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认知,颠覆传统的华夏起源史(推演3-2)北方少数民族演变史

 月亮是什么 2023-05-31 发布于浙江

一部沿黄河下游北上,经青海、甘肃、宁夏、河套地区,阴山山脉转入燕山北侧进辽河流域。

1、此时黄河河道已经疏通(时间大约在9400年前左右),这一部在途中不断分化休养,在8900年前左右来到河套地区,一些北上,主线则进入呼和浩特、大同北、张家口一带。

文章图片1

在这里他们遇到来自吕梁山、太行山及阳原盆地附近部落群(下称九黎族部落联盟)的强力阻击。在阻击下,一些族群跨过阴山或燕山北上寻找它路,主线则长期反复的争夺南下之路,但始终无法进入大同盆地与阳原盆地,在8300年前左右,突然出现的冰寒期又让众多族人冻死在冰天雪地中,至此,在阴山脚下留下累累白骨后,无力南下。

文章图片2

两部落对抗区域

只有少部分人从阴山与燕山交界处进入塞外寻求生机。跨过这山,十不存一(阴山,阴魂之山,可能就是这么得名)。并沿阴山、燕山北侧分化休养。在渡过7900前左右的大洪水与海侵后,在7500年前左右一支到达辽河流域休养。分化各方,主要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如沿大兴安岭北上进入黑龙江流域,或进入朝半岛、日本等。一直到6500左右灾难再次来临时。这一部在这1000年时光里飞速壮大。

文章图片3

2、8300年前左右,他们在大同、张家口一带与九黎族部落的征战、交融。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九黎部落联盟得到整合,得到新的发展思路,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华胥氏部落这一支在交融中充满血泪悲歌与太多无奈,也学习到一些九黎部落的知识。最终来到阴山、燕山之外,分化休养。向阴山北及西一支形成众多游牧民族小族群。向东则来到赤峰一带,沿辽河及其西拉木伦河等支流前行或留驻,形成众多以捕鱼、狩猎、采集为主的小族群。

文章图片4

3、这一路在中途各地同样不断分化散落,如在青海湖留驻分化,有留驻或南下进入青藏高原腹地,也有前住大通河发展,其余继续沿黄河不断分散。在甘肃兰州附近又分化一支进入河西走廊,最终与中亚部落群交流、融合,形成众多少数民族。在进入宁夏后在贺兰山脚下停留较久,后一部向北进入蒙古高原,分化为众多小族群,一部跨过黄河进入黄土高原。

文章图片5

4、这一段时期,西北湿润多雨,水草丰美,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在蒙古高原形成草原文化,在辽河流域还形成了著名的红山文化。在青海形成了著名的马家窑文化及河西走廊形成齐家文化等等。

文章图片6

天府昆哥总结:

1、此路在这段时间主要在青海湖四周山脚下,大通河、临夏、庄浪河、石嘴山、榆林、包头、阴山南北两侧,燕山北侧、辽河流域、大兴安岭及松花江流域停留与生活(如考古,这些地方应该会有惊喜)

2、最终在北方形成众多的游牧部落和东北的众多捕鱼、狩猎、采集部落群。他们在不停的迁移中依然保留着一些过去的图腾与信仰,祭祀着昆仑山神和娲皇。

3、后世与殷商政权战斗后,几乎彻底与中原文化分割且对抗,并在不断的征伐与融合中有些族群渐渐忘掉了来处,甚是悲凉。

文章图片7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理性评论。

(看本系列推演最好从之前的大洪水开始全看,否则你可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