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绘画在世界上可谓独树一帜,这到底是如何发展而成的?

 公司总裁 2023-05-31 发布于河南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那么,中国的绘画体系是如何发展形成的呢?Image需要中国历代绘画资源,见文章末尾

1,原始绘画
所谓的原始绘画,是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期出现的岩画、陶画、地画、壁画等,这些绘画基本都是通过考古而发现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岩画,岩画是人类在新石器时代的作品,产生于图文分离之前,因此这些岩画是原始图画,也是原始象形文字。
根据《中国绘画断代史》的资料,我国发现的重要的岩画遗址有97处,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广西花山岩画已经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边疆省区,可以分为北方、西南和东南三个系统。
Image
陶画,是原始人类在陶器上创作的绘画,也可以称为“陶纹”。人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进入陶器时代,陶纹也就随之产生。到7000年前,先民们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最终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我们称为“彩陶”。这些彩陶图案主要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部族图腾信仰,甚至也是文字的起源。

Image

实际上,陶画就是一种纹饰。人类除了将纹饰创作于陶器上之外,还创作于生活中的各种常用的物品上,能够保留下来的除了陶画之外,还有青铜纹饰、漆画等。青铜纹饰主要出现于青铜铸造技术较为成熟的商周时期,该时期的图画已经和文字分离,因此青铜纹饰就只有审美功能了,其艺术性得到了增强。

Image

壁画,也是一种较早产生的绘画,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原始社会和夏商周的壁画已经难寻踪迹了。考古学家曾在许多遗址发现了壁画的遗存,但是都不完整。商代宫殿之内曾有大量的“宫墙文画”,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壁画的记载较多,当时各国宫殿宫墙和贵族府邸以及祭祀之地都绘制有绚丽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功能主要有教化、娱乐等,其中北方的壁画多写实风格,南方壁画多浪漫风格,屈原曾观楚国宗庙壁画而创作《九歌》《天问》等华丽的辞章。
画像石、画像砖,是汉魏时期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上的绘画本质上是一种壁画。目前出土的画像石大都是集中于两汉时期,在全国北方各省和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都有发现。这些壁画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豪强地主庄园的生产与生活,墓主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当时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Image

帛画,是绘制在丝帛上的绘画作品,最早发现于战国楚国境内,最著名的就是《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这些帛画反映了当时人们“引魂升天”的思想,具有楚国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

Image

到了汉代,又在长沙马王堆等遗址出土5幅大量的帛画,其绘画内容大致是楚国帛画风格的延续和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T型帛画》《导引图》。Image

2,魏晋到两宋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阶段。其主要的表现有三点。一,中国绘画开始总自发阶段走向了自觉阶段,也就是人们开始为了绘画而绘画。二,著名的画家开始出现,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三,提出了“得意忘形”等绘画理论,奠定了中国国画的理论基础

Image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隋唐时期人物画繁荣起来,人物画主要描绘当时社会上层的生活,有雍容华贵的特征,反映出了隋唐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特征,例如当时的妇女形象在图画中都是“丰肥”为主。唐朝在人物画方面的代表作家有吴道子、张萱、周昉等。

Image本人收集的魏晋—隋唐绘画

隋唐的山水画已经独立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画种,主要的代表人有李昭道、吴道子、张璪、王墨等。花鸟画也开始出现,有了曹霸、韩干、陈闳、韩滉、韦偃、边鸾、滕昌祐、刁光胤等名家。

Image

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中国的绘画受到两大宗教的影响十分深刻。早在三国时期,东吴的曹不兴就创立了佛画,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此后,中国的大地上开凿除了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这些石窟中有大量的佛教壁画,这些壁画成为了绝世精品。

Image

五代十国,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人物画笼罩在宗教画和吴道子等唐风的阴霾下,因此没有得到重大的突破,但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却在五代迅速崛起,为后来宋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山水画方面,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和江南山水画派,而江南的南唐和西蜀都在宫中设立画院,这极大推动了山水画的繁荣。

Image

北宋时期,继承了南唐和西蜀的宫殿画院,继续将中国绘画推向繁荣的顶峰。北宋的绘画,主要分为世俗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种。由于北宋政治较为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发展迅速,因此出现了一些描绘城市生活的画卷,代表作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该图描绘了开封城的繁荣景象。

Image

Image

山水画,是两宋最出色的画种。由于理学的影响,两宋的画家便以山水画来表现自己的胸襟、修养和气节。北宋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其山水画融合南北风格,主要以大山堂堂的风格为特色,有李成的平远画风,范宽的崇山峻岭,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的巨章高壁,惠崇、赵令穣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等。其中最有代表性当属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南宋时期,半壁江山沦陷,山水画的画风也随之改变。过去大山堂堂转变为了大量留白的风格,体现出了更多的诗意和韵味。

Image

花鸟画方面,北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北宋宫廷绘画早期,花鸟画主要以黄筌的富贵之风为主,到崔白出现之后,逐渐改变了这种靡靡之风。北宋的花鸟画强调写真,其绘制的花鸟栩栩如生。到了南宋时期,花鸟画逐渐从写真向写意转变,为元明清文化画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Image


3,元明清:文人画的繁荣
元朝时期,士人的地位下降,许多人隐居不仕,在深山老林中苦心孤诣地创作。他们用“借物喻人”“借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清高的修养和坚贞不屈的决心,因此他们的绘画大多数都是山水、花鸟、竹石,其中梅兰竹石作为突出。既然是表现自己的意志,因此绘画风格已经不再强调逼真,而是注重写意。这些绘画又将诗、书法和篆刻结合起来,因此称为“文人画”。

Image

元代虽然只有90年,但是名家辈出,比较著名的有赵孟頫、钱选、李□、高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等。末期比较著名的画家为王冕,他创作的《墨梅图》已经臻于化境,被后人看重。

Image

明朝时期,绘画风格继续沿着元代发展,但由于刻意模仿前人的风格,因此难有创新的地方。明代早期,仿照两宋建立宫廷画院,主要以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主。明代宫廷人物画多以描绘帝王的文治武功,因此成就不大。宫廷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虽然没有取得北宋的成就,但是也有一定发展。

Image

Image

另外,明朝开始出现地区性的画派,例如以以戴进和吴伟为代表浙派,其画风主要承袭南宋宫廷。到了明朝中后期,江苏一带的画家群体兴起,涌现了一批继承元代水墨画的画家,他们被称为吴中画派,其中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并称“吴中四杰”。吴中画派的影响很大,成为了明代第一画派。不过,由于画派因循守旧,徒仿形貌,最终走向衰落。

Image

明朝后期,徐渭、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张宏等人在吴门画派的风格基础上,回归自然,选择在大自然中领悟绘画的真谛,最终将山水画复兴起来。其中徐渭吸收了宋元和明朝前期花鸟画的长处,然后加以改革,更加重视花鸟画的写意风格,强调抒发个人情感,一反吴门派文人画恬适闲雅的意趣,对清代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张宏则推动了山水画的革新,让明代原本呆板的山水画灵动起来,使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

Image

清朝初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其中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等“清初六家”继承明末董其昌的画风,以以摹古为宗旨,成为了正统画派。他们的画法精湛,艺术高超,但是回避现实,作品空洞,艺术成就不高。而南京的“金陵八家”则遁迹山林,师法自然,他们描绘山川之美,抒发真情实感,取得了较大成就。而“四僧”画派则由明朝遗老组成,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主张“借古开今”,其画风独具一格,影响很大。

Image

清朝中期,社会繁荣,画派林立,扬州八怪异军突起。扬州八怪的绘画主题基本是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强调抒发情感,绘画风格不拘一格,甚至狂放怪异。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其中,以郑燮作为有名,徐悲鸿曾说“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

Image

清朝后期,内忧外患不断,中国传统的文人画和宫廷绘画也走向了衰落。该时期,由于上海和广东经济的崛起,许多画家开始聚居在两地,逐渐形成了海派和岭南派。他们都大胆改革传统的文人画,吸收了西洋绘画的风格和技巧,进一步彰显文人化的写意特征,对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