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中心项目管理,管什么-成本控制(一)

 tuzhanbei2010 2023-06-01 发布于上海
01
选址立项阶段

02
规划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决定了项目整体造价的范围,所以设计阶段一定要有成本意识,设计人员、建设单位设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都需要有足够的成本意识,才能够设计出一个安全可靠,节能的数据中心。


(一)建设标准和设计限额

1.确定建设标准:对于数据中心等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决定了设计的标准。不同的安全性等级对成本影响较大,不同的设计等级意味着不同的冗余结构,而增加的可靠性和冗余程度都会增加数据中心成本,较高的冗余架构带来的必然是高成本,因为同样的容量,高冗余意味这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更多的占地面积,同时更低的设备利用率。

建设单位需根据业务需要选择合适数据中心安全等级,首先了解公司的技术结构,业务结构,风险承受能力,例如,已经建成多数据中心并且满足快速切换的企业,可以将所有的数据中心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计算可靠性,而不必再过分追求单个机房的可靠性等级,对于数据十分敏感的企业或者第三方客户不确定的企业,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同时,对于企业内部不同业务也可以按照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可接受的停机时间)进行不同的等级分类,核心业务可靠性高一些,辅助系统可靠性可以低一些。

2.设计限额:为利于成本控制,建议在设计阶段即确定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有利于控制施工图预算的总体造价,从设计端去控制工程的总造价。根据工程的预算金额,制定设计限额,如装修成本限额、土建成本限额,机电成本,让施工图设计单位在一个总成本的框架下去设计。

3.规划条件: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结合国土规划部门给出的规划条件、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位配置等要求,人防部门的要求,市政条件配套,确定满足业务需求和配套条件要求的方案,选择成本最优的设计方案。


(二)工程设计的成本优化

1.关注土建装修成本控制:目前就国内而言,数据中心专业的设计院,机电能力强,而土建设计能力偏弱,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一般也是机电强而土建弱,从而忽略了建筑结构的成本控制,导致建设过程中土建变更金额较大,另外需要关注在规划摘地阶段就需要关注和调研当地的地址状况,从而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或基础形式,制定合理的地基基础的预算,笔者就曾经遇到过西北地区某项目,按照CFG桩做的预算,而实际当地为湿陷性黄土,需要做灰土挤密桩,成本相差甚远。且变更项目较多。数据中心本属于生产厂房,在满足洁净度要求的前提下,降低装修的标准,而把有限的成本投入到核心的机电设备上,把好钢用到刀刃上,避免投资的浪费。

2.关注设计做法。在设计图纸审核过程中,重点审核土建,装修的设计做法,比如地面、吊顶、道路等做法。拿数据中心地面做法来说,数据中心机房一般有地砖、自流平、金刚石固化剂地面、PVC地胶等,且基层的做法也是各种各样,由于设计单位大多参考标准图集,而图集做法很多都是老工艺做法,导致成本偏高。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咨询单位有专业的土建能力去判别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超过要求,是否存在优化空间。


(三)图纸审核,设计深度,节点及细部做法

1.图纸审核:设计阶段即需要建设单位各需求部门共同参与进来提出明确且可行的需求,如IT部门、基础设施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工程管理部门对设计进行审核,判定其是否满足需求;

2.过程审核:设计阶段应定期对图纸进行审核,看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节点及细部做法是否表达清楚,有没有专业图纸不交圈问题,设备选型是否合理,富余量是否偏大,有没有在设计参数上限制潜在投标人等,从而在前期避免因为设计问题导致后续大额设计变更的产生,致使成本超出预期。

3.节点及细部做法:关注施工图涉及到的节点和细部做法是否完备,设计单位为了省事,在施工图上直接引用图集做法,在实际中屡见不鲜,但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与现场的实际相符,还有很多的节点和细部做法缺失,导致在工程量清单中计量不全,从而产生变更,造成成本的增加。


(四)合理的系统架构

 不同的系统架构将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的投资规模。设计阶段,技术人员需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水资源条件、政策要求等确定合理的制冷系统架构,根据业务可靠性和电力供给、电价、业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电力系统架构,不同的架构不仅影响到初期的投入,更会影响到运营阶段整体的运营成本。比如室外全年气温较低,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是否可以考虑直接新风冷却或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对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考虑冷冻水系统的架构,限制水资源使用的地区,考虑风冷冷水系统的架构等。


03
招标采购阶段

(一)合约规划

制定合理且可行的合约规划,是建设项目开展的前提,也是成本节约的重要环节。理论上是,标段划分越细,越有利于建设单位对成本的把控,但标段划分过细,现场管理和协调的难度将加大,交叉施工多,现场更容易出现错漏碰缺的问题,反而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因此应注意:

1.对于涉及金额较大,技术要求高的设备和标段,如冷水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等大型设备,可以采用甲供的方式,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同时更容易形成集采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的控制成本,掌握价格谈判的主动权,也有利于现场的管理;

2.需要与政府相关单位的积极沟通,利于后期验收和施工的标段,如电力,消防等可以考虑建设单位直采。


(二)招标界面的编制

1.招标界面划分

 工程招标界面的编制是招标过程最为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招标界面是项目执行的依据文件,每个参与方的工作内容及与其他分包商的衔接都必须体现在界面划分里。

界面划分一定要在对施工图比较熟悉的情况下编制,细致详尽,特别注意各界面衔接的部位,比如说:①低压柜甲供,下一级的配线箱乙供,就容易出现低压柜和配电箱之间的桥架、电缆等漏项的问题;②设备甲供,设备的接闪器漏项,此类问题不胜枚举。

所以在界面划分阶段,一定要细致,多次核对,发挥集体智慧,将界面划分做完善,避免后续因为界面问题扯皮,增加变更洽商量,不利于现场协调管理,也不利于造价控制。

2.工程量清单编制

 ①.招标清单中漏项。由于招标周期一般比较短,造价人员编制清单过程中,扒量的人员存在专业经验不足等问题,故在清单编制过程中难免出现漏项,漏量等问题。这就需要造价咨询单位或者成本部有完备的清单审核流程,对清单进行详细的审核,确保清单不出现大的漏项或重复计量问题。

 ②.投标报价中缺漏项。投标单位因为招标时间短,对招标清单和界面核实不细致等原因,中标后,会出现很多工程量漏报,缺项等问题,在现场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也给建设单位的成本控制增加了难度。合同为总价包干合同,给洽商,违反合同原则,不给洽商,清单中确实没有计量,施工单位不愿意干,此类问题是困扰现场管理人员工作的一个难题。

 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首先我们的造价人员要充分负责,对清单进行审核,不求尽善尽美,但求没有大的缺项,漏项;再者投标人员应在投标阶段对如电缆、设备数量等设计金额较大的清单量,进行认真核实,若有漏项,应在答疑阶段提出。现场阶段发现此类问题,只能先认可清单缺项的事情,先把事情推进下去,在后期结算阶段,向施工单位进行索赔。

未完待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