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徐向前时隔12年回老家,见到'悄然'长大的女儿,相顾无言

 铁血老枪 2023-06-01 发布于上海

1988年5月9日上午,山西省五台县领导干部到北京拜访徐向前元帅。86岁高龄的徐向前微笑着,一边操着家乡话热情地招呼,一边与大家一一握手。老帅见到家乡人,倍感亲切,进入会客室,老人家一再让乡亲喝茶、吃水果。来客打量着屋里陈设,惊异地发现开国元帅的家竟然那样朴素,客厅布置非常简单:陈旧的地毯上,放着两套旧沙发,外加几张折叠椅。徐向前身穿一件褪了色的军便服,外套一件旧的坎肩,下身穿一件旧军裤。

徐向前被称为“布衣元帅”,朴素对他说,是刻在骨子里的。在他的老家山西五台县东冶村,有年纪稍长一些的乡亲还记得,1937年,作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的徐向前回到家乡,他的姑姑看着侄子在深秋的寒天里穿着那样单薄,心疼得几欲落泪,提出要给侄子做条棉裤,却遭到了徐向前的拒绝。

文章图片1

那是在1937年,国共联合抗战方兴,刚刚由红军改建完成的八路军被划归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正是“山西王”阎锡山。要问阎长官对归属自己管辖的八路军态度如何,李云龙早就跟大家讲得明明白白。但在合作伊始,该有的接洽谈判总还是少不了的。作为山西人的徐向前,被毛主席指定作为谈判代表之一,跟着周恩来、彭德怀回到了山西。

谈判进入尾声阶段,大家都劝徐向前回家去看一下。都是出来干革命的,谁都理解那种有家难归的心情。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距离徐向前的家乡不过半天路程,徐向前自从投考黄埔军校后,仅仅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短暂回家小住过一段日子,算起来又已经是12个年头了。按照家乡人的说法,徐向前是上有高堂下有妻小的人,他又怎么会不想回家去看看呢。更何况,作为被蒋介石列为“匪首”的他,家里人究竟是何遭遇,也都一无所知,家里的父母怎么样了,唯一的女儿又长到多大了,这些全都是徐向前心里所关切的。

然而正值国难当头,大战一触即发,徐向前深知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做,又怎好丢下工作回家探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几千年,为广大中国老百姓所称颂,但对于那些革命先辈来说,又有哪一个不具备这样的精神呢?当年红军攻打长沙后回赣南,途经湖南醴陵,耿飚将军经过自己村口,想要回家去看看,最后却只是在村口带走了一个想要跟着参军的后生。直到数年后,耿飚的父亲自己去延安,父子才得以相见。

最后,还是周恩来看出了徐向前的顾虑,于是对他说:“回家也是工作嘛。五台山区战略地位重要,是我们下一步开展游击战争的基地之一,你去走一趟,扩大党的影响,为将来开展工作做点准备。” 彭德怀也在一旁说:“你和家人离别多年,回去看看,合情合理。”彭老总还让供给部拿出60块大洋,让徐向前给父母买点东西。

徐向前听了两位领导的话,很受感动,作为革命同志,他很清楚,有哪一个不是参加革命后,便抛家舍业的。周恩来、彭德怀也都是离家多年,鲜少机会能与亲人见面了。想到这儿,徐向前终于下定了回家看看的决心。

文章图片2

1937年9月中旬,距离中秋节还有三天,徐向前带上警卫员,乘着阎锡山的小汽车,怀着悲伤而喜悦的复杂心情,踏上了前往五台县的归程。车到东冶镇,徐向前下车步行,先去了镇上拜见自己的岳丈。尽管妻子已经去世多年,尽管自己归心似箭,徐向前依然没有忘记探望自己的岳丈。就像第二任妻子程训宣遇害多年后,他一直孝顺岳母直到终老一样。

拜别老岳丈后,徐向前继续朝老家永安村步行。要到家了,徐向前非常兴奋,弯弯曲曲的山路虽然已经多年未走,但仍能清晰地辨别方向。正当他呼呼前行时,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个老汉背着东西行走,佝偻着背,看上去蛮吃力的。徐向前近前一看,竟是自己的父亲。轻轻地叫了一声,老人回过头,愣了愣,用惊异的眼光看着眼前这两个军人。徐向前又叫了一声:“大大(爸爸),我是象谦啊。”老人听到“象谦”两个字,顿时泪如泉涌。父子情深,一别数年,仓促相见,十分激动。

警卫员赶紧上前,接过老人肩上的口袋,徐向前搀扶着父亲,一同朝家走去。回到村里,徐向前受到家人和乡亲的热情欢迎。在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徐向前这样形容他归家的心情:

“离乡十二载,戎马倥偬,转战南北,没有机会和家人团聚,但故乡的山川草木,亲人的音容笑貌,却一直萦回在我的脑海中。年年岁岁花常发,岁岁年年人不同。十二个春秋过去,故土面貌依旧,人的变化不小。母亲于年头去世,棺材还放在家里。父亲年逾古稀。两个姐姐早已成家,有儿有女,苍老了许多。妹妹在教书。女儿松枝,成了十三四岁的大姑娘。我乍一回来,家人恍若隔世相见,悲喜交集的心情,难用笔墨形容。”

消息很快传开了,村里热闹起来,亲戚、朋友、同学、邻里都赶了过来,住在外村的两个姑姑也很快赶来了。院子里人来人往,上房和东西厢房里都挤满了人。徐向前热情招呼着众人,一一回答他们的问话。大家最大的变化在思想方面,抗战是中心话题。多数人对共产党、八路军积极抗战吃赞赏态度,提起国军的节节败退,无不喟然兴叹,大家都担心家乡沦丧,当亡国奴。徐向前告诉大家,日本鬼子来了,你们就拉起队伍,上山打游击去。

文章图片3

听完徐向前的讲述,大家顿时热情高涨,当场就有不少青年要求参加八路军抗日,其中就包括徐向前大姐的儿子郭富安和二姐的儿子赵希圣。

两个外甥要求抗日,徐向前很是欣慰,但考虑到他们年纪还小,又有些顾虑了。最后,他决定征求两个姐姐的意见,不成想两位姐姐似乎早就商量好了,几乎异口同声地跟他说:“让他们去吧,跟着舅舅打日本,为国出力,这是大好事。”听完这话,徐向前也没有顾虑了,离开家时便带上了两个外甥。后来到了战场上,徐向前对外甥们没有任何特殊的照顾,反而一次次将他们派上最危险的战场,最后都牺牲在抗日前线。

一位老太太挤到徐向前跟前说:“银存(徐向前乳名)啊,让我好好看看,人家说你长了红头发、蓝眼睛、猪嘴巴,当了什么匪,这是真的吗?”一句话逗得全屋人都笑了。徐向前也逗趣说,“那你还来看我,不怕我把你吃了啊?” 还在笑着的乡亲们又爆发出一阵更响亮的笑声,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人群中,有一个人却一直羞怯地躲在一边,似乎不敢上前说话,又不愿意离开,那就是徐向前的女儿徐松枝。

徐向前也注意到了人群中的松枝,在这次回家探亲之前,他这个女儿打记事起,还从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上一次徐向前回家时,松枝还是个两三岁的孩子,而徐向前离家投考黄埔时,女儿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而就在徐向前离家后不久,刚刚一岁多的松枝就失去了自己的妈妈,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由此养成了内向的性格。看着躲躲闪闪的女儿,徐向前满怀内疚,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沉默了许久。

除了女儿,最让徐向前记挂的还有自己的母亲,然而母亲却在这年的念头撒手人寰。听到母亲已经过世的消息,一路上归家的喜悦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徐向前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勤劳善良,平素经常积德行善,她那贤惠、助邻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他。小时候,父亲外出教书,徐向前就在母亲身边成长。原本他还想着,母亲要是知道自己回来了,指不定得多高兴,烧香谢菩萨保佑肯定是免不了的。可谁曾想,母亲竟已与世长辞了,徐向前想起来心里一阵阵的悲怆。

回到家,姐姐妹妹又跟徐向前讲起娘晚年很想他,病倒在炕上还不断在呼唤他的名字,心中又是一阵悲痛。母亲的灵柩还在家中,尚未下葬(当地风俗,老年夫妇先死者可不下葬而停灵于家中),徐向前走到灵柩前站了很久。姐姐送来纸钱,替徐向前把它点燃……

关于母亲的印象,徐向前多年后这样回忆:

“由于我父亲常年在外教书,家里生活的实际组织者便是母亲。母亲没读过书,是个农村家庭妇女,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情感,都用在料理家务、抚养我们兄弟姐妹上。她节俭勤劳,温柔善良,自己省吃俭用,但常常助老扶贫。她的性格和品德,对我们兄弟姐妹颇有影响。

母亲也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佛教。在四大佛山之一的五台山下,佛家弟子众多。我们家顶楼上一个角落里,供着一尊木雕菩萨和一尊石刻观音,据说是从五台山'请’来的。母亲信仰佛教很虔诚,鱼肉蛋葱蒜韭菜都不入口,叫作'吃清口斋’;每天夜半人静时闭目打坐,从不间断。”

在旧中国农村,吃穿用主要靠自家生产。徐向前从小也在母亲的要求下,帮忙做些家务劳动,拾粪捡柴、采树叶挖野菜,还学会了编篮子、笊篱等一些常用的家什。母亲会因为徐向前干活太累而心疼,嘘寒问暖,但从不会因此降低劳动定额。

文章图片4

常年在外征战,徐向前对于母亲的点点滴滴,始终还记在心头。可想而知,当他回到家中,听到的却是母亲去世的消息,心里头是怎样的难过。妹妹告诉他,在他离家八九年后,家里还用着他编的篮子。而母亲由于思儿心切,常常会看着那些篮子流泪。

众人都散去后,徐向前才坐下来,跟女儿松枝作少许沟通,似乎也没有多少话讲。徐向前去看母亲灵柩时,正是松枝走在前面,为父亲提着灯。在这一刻,“陌生”的父女俩,面对失去的亲人,血脉之情瞬间点燃,勿需任何言语,彼此都明白对方是自己最亲的人。松枝后来在聂荣臻的安排下,也去了延安,改名徐志明,参加学习工作,一直在解放军某医院工作至退休。

众人散去后,老父亲走到徐向前身边,跟他说:“象谦,看来你这条路走对了!”父亲有文化,又因儿子是“匪首”之一,多年来一直关心国事、政事,经常通过看报,了解党和红军的活动,了解儿子的踪迹,所以思想比较进步。徐向前得到父亲的认可,也非常感动,说了一句“逼上梁山哪!”

其实,这些年在外面被蒋介石四处“追剿”,徐向前也很担心家里的情况。蒋介石集团在鄂豫皖的恶劣行径,作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多年来所见甚多。徐海东大将参加革命后,亲属66人都遭杀害,其中27位为他的近亲,39位为他的远亲,至今徐海东将军的老家还有一座10米高的“徐海东亲属烈士墓”,而陵墓亭额上的“光荣流血”四个大字,正是出自徐帅之手。

幸运的是,妹妹告诉徐向前,那些年国民党反共,但阎锡山看在同乡份上,倒没来家里找麻烦。只是有一次,蒋介石派了两名副官来,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两人进门很客气,只说是蒋校长派他们来,问问家里知不知道徐向前的下落,有什么困难没有?徐父回答说:“自从象谦考上黄埔军校,就不知道哪里去啦,连点音信都没有,我正要找你们蒋校长要人呢!”弄得两名副官哭笑不得,匆匆离去。

遗憾的是,老父亲虽然躲过了蒋介石政府的手段,最终却还是因为儿子的身份,没能躲过凶残的日本人。就在徐向前这次回家不久后,日本军队占领了村子,父亲成为敌人重点追捕目标,无奈躲到山上一座庙里,靠家人送些米面粮食度日,最后病死在那座小庙里。

徐向前的姑姑从一进门开始,两个眼睛就一直盯着侄儿,几乎没有离开过。她听说侄儿做了共产党的大官,想必是“衣锦还乡”了,可她却看到的这个“大官”,身上穿的,还不入老百姓身上的暖和。当时已是深秋,徐向前却没有一条足够厚的棉裤。许久后,姑姑心疼地说:“银存啊,天快冷了,你这衣服怎么过冬啊?姑姑得给你做条棉裤才行。”

徐向前理解姑姑的心思,但又怎能劳烦老人家为自己操劳,他冲姑姑温柔一笑:“姑姑,怕你做不起啊。”姑姑有些责怪地说道:“再怎么穷,一条棉裤还是拿得出来的。”徐向前收起笑容,耐心地跟姑姑解释:“姑姑,我们是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领导的八路军,有好几万,他们和我穿得一样,要做就得一起做啊,光我一个人穿暖了怎么行?

文章图片5

周恩来此前让徐向前“扩大党的影响力”,原本只是为了催促徐向前回家一趟的“说辞”,而徐向前刚刚到家对自己的姑姑说了几句话,便完美的完成了任务,在场的乡亲们无不惊叹。要知道,就在不远处的河边村,阎锡山的老家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大家可都看得一清二楚啊。

在家仅仅待了三天,徐向前便扬鞭上路了,日寇的步步进逼,容不得他多做停留。几天后,徐向前在作战途中经过,还曾短暂回到家里,吃了一顿饭便匆匆离开。

1949年,徐向前率部解放太原。亲戚朋友们赶到太原,有一次聚集在徐向前的身边。这一次,大家都想要跟徐向前要个官当,无疑遭到了拒绝。徐向前耐心的解释,有理解的,也有埋怨的。两个姐姐也来了,她们来看一看弟弟,顺便打听儿子的消息。对于两个外甥的牺牲,徐向前非常难过,感到无颜面对两个姐姐。但是,当姐姐们提出要带些缴获的桌子椅子回去装点一下一贫如洗的家时,徐向前毫不犹豫的拒绝。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要求,徐向前拒绝自己的姐姐,拒绝了两个失去儿子的亲姐姐。理由很简单的,东西再小,都是公家的。

参考资料

《历史的回顾》,徐向前,人民出版社

《徐向前回乡记》,姚远,世纪风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