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地理必修2综合质量过关检测(一)

 太极虚空 2023-05-31 发布于河北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2022316日,《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持上海居住证落户的居民达到了37 684人,同比增加了104.6%;通过人才引进渠道获得上海户口的为35 444人,同比增加了172%;上海户籍人口减少18.19万人。下表为上海市2018—2021年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年份

总人口/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

外来人口/万人

数量

增量

数量

增量

数量

增量

2018

2 475.39

9.11

1 462.38

7.25

1 013.01

1.86

2019

2 481.34

5.95

1 469.30

6.92

1 012.04

0.97

2020

2 488.36

7.02

1 475.63

6.33

1 012.73

0.69

2021

2 489.43

1.07

1 457.44

18.19

1 031.99

19.26

1.2018—2021年,上海市( A )

A.总人口增速缓慢

B.户籍人口增加2.31

C.外来人口基本固定

D.人口承载能力在下降

解析:由表中信息可知,2018—2021年,上海市总人口由2 475.39万人增长到2 489.43万人,增速缓慢,A正确;户籍人口由1 462.38万人变为1 457.44万人,减少4.94万人,B错误;2018—2021年,上海市外来人口有时增加有时减少,人口不固定,C错误;2018—2021年,上海市总人口增加,人口承载能力没有下降,D错误。故选A

22021年上海市总人口增长仅1.07万,其主要原因是( A )

A.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迁入较少

C.外来人口较多

D.落户政策严格

解析:由材料可知,2021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减少18.19万人,主要原因是上海经济较发达,人口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导致人口增长缓慢,A正确;由材料可知,2021年持上海居住证落户的居民达到了37 684人,通过人才引进渠道获得上海户口的为35 444人,人口迁入较多,B错误;外来人口较多,总人口应增长的多,与题意不符,C错误;上海市通过人才引进等措施鼓励人口迁入,落户政策相对宽松,D错误。故选A

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我国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相邻,但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如图示意该区域地形和人口密度。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两地合理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水资源

D.对外开放程度

解析:读图可知,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更少,而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且支流较多,水资源较多,导致黄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大于鄂尔多斯高原。故选C

4.据材料推测鄂尔多斯高原( B )

A.自然条件优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B.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

C.通过增加耕地,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应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迁入

解析:据图可知,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A错误;鄂尔多斯高原实际人口密度是合理人口密度的将近5倍,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B正确;鄂尔多斯高原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增加耕地不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C错误;鄂尔多斯高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若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迁入,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紧张,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B

威宁地处贵州省西部高山岩溶峡谷区,地势高、地貌复杂,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下图示意威宁不同地貌区民族村寨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与中中山河谷相比,高原面少数民族村寨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B )

A.热量丰富    B.地势平坦

C.水源充足    D.日照较多

解析:由图可知,高原面面积宽广,与狭长的中中山河谷相比,地势起伏小,地势平坦开阔,易于农耕和居住,B正确;中中山河谷地区的海拔一般低于高原面,故河谷地区的热量应比高原面丰富,A错误;河谷地区地势低,为地表水汇聚地,水源丰富,而当地高原面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易下渗流失,水源不足,C错误;日照不是影响两地村寨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6.威宁少数民族村寨集中分布在距离河流200500 m的区域内,主要原因有( A )

用水较方便 减少山洪威胁 减少水污染 保留更多耕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少数民族村寨集中分布在距离河流200500 m的区域内,便于居民取水,正确;山洪暴发常常造成河水暴涨,会淹没河流两岸附近地区,村寨与河流保持200 m以上的距离,可减少山洪威胁,正确;少数民族村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污染物较少,一般对河水污染较小,错误;少数民族村寨布局在距离河流200500 m的区域也会占用更多的耕地,错误。故选A

韩国CCRC社区是提供综合服务的养老社区,由养老公寓、护理院及服务中心组成。服务中心内的多个配套设施(包括幼儿园、娱乐设施)面向周边区域居民开放。下图为CCRC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CCRC社区布局的优点有( D )

位于山麓地带,方便对外联系

受地形影响,建筑物高低错落

设高架连廊,方便功能区联系

周围林木环绕,形成生态屏障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结合材料韩国CCRC社区是提供综合服务的养老社区并读图可知,CCRC社区布局紧凑,位于山麓地带,交通便利,方便对外联系,方便子女探望,正确,错误。读图可知,CCRC社区以老年人入住为主,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设高架连廊进行连接,有利于老年人在不同功能区移动,正确;该社区被清明山植被覆盖区半包围,林木环绕,形成生态屏障,环境质量好,正确。故选D

8.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向周边区域居民开放的主要目的是( B )

A.增加养老社区经济收入

B.增添老年人生活乐趣

C.充分利用社区配套设施

D.促进子女主动性探望

解析:养老社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老人入住及相关消费,A错误;该社区入住人口以老年人为主,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人口,老年人活力不足,多个配套设施向周边地区开放,可以增加各年龄段人口的活动,如幼儿园,给老年人生活增添更多生机、乐趣,B正确;充分利用社区配套设施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向周边区域居民开放与子女主动性探望无关,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城市总规模统计图。读图,完成911题。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

注:鉴于中国城市建成区接近于与城市的实体区域,因此选择城市建成区面积表征城市用地。城市人口数据采用城区人口

9.据图可知( A )

A2010—2016年城市用地增长比城市人口增长快

B2010—2016年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加快

C2000—2016年城市人口持续增加

D2000—2010年城市用地增长最快

解析:据图可知,2010—201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曲线比城市人口曲线更陡,表明城市用地增长比城市人口增长快,A正确;2010—2012年城市人口增加了2 000万人,2012—2014年城市人口增加了1 600万人,2014—2016年城市人口增加了1 700万人,可见,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并未持续加快,B错误;2000—2010年城市人口减少,2010—2016年城市人口增加,C错误;图中只给了2000—2016年的信息,这段时间以前和以后的信息并未给出,所以无法判断2000—2010年城市用地增长是否最快,D错误。故选A

102010—2016年数据反映的问题可能是( D )

A.污染加剧    B.交通拥堵

C.就业紧张    D.楼房空置

解析:据图可知,城市用地增长比城市人口增长快,建成区楼房林立,人口却增长较慢,势必会出现楼房空置现象。故选D

11.解决上述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A )

A.合理规划用地

B.降价促销楼房

C.完善基础设施

D.抬高土地价格

解析:城市用地增长比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用地中作为建筑用地的比例需要调整,即合理规划用地,避免出现大量楼房空置现象。故选A

美国一家名为LocalRoots的公司开发出一种集装箱农场,40英尺的集装箱的水培农场,每天只需要20加仑水培液体就可生产像生菜、草莓、甘蓝菜等有机产品。集装箱农场受到市民的追捧,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下图为集装箱的内部场景。据此完成1213题。

12.集装箱农场成为未来农业发展新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D )

A.政策支持    B.交通发展

C.科技进步    D.市场需求

解析:科技进步、政策支持、交通发展等是出现新农业类型的支撑条件,ABC错误。通过材料可知,集装箱农业属于有机农业,农产品品质高,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因此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农业生产的类型,产量由市场决定,D正确。故选D

13.集装箱农场受到市民追捧的主要原因是( B )

A.成本低    B.产品安全放心

C.节约土地    D.生产周期短

解析:本题要从市民的角度考虑,成本低、节约土地、生产周期短都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考虑的因素,ACD错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有机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集装箱农场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安全的农产品,B正确。故选B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长江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表现为( B )

A.人口众多,城市数量占全国的21%

B.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

C.农业薄弱,但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D.交通便利,长江承东启西,沪瑞、沪蓉接南济北

解析:长江经济带人口众多,城市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A错误;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B正确;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业基础好,C错误;读图可知,沪瑞、沪蓉通道也联系东西,D错误。

15.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

发挥上海、武汉、成都的核心作用,推行新型城镇化

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长江经济带的主体功能应该是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建设水运、陆运、空运,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中、下游地区的协同发展和东西部互动合作,而非只是提供生态产品,错误,正确;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应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从而推行新型城镇化,错误;长江经济带应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4题,共55)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材料一:2020826日,云南省政府发布《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该区域面积占云南省的29%,人口约占44.02%

材料二:下图为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时空格局示意图。

注: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城镇化的具体表现。(3)

(2)概括10年间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变化特点。(3)

(3)简述建设滇中城市群的有利条件。(4)

(4)简述该区域城镇化对当地的有利影响。(4)

答案:(1)城市的人口增加;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的数量增加等。

(2)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匀,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时间上,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上升较为明显,东部和南部基本保持不变。

(3)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4)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解析:(1)题,由材料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的具体表现为人口城镇化,即城市的人口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读图可知,2005—2015年期间,出现了高水平人口城镇化地区且面积扩大,中高水平、中等水平和中低水平等各城镇化城市都有所增加,低水平人口城镇化范围减小,城市的等级上升;出现城市群或城市带;城市的数量增加等。第(2)题,读图可知,在空间上,滇中城市群人口城镇化水平整体分布不均匀,中部城镇化水平较高,四周城镇化水平较低。在时间上,从2005—2015年,区域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上升较为明显,而东部和南部基本保持不变,维持较低的水平。第(3)题,由材料滇中城市群是国家重点培育的19个城市群之一,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7个县()可知,各城市地域临近,交通通达度高;核心城市昆明由原来的中高水平发展为高水平,辐射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4)题,区域城镇化促进了乡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迁移,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由从事第一产业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转变,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才向城市集中,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而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部分生产要素和新的社会观念向乡村流动和渗透,有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材料:蔬菜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气温过高则不利于蔬菜生长。高原夏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凉的高原地区生产的蔬菜,每年5—10月份,高原夏菜源源不断地运往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兰州市榆中县是我国高原夏菜的主产区之一,境内的马衔山,海拔3 670 m,菜农将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海拔1 5003 000 m的山坡上,该地蔬菜绿色优质,知名度高。下图示意榆中县的地理位置。

(1)分析马衔山高原夏菜绿色优质的气候条件。(4)

(2)马衔山的蔬菜种植高差达1 500 m,推测这样种植的目的。(4)

(3)分析南方市场5—10月份青睐兰州高原夏菜的原因。(6)

答案:(1)气候干燥少雨,夜晚气温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小;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2)增加蔬菜种类;延长上市时间。

(3)5—10月份,南方地区气温过高,不利于蔬菜生长,供应量不足;多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影响蔬菜生长;高原夏菜恰好成熟上市且品质好,知名度高。

解析:(1)题,马衔山高原夏菜绿色优质的气候条件主要从光照、昼夜温差等方面分析。该地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病虫害影响小。第(2)题,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这个高度的气温特点,该地高差大,温差大,可以增加蔬菜种类;和其他地区的气温差别可以延长上市时间。(3)题,主要分析南北方的气温差异,5—10月份,南方地区气温过高,不利于蔬菜生长,供应量不足;蔬菜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多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高原夏菜知名度高,质量好,恰好成熟上市。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

材料一: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1 300 km,总投资2 200多亿元。自2011年通车以来,年平均输送旅客1.3亿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京沪高铁运力出现饱和,常常一票难求。为进一步缓解旅客运输压力,推动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规划建设京沪高铁二线。

材料二:下图为京沪高铁及京沪高铁二线(规划)示意图。

(1)简述京沪高铁建设和运营的有利区位条件。(2)

(2)京沪高铁全线建设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目的是什么?(3)

(3)京沪高铁二线线路已规划完成,即将开工建设,但对于是否应该建设仍然存在争议。就此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

答案:(1)沿线多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技术难度小,建设成本较低;连接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大直辖市,沟通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客源市场充足,经济效益好,回收成本快。

(2)保护沿线地区的耕地资源,节约耕地;降低坡度,减少地面沉降等对路基的影响,有利于列车高速、平稳、安全运行;减少对地面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

(3)应该。优化高铁网络,缓解京沪高铁运输压力;方便沿线地区旅客出行;带动江苏、山东沿线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不应该。高铁建设投资巨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目前市场需求有限,客源不足;会降低京沪高铁的运营效益。

解析:(1)题,京沪高铁建设和运营的有利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角度进行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京沪高铁主要位于东部地区,沿线多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工程量小,技术难度小,建设成本较低。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京沪高铁连接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大直辖市,沟通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客源充足,市场广阔,高铁运营经济效益好,成本回收快。第(2)题,京沪高铁全线建设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其目的可以从用地、安全和对其他交通干扰方面考虑。用地方面:京沪高铁沿线多为平原地形,耕地多,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可以保护沿线地区的耕地资源,节约耕地。安全方面: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可以降低坡度,减少地面沉降等对路基的影响,有利于列车高速、平稳、安全运行。对其他交通干扰方面: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地面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第(3)题,应该建设的理由可以从对经济、对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方面分析。对社会的有利影响:近年来,京沪高铁运力出现饱和,常常一票难求,建设京沪高铁二线线路,可以优化高铁网络,缓解京沪高铁的运输压力;方便沿线地区的居民出行。对经济的有利影响:建设京沪高铁二线线路,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江苏、山东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应该建设的理由可以从投资、市场和对京沪高铁的影响方面考虑。投资方面:高铁建设投资巨大,成本回收周期长。市场方面:京沪高铁二线线路和京沪高铁相距近,而目前市场需求有限,会造成京沪高铁二线线路客源不足。对京沪高铁的影响方面:京沪高铁二线线路和京沪高铁相距近,京沪高铁二线线路的建设,会降低京沪高铁的运营效益。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材料: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是我国众多河流的源头所在地,生态环境脆弱,境内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近年来,青海工业趋向轻盈灵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到打生态牌,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发展新优势。下图为青海省循环经济中的两大主导产业体系示意图。

(1)列举该地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8)

(2)说明该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益。(8)

答案:(1)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1)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工业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工业生产需要大量淡水资源)等生态问题。同时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可能造成大气污染,排放的废渣可能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水污染等。第(2)题,读图可知,废热提供给了发电厂,废渣为建筑材料厂提供了原料,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