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乡融合发展

 无风无雨kx247j 2023-05-31 发布于湖北

安陆奋力奔赴

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全域旅游目的地

202401刚刚过去的2023年,孝感安陆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数据最简单,也最雄辩,在总结安陆过去一年的成就时,最容易找到共识。

——202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居孝感第一,预计全年增长8%。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25.2%,高于全省15.9个百分点。

——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总数达到25家,居孝感第一。获批省级科研项目11个,立项率居孝感第一。在孝感率先入选“科创湖北”试点县(市、区),连续8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技创新优秀县市”。

——11项先行区改革事项入选国家级、省级清单。全年新增经营主体14728户,其中企业5281户;新增“四上”企业90家。安陆被《环球时报》评为“2022年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市、区)”。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岁末年初,行走安陆府河畔涢水滨,我们探寻这些亮丽数字背后的答案——

“城市产业双集中”挺起发展脊梁

工业是龙头、是支撑、是脊梁。

安陆树牢“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抓大”的鲜明导向,坚定一个“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的认识,“汇集十万产业工人、培育百家亿元企业、形成千亿工业产值、节约集约利用万亩工业用地”的发展目标,科学确定园区发展定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推动“一区六园”抱团发展、错位发展,每个园区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市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医药、光电子信息产业,南城工业园重点发展金属制品、新材料产业,府城、洑水工业园重点发展外贸进出口、文体用品产业,李店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陈店工业园重点发展金属铸造产业,高铁产业园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

安陆正在依托府河岸线资源,推动中心城区西拓南扩,打造“一河两岸”。围绕城市集中,着力构建“高铁新区、南部新城、东部产业新城、老城区”四轮驱动、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重点打造高铁新区10.1平方公里核心区。

开局便奔跑,起步即冲刺。

2023年开春伊始,安陆招商引资工作就“拼”出了强劲攻势。2月18日,总投资122亿元的人民控股集团(安陆)科创产业园项目在高铁新区开工。

人民控股集团是“世界机械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该公司投资部总监林乐飞介绍,当时有多地抛出“橄榄枝”。

如何在众多“追求者”中胜出?

带着满满的热忱和诚意,安陆市委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领招商专班奔赴武汉分部、温州总部上门拜访。安陆府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动腾出办公楼,提供企业前期工作团队办公和住宿;服务工作专班全程专人包保、无缝对接,协助企业采购办公设备,办理注册登记、项目备案等相关协调工作。精诚所至,最终抱得“美人”归。

这是安陆招商引资“比拼跃升”的缩影。一年来,安陆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强大气场始终在鼓动、在加热、在升腾,你追我赶、同频共振的“磁场效应”越来越强劲。

——“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拓展至49项,下沉乡镇、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343项,举办政务服务大比武活动、建立政务服务“观察员”制度、开展“周六不打烊”服务。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安心安陆”营商环境品牌,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获国家层面肯定推广,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2.6亿元。出台“降低企业用能成本19条”,通过财政补贴,将工商企业用水、用气价格降低至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新增贷款40.86亿元,创历年新高。

——精心打造招商项目服务“流水线”,实行重点项目从签约到开工100天、从开工到纳统100天、从纳统到投产100天的“三个一百”服务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签约、开工、纳统、投产、达效”全生命周期、“保姆式”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建得快、发展好。

强力推动招商引资“比拼跃升”、工业经济“赋能挺脊”行动。举办四轮85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完成合同引资额581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孝感“211”任务(平均每天签约2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1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平均每两天投产1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组织4轮9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552亿元,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个,均创历年新高。

同时,聚焦食品医药、金属制品、光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在“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上攻坚突破,加快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提升,努力塑造安陆工业经济发展新优势。

2023年,四个主导产业预计全年总产值同比增长6.7%。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同比增长62.6%。永祥农机亮相德国汉诺威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爱仕达电器、神丹公司获批全省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预计全市全年完成进出口16.32亿元,增长34.5%。金禄科技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神丹公司入选国家农产品深加工典型示范企业。成立安陆米粉协会,方便米粉、粉丝年产能突破5万吨,3000亩安陆米粉产业园启动建设。

“旅游+”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春赏花、夏品果、秋赏叶、冬览雪……一年四时八节,无论何时来到安陆,这里都是人间美景。

锚定“全域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素有“李白故里”“银杏之乡”“漫画之城”“红色沃土”“千年古县”等美誉的安陆,不断做好“旅游+”文章,将资源优势变成发展胜势,“全区域、全时空、全要素、全产业、全景式”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形成全域旅游多点开花,处处是景、四季皆游的新貌。

◆旅游+生态 这里是“诗和远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安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绿色成为最亮底色,让生态绿成为核心竞争力。

整市推进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通过省级验收,入选“国家生态功能区”。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1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实现府河沿线化工企业清零。建立起市乡村三级河(库)长制体系,明确82条河流、145处中小型水库、15处城镇重要水源地以及重点骨干塘堰责任主体和管护人员,实行“一河一档”,安陆河库长制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

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推动金属制品、粮油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及其配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先后实施两轮面积共3.1万亩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秸秆低茬收割,探索出工厂加工型、沼气转化型、一体循环型、生化处理型、综合利用型等五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获评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省首家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旅游+文化 注入发展源头活水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在白兆山麓寓居十年,写下百余首传世名篇,使得此地名扬四方,为世人所追慕。近年来,烟店镇以李白文化为载体,将白兆山旅游区、李白村文化旅游度假区、碧山村等李白文化景点串点成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安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李白、银杏、漫画、红色、古城五张文化名片,多元交织、融合发展,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安陆着眼“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以旅兴文、以文塑旅,走出文化旅游相得益彰的新路。

近年来,依托李白文化,安陆相继招引了大唐诗城、康辉碧山李白故居等重大文旅项目。全力挖掘李白文化这座“富矿”,持续擦亮“李白故里·诗画安陆”城市名片,“李白杯”第二届全国书法大赛、第三届湖北(安陆)李白文化旅游节、第二届李白诗词大会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持续举办,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安陆的名声越来越响。

◆旅游+农业 加码赋能乡村振兴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最是令人向往。

每逢周末,“五言陆色”景区便热闹起来,不少市民前来体验乡村田园风情。“从城区过来最多也就二十分钟,想着带孩子亲近乡土,吃吃正宗的农家菜。”市民张女士说。

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同步发展,安陆蹚出了一条高效益、多形态融合的新路径。

赵棚镇又被称作“蓝莓小镇”,这里有华中地区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该基地历经10年的发展,按照“一个产业、十里长廊、百万游客、千家致富、万亩基地”目标,先后引进湖北顺农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湖北佳家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兵峰户外拓展训练有限公司、中财城市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落户,投资建设大棚基质蓝莓联农带农基地、地栽蓝莓示范基地、冷链仓储、旅游酒店(小木屋)、研学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项目,逐步形成集种植、采摘、加工、研学、康养等于一体的蓝莓全产业链。2023年,蓝莓种植面积已达8100余亩、接待游客30多万人、年产值达3.2亿元,带动就业2600余人、当地群众户均增收3.5万元以上。

在安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安陆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通过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以103公里赵钱旅游路为轴线,将赵棚蓝莓小镇、烟店诗仙小镇、雷公玫瑰小镇、王义贞钱冲小镇等四个旅游景区串联成珠,形成“一线四区”,田园综合体、景观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生机勃勃,“旅游+”战略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乡村振兴真正落地实现。

烟店碧山村、赵棚团山村、王义贞钱冲村……一批传统气息浓郁、各具特色的乡村成为全域旅游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安陆正以获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契机,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2023年,盛世闻樱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朱桥牡丹园、李白村文化旅游区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诗轩国际大酒店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国家文旅部“读李白、游神州”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推介安陆,“五月赏牡丹花线路”“七月国色天香果香四溢线路”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共接待游客量6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

“安陆温度”助力发展“加速度”

让人民幸福,这是安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导向,也是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座城市带给人民的,不是枯燥的经济数据,而是让群众切实感觉到城市有温度、生活有温情、人间有温暖。

一年来,坚定不移“惠民生”,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努力兑现把群众需求清单变为政府工作项目清单、化作人民幸福账单的政府承诺。

◆寄递物流率先高质量全覆盖

邮件收寄、自动分拣、集包、发运……每天上午10点前,316国道旁的安陆市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都在快速运转。

2022至2023年,安陆市整合资金1898万元,建成1个市级共配中心,227个行政村网点,在孝感率先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有力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2023年,全市进村与出村快递总量增长67%,其中进村快递188.4万件,同比增长68.4%;出村快递28.5万件,同比增长49.1%。在寄递物流的助推下,安陆乡村直播带货风生水起,蓝莓、蛋品、白花菜等特色农产品走向了全国。

◆“要想富、先修路”

烟应线是2023年度孝感市路长制示范线之一,全长40.66公里,是贯通安陆西部的南北向大通道。

车行于安陆烟应线,扑面而来的乡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围绕“路长制+文化”,烟应线将长松驿、唐风小镇、知青年华、稻梦空间、巡检司、晒书台、鲁班堤等九景一线串珠,并沿线布局三座驿站,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巡检司驿站以其独特的“明清”气质,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截至目前,安陆累计创成5条“路长制”示范线,总里程226公里。其中,赵钱旅游公路获评“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省最具人气农村路”。

◆“一场两馆”加速建设

安陆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项目是安陆市“十四五”期间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也是湖北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分赛场之一,承载着安陆人民的体育梦。2023年2月18日,投资8.68亿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及配套设施面积8.8万平方米的“一场两馆”项目在安陆高铁新区正式开工建设。

“一场两馆”集全民健身、体育培训、体育产业营销、赛事竞技、体育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安陆烧烤名气打响

随着夜色降临,安陆府东街夜市,霓虹灯光闪烁,“大排档式”的餐桌整齐排开,烤串、小龙虾、铁板豆腐、烤鸡翅等各种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不少外地游客结伴而行,到夜市享受美食,把盏言欢。

安陆主城区共拥有大大小小的烧烤店200多家,年营业总收入过亿元。2023年,安陆出资380万元打造府东烧烤一条街,成立了安陆市烧烤协会,不断放大“安陆烧烤”品牌优势,安陆烧烤成了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而今,安陆幸福的味道就像夏日繁花,芬芳扑鼻;就像冬日暖阳,遍洒大地。广场上的轻歌曼舞,公园里的闲庭信步,书屋中的怡情养性,成为这座城市最生动最幸福的剪影。对于百姓来说,房前屋后的安宁祥和,一顿美味烧烤,才是最靠得住的人间烟火。

回放安陆过去一年发展轨迹,一条线索清晰可见:改革开放的天时、交通发展的地利、幸福善治的人和,汇聚起安陆“由农到工”“从内到外”“从量到质”跨越的澎湃力量。

安陆市文联干部程荣东感慨万分。他说,于弯道中进位,于关键处奋进,激动人心的表象背后是浪遏飞舟,风雨彩虹。那些看不见的力量,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变量”,比数据更为亮丽和深远的,是全市上下“敢、快、干”拼出“安陆速度”的精气神。激发全市上下率先领先的志气、攀高比强的勇气、团结奋进的士气就是“安居思进、陆通致远”的城市精神。

访谈

抢抓机遇“敢、快、干”

——专访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安陆市委书记李先乔

强县工程,安陆当何为?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省委主要领导来安陆调研指导后,让我们备受鼓舞、倍添动力、倍增信心,为安陆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陆市委书记李先乔表示,“我们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四化同步发展,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推进就地城镇化。”宏观谋势、中观布局、微观落子,起势见效。

咬定“一区一地”目标定位不动摇。树牢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让“能发展好的地方发展得更好”的理念,锚定建设“全省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抢抓新机遇、抢占新风口、抢跑新赛道。

紧盯城市、产业两个高度集中不发散。围绕城市集中,做强县城,以四轮驱动为重点,推进就地城镇化。围绕产业集中,做大底盘,以龙头企业、供应链平台建强产业集群,把市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打捆作为一核、抱团发展,推进产业、企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一体发展。

聚力强县工程不松劲。以四化同步为基础,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持续推进“功能城镇、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和路长制,全面实施农业农村“十大提升行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不懈怠。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牢安全底线,确保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生产安全、社会安全。

一座城市,只有看清自己所走过的路,才能在千变万化的现实中不断校准前进的方向。抓住机遇,赢得美好未来,错失机遇,落后一个时代。

李先乔说,安陆将始终牢记“敢快干,清慎勤”六字要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五个宣战”,坚决摒弃部分干部头脑中的“中游意识”“内陆思维”“安逸心态”,加压奋进,顶压前行,拼搏赶超,换道超越,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彰显安陆作为、体现安陆担当、贡献安陆力量。

策划:孝感市委宣传部 安陆市委宣传部

奋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2-08-01)

钱远坤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支持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是省委基于随州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对随州标定的时代坐标、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将紧密结合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着力构建多维协调的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一、以空间融合为载体,示范打造全域花园城市。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看,城乡融合发展是进行空间结构重组与系统整合的过程。全域花园理念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以绿色低碳为目标,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城乡空间与花园形态有机结合,形成全域花园城市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全域花园理念引领城乡发展方式变革,推动发展目标、空间坐标、用地指标“三标”衔接,构建以城市化重点区和工业先行区为主体的空间动力系统、以特色农业区和生态涵养区为主体的空间保障系统,在空间布局上让“该干什么的区域单元就干什么”,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的空间格局。以全域花园理念引领城乡发展内涵重塑,突出城乡整体性、宜居性和生长性,协调“山、水、城”内生联动空间,以人文为魂、生态为底、城镇为体,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深化“神韵随州”品质提升补短板三年行动,打造治山理水营城相适的空间形态。以全域花园理念引领城乡发展动能升级,实施强县工程,统筹主城区品质化提升、高新区一体化融合、区县同城化发展、市县协作化建设,培育自然经济人文相融的空间载体。
  二、以功能融合为支撑,示范打造集成高效城市。坚持在保持城乡功能差异的基础上缩小城乡差距,以功能融合、功能互补,逐步消除城乡之间社会差距、心理差距等非功能差异,从根本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产业协作中耦合城乡经济功能。把各类产业园区作为联结城乡的重要载体,搭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平台,推动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用城市的产业资源增值农村的产品资源。在服务延展中均衡城乡社会功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既是对社会福利的再调节,也是对投资空间的再拓展。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集成打造教联体、医联体、养联体、文联体、安联体。在价值转换中放大城乡生态功能。城乡融合不是把城乡变得一样,而是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统筹城乡土地指标、容积率指标和人才、资金,依据区块功能定位,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农业用地,以生态共享推动发展共进。
  三、以产业融合为基础,示范打造特色经济城市。产业融合是立足于城乡各自优势,推动城乡产业互补互促、谋求城乡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也是以特色经济助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四链重构”壮大融合主体。推动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形成合理利益联结机制,是城乡产业融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鼓励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利益链“四链重构”,将产业链打造成为利益共享、命运与共的产业融合共同体,实现产业在城、基地在村、增收在户。“三产融合”创新融合业态。推进城乡产业融合要加强统筹,实现农村资源价值的就地转化。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推动农林结合、农渔结合,以结构调整促“内向融合”;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以产业延伸促“纵向融合”;依托应急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优势创新房车自驾、乡村民宿等应用场景,打造香菇里拉民宿集群等文旅品牌,以功能拓展促“横向融合”。“两手发力”提高融合效能。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既要激发市场主导与专业化分工内驱力,又要用好政府引导与多元化参与外驱力。加强政策引领、项目引导、资金引流,推进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和消费导向”转变,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四、以要素融合为牵引,示范打造创新活力城市。把握城乡要素供需关系,以“人、地、钱”为重点,建立健全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合理高效配置。畅通城乡人口流动,加快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得下、稳得住;探索建立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推动市民入乡活物业、能人回乡创事业、企业兴乡建产业。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围绕集体增收、农民增富、农业增质、治理增效、乡村增色,探索乡村合作公司新模式,打造具有市场功能的集体经济、具有民生性质的市场主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彰显乡村经营功能、投资功能。构建多元投入体系,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以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质押贷、香菇贷、小额信用贷、存货抵押贷等金融产品,打通资本下乡“堵点”。
  五、以文化融合为滋养,示范打造人文品质城市。文化融合是融洽城乡关系的粘合剂,也可以成为促进城乡各类要素流动并产生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城乡融合阶段,随着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突显,文化彰显出更大的能量。延续文化脉络。将炎帝为代表的农业文明、青铜铸造为代表的工业文明、编钟为代表的礼乐文明所彰显的精神内涵,通过现代性诠释,一体熔铸于“四化同步”和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形成具象记忆、意象系统,让传统文化穿越时空、焕发新生,改变城市、改变生活。培育文化产业。创见性发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城乡优秀特质文化,打造文化旅游亮点板块,唱响“神韵随州、一见钟情”城市文旅品牌;发展文艺汇演、创意设计等文创产业,谋划吸引人气爆点场景,让五千年历史积淀为随州文旅、文创产业提供丰富滋养。厚植文化情怀。推进乡村振兴是需要一点情怀的,有情怀才有价值认同和责任担当。点亮文化符号,强化乡愁意识,丰富和深化全社会对于乡村的情怀,通过亲情感召、政策扶持、服务优化,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催生“归巢效应”与“头雁效应”。
  六、以治理融合为保障,示范打造幸福生活城市。在城乡融合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各种要素资源跨越城乡边界,催生出新的社会经济空间,进而重构新的社会秩序和生产关系。这要求我们动态调整优化城乡社会治理,将刚性约束与柔性互动有机结合,形成多样化、更具弹性和效率的城乡现代治理方式。树牢系统思维,强化流域治理。流域治理是一个复合体系,集成地理区位、生态保护、人文传承、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等诸多要件。围绕府澴河流域确定综合治理“底图单元”,以大洪山为重点加强流域水源地保护,更好统筹水安全设施建设与农业灌溉水利建设,统筹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统筹水环境保护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树牢共治思维,缔造幸福生活。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主要目标,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加快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局面。树牢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做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等各项工作,坚决守住各类安全底线。
(作者系中共随州市委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