束内、希氏束以下部位。

三度结内房室阻三度房室阻滞伴交界性逸搏表明房室传导完全丧失,且逸搏心律与希氏束有关。

图片

▲ 三度结内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QRS波较窄,逸搏波群落于心房舒张晚期紧邻逆行P波(箭头)(上图);希氏束电图(下图),房室传导阻滞部位位于房室结水平。

三度希氏束内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伴交界性(希氏束末梢)逸搏心律特征是希氏束传导完全阻滞,以致两希氏束电位完全不相干(H1与心房相关,H2与心室相关)。

图片

▲ 三度希氏束内房室传导阻滞。上图:Ⅱ导联和V1导联显示除开始一个P波(箭头所示)传导至心室有正常PR间期,其他均为窦性节律伴窄QRS波群逸搏心律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图:希氏束电图显示阻滞部位位于希氏束内。两希氏束电位(H1,H2)相互分离,前者连接心房,后者连接心室。

三度希氏束以下房室阻滞:三度房室阻滞伴室性逸搏心律表明希氏束下端传导完全丧失,因此希氏束和心室完全脱节,此时希氏束与心房相关。

图片

▲ 三度希氏束以下房室传导阻滞伴左束支阻滞图形的逸搏心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