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潜艇王牌马连尼斯科,英雄还是屠夫?从他最具争议的战果说起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6-01 发布于广东

我们所知道的海难事故,最著名的莫过于泰坦尼克号。然而,从单条船只遇难人数来说,泰坦尼克号遇难人数是1514人,与排名第一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遇难人数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1945年1月30日,德军运输船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沉,遇难人数高达9343人。11天后,1945年2月10日,德军另一条运输船施托依本号被击沉,遇难人数超过4500人。取得这两个战果的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潜水艇S-13号指挥官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马连尼斯科少校

图片

如果以击沉敌方多少艘舰船的标准衡量,马连尼斯科少校距离王牌潜艇艇长的标准相去甚远。如果以击沉敌方舰船吨位的标准衡量,S-13号潜艇在短短11天内取得的战绩可以在二战王牌潜艇排名中榜上有名。至于击杀敌方人员数量,S-13号潜艇和她的指挥官无疑是王者中的王者。

刺头艇长和喜欢打架的艇员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马连尼斯科,他父亲原先是一个罗马尼亚水手,由于殴打了上司,逃亡到了俄国的敖德萨,并且曾从事过走私活动,后来娶了一名乌克兰妇女。1913年,他们生了一个儿子。

马连尼斯科的童年正处于俄国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时期,特别是内战和苏波战争,乌克兰是主要的交战地。战乱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什么影响还真不好说,也许对塑造他成年后特立独行的性格有那么一点关系吧。

1926年,年仅13岁的马连尼斯科读完六年级,离家出走。他选择了拥抱大海,首先加入苏联商船队作为水手,后被征召为苏联红海军的一员、加入黑海舰队服役,当上了一名助理水手。1930年,17岁的马里内斯科由于表现出色,被送往敖德萨航海学院学习。1933年,年仅20岁的马里内斯科已经成为一名助理舰长。1936年晋升为海军少尉,1938年晋为海军中尉。1939年夏,马连尼斯科因为技术能力优秀,从黑海舰队调往精英汇聚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潜艇部队。

图片

1940年,潜艇M-96号服役,马连尼斯科被任命为艇长。在当年度波罗的海舰队内部评比中,M-96号被评为”最优秀潜艇“。考核中,马连尼斯科带领艇员创造了急速下潜的新记录——19.5秒,而考核标准是35秒。可见艇长马连尼斯科的专业素质之高。同年,军衔晋升为上尉

马连尼斯科虽然专业素质很强,但是在领导眼中他却是个刺头——他不仅酗酒,满嘴脏话,还动辄对政工人员出言不逊。而且,他利用潜艇军官的丰厚待遇和自己英俊的外表,在妇女问题方面屡次犯错,先后多次遭到禁闭处分。

图片M级小型近海潜艇

“M-96”号潜艇属“婴儿”级(Малютка,也被称为“M”级)小型近岸潜艇该级艇是由苏联舰船设计师马利宁主持设计的一型单壳体小型潜艇,长44.5米,艇壳宽3.3米,吃水2.58米,排水量208吨(水面)/256吨(水下),武备是两具533mm鱼雷发射管(携带鱼雷2条)和一门45mm甲板炮,动力装置为一台38km8型柴油机和一台pg60型电动机,最大航速14节(水面)/8节(水下)。该型艇体积和吨位较小,可以在海况复杂的近岸灵活机动,主要用于近海突击和港口巡逻,可在拆解后由铁路运输部署

图片

“婴儿”级潜艇是苏联海军在二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小型近海潜艇,它的四种分支型号共建成141艘,其中1936-1941年间建造的XII型共有45艘。从时间上看,马里内斯科指挥的M-96号潜艇属于M级的早期版本XII型。因为正好赶上二战初期,M级XII型也是苏联损失最惨重的潜艇型号之一,共有26艘在二战中损失。

M级潜艇为方便铁路运输,其结构非常紧凑,因而牺牲了艇员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牺牲了部分安全性。该潜艇只有一套火力装置,强度也不允许其下潜到适宜战斗的足够深度,一场风暴就几乎能将其折为两半。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恰恰是“婴儿”级潜艇成为二战中最高效的苏联潜艇。它一共击沉了敌人的60多艘运输船和8艘战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里内斯科先后指挥的两级潜艇M级和S级,对人民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都曾起到巨大作用。

1954年6月19日,人民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在青岛成立。在成立之初,我国从苏联购买了2艘S级潜艇(S-52和S-53),开始执行远航巡逻警戒任务;租借了2艘'梭鱼'型(Щ型),又称秀克型潜艇(S-121和S-123),用于学习训练;1956年,我国又从苏联购买了2艘M级潜艇XV型,M-278和M-279)。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潜艇。

图片

苏联提供的用于学习的秀克型潜艇

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此前,M-96原计划调往黑海舰队,由于德军进展顺利,迅速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封锁,因此“M-96”号未能成行。由于波罗的海被德军的水雷层层封锁,因此波罗的海舰队的潜艇很难出海作战,“M-96”只能系泊于泊位白耗光阴。

1941年8月,波罗的海舰队发生一起严重纪律事件,多名潜艇军官被指控聚众赌博,而带头者就是马连尼斯科!这时候战争刚刚爆发一个多月,战事非常不利。在上级的恼怒下,马连尼斯科被取消了党员候选资格。

1942年2月12日,“M-96”在一次德军的炮击中挨了一颗重炮炮弹而损毁严重,马连尼斯科寸功未立反而丧失了座驾 。11月,马连尼斯科率队进行了一次两栖偷袭行动,在纳尔瓦湾登陆袭击了一座德军电台,缴获了大批机密文件。

1943年初,马连尼斯科被任命为S-13号潜艇的艇长。此前,S-13号潜艇已击沉三艘轴心国船只(芬兰两艘、德国一艘),总吨位4042吨。在战斗中,S-13号曾被芬兰反潜舰炸伤,但成功逃脱。

图片S级中型远洋潜艇

S-13号属于苏联S级潜艇(也称C级),1939年4月下水,1941年7月31日服役,1954年9月7日退役。

S级潜艇型号的本意是“Средняя”(Srednyaya),即“中型”的意思,昵称“斯大林涅茨”,因此也被称为斯大林级潜艇。该艇标准排水量840吨,下潜排水量1050吨,水上最大速度19.5节,水下最大速度9节,续航力8500海里,艇员编制45人,武备为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0条鱼雷、100毫米和45毫米甲板炮各1门。

图片

S级是二战期间苏联潜艇主力型号之一,共建造了56艘,战争中损失了20艘,先后击沉82770吨商船和7艘军舰,约占苏联潜艇全部战绩的1/3。波罗的海舰队早期服役的13艘S级潜艇中,只有S-13号幸存到战后。

在卫国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表现不佳,基本上都被德军飞机和水雷死死地压制在波罗的海最东面的芬兰湾内,除了用舰炮支援守卫列宁格勒的守军阻止德军进攻以外,作为实在有限(猛烈的舰炮火力倒是成了进攻列宁格勒的德军装甲部队的噩梦)。

直至战争末期,随着德军在陆地上的节节败退,苏军顺势攻入芬兰,芬兰遂与苏联签订和约,退出战争。至此,波罗的海的封锁屏障终于被打破,波罗的海舰队的活动范围才得以增大。

       1943年10月6日,苏联海军在一天内一下子损失了“哈尔科夫”号、“无情”号和“才能”号三艘驱逐舰。斯大林震怒了,下令海军中所有大中型水面作战舰艇没有他本人的特批指令禁止擅自出海作战。因而此时虽然波罗的海的封锁已经解除,但因这道禁令的缘故,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大中型水面舰艇依旧在喀琅施塔德基地“家里蹲”。在海上打击德军船只的任务落到了舰队航空兵和潜艇部队的头上。

图片

马连尼斯科接任S-13艇艇长后,由于该艇曾在之前的战斗中负伤,在此后一年的时间,潜艇在维修,艇长则在岸上无所事事,在列宁格勒到处闲逛。人一闲下来,自然会给自己找点乐子,马里内斯科于是又犯了与妇女有关的错误,受到了处分。

1944年10月,马连尼斯科指挥S-13号潜艇出海,发现了德国运输船“齐格弗里德”号并展开鱼雷攻击。但是S-13号连射四条鱼雷,都没能命中目标。马连尼斯科随后下令潜艇上浮,用甲板炮进行攻击,将“齐格弗里德”号击伤。虽然“齐格弗里德”号最终逃脱了攻击,但由于S-13号的大胆攻击,马里内斯科获得了红旗勋章,并再一次取消了所有的纪律处罚。

图片

1944年12月,S-13号潜艇转移到了芬兰的港口。在那里,花心的马连尼斯科将之前的处分忘之脑后,很快找了一名瑞典女孩充当临时情人。

1945年1月1日,新年之夜,注重仪式感的马连尼斯科私自离开潜艇,找自己的小情人幽会。没有了指挥官,S-13号潜艇艇员开始新年大狂欢,集体酗酒作乐。酒酣耳热之际,一些醉鬼跑到大街上胡闹,与当地人发生了冲突,进而发展为集体斗殴,幸运的是没有出人命。

元旦之夜,“艇长擅离职守去嫖妓”+“艇员与芬兰居民集体斗殴”,让苏联海军高层勃然大怒。此时芬兰刚刚投诚,苏联正需要搞好苏芬关系。这起严重违纪事件,无疑给苏联当局脸上抹了黑。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弗拉基米尔·特里布茨下令组成军事法庭,审判S-13号潜艇指挥官和全体人员。

两次攻击,送一万多德国人到海底

当战争进入1945年1月,德国在东线战场的局面已经全面糜烂不可收拾。苏联百万大军向西席卷,在东普鲁士和库尔兰半岛的数百万德国军民被切断了陆地上与德国本土的联系。由于希特勒拒绝前方将领要求撤退的请求,曾经威风八面的德国北方集团军群,此时被困在库尔兰半岛,改称库尔兰集团军。

德国海军发起了代号“汉尼拔”的紧急撤离行动,使用各种可以动用的船只将库尔兰半岛、东普鲁士、但泽走廊-西普鲁士等地被困德国军民,经波罗的海撤往德国本土或德占丹麦。从1945年1月23日至5月8日德国投降,共有115万德国军民从东普鲁士和库尔兰半岛被顺利撤出,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船只最终在半路上被击沉,一部分是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的战果,另一部分成了波罗的海舰队潜艇部队的猎物。没来得及撤走的数十万德军,最终向苏联红军投降。

这个时候马连尼斯科的处境非常不妙,好在正是用人之际,且苏联海军当时极其缺乏有经验的艇长,因此马连尼斯科暂时逃脱了处罚,继续担任潜艇艇长,但他的政委已经明确告知他:如果下一次出击再无斩获,潜艇回港之日,就是他被捕待审之时。马连尼斯科少校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

1945年1月11日,马连尼斯科指挥“S-13”号潜艇离开位于汉科半岛的基地,一路向西南航行,于1月13日抵达波兰的科沃布热格和立陶宛之间的预定海域开始来回巡逻,寻找他可以下手的猎物。但是此处的可攻击目标已经所剩无几,接连多日毫无斩获。

马连尼斯科决心放手一搏,在未得到指挥部允许的情况下,不顾政委的反对,利用自己在艇员中的威望强压了政委的抗议,带领“S-13”号潜艇于1945年1月30日黎明前独自前出到波兰海岸西南方向设伏——因为根据之前传来的情报,德国人在但泽湾有大行动,在这里蹲守说不定可以捞到“肥肉”。

图片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1937年5月5日在德国布洛姆·福斯造船厂下水,长208.5米,宽23.59米,时速15.5节,满载排水量25484吨。初始定位是为德国基层公务员及工人提供娱乐和文化活动服务的远洋客运邮轮,可容纳1465名旅客。

图片德国邮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i

有意思的是,这艘船最初准备命名为“阿道夫·希特勒”号,但德国纳粹党瑞士分部头子威廉·古斯特洛夫在1936年被一名犹太学生暗杀后,希特勒在其葬礼上将这艘邮轮以古斯特洛夫的名字来命名。1939年二战爆发后,该船被德国海军征用,充作海军医疗船,正式名称为“D”号医疗船。1940年11月该船上的医疗设施被拆除,船体也被涂上德国海军的灰色涂装,改为驻波兰北部港市格丁尼亚的第2潜艇训练师的训练住宿船,供1000多名U艇受训人员训练和居住。一驻泊就驻泊了四年,直至邓尼茨发起“汉尼拔行动”后,这艘巨轮才重新启用作为运输船只,撤离被围的德国军民。

图片已经改为德国海军辅助舰船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可看出船体漆成了海军灰

由于船少人多,设计搭载1465人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严重超载,按照登船名单的记载总共有6050人登船,但实际人数远超这个数字,因为有不少人为了上船各种“走后门”,这些人是不会出现在登船记录上的。

据后来统计,当时船上共装载了10582人,包括173名船员、920名海军战斗人员、373名海军女辅助人员、162名伤员,8956名平民(其中约5000名儿童)。平民人数中还包括盖世太保人员、纳粹党官员、武器研发技术工人及其家属(至于这些人算不算”平民“,看你屁股歪不歪)。

1945年1月30日中午12点30分,超载了近8倍人数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从格丁尼亚出发前往目的地基尔港,与之一道同行的还有另一艘同样满载撤离人员的邮轮“汉莎”号,以及2艘护航的雷击舰。但起航后没多久,“汉莎”号和1艘雷击舰就因为机械故障被迫停航修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在“狮子”号雷击舰的护航的情况下继续航行。

在出港时,“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上有4位船长:该船船长弗里德里希·彼得森、2名德国商船队的船长和U艇艇长威廉·察恩少校。这4人在沿途如何避免苏军潜艇袭击的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威廉·察恩少校认为应该紧靠海岸线,在浅水区域实施闭光航行,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船长弗里德里希·彼得森最后却选择了直线距离最短但存在水雷隐患的深水区航线。

不久,船长接到一份“即将有德国海军扫雷舰前来会合护航”的电报,为了避免双方在黑夜中碰撞,彼得森船长遂命令打开红绿导航灯。这就使得这艘轮船在黑夜中异常明显。而恰恰是这一个开灯的命令,葬送了整条船。

刚好在附近巡逻的“S-13”号发现了这一情况——夜幕里,一艘体型巨大的轮船大摇大摆驶来,船上的导航灯醒目无比,真是一个绝好的“靶子”。时间是1945年1月30日20点。

在发现“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后,马连尼斯科指挥“S-13”号做出一个大胆的举动——上浮!因为S级潜艇潜航速度太慢(水下航速9节),无法追上以12节航速航行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不过在水面上可以开到15节以上,但是要冒着被德国人发现的风险。

此时老天爷眷顾了马连尼斯科,为“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护航的“狮子”号雷击舰的反潜声呐因为结冰已经罢工,德国人根本没有发现“S-13”号。此乃天赐的攻击良机。当地时间晚上21时过后,“S-13”号用首部的4具鱼雷发射管对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左舷,先后击发了四枚写着俄文标语口号的533毫米反舰鱼雷。

图片

写着“为了祖国”“为了列宁格勒”“为了苏联人民”的三条鱼雷顺利射出扑向目标,而写着“为了斯大林”的第四条鱼雷却因为故障卡在了发射管中纹丝未动(这成了日后马连尼斯科倒霉的“黑材料”之一)。

“为了祖国”击中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左舷船首,切断了船员宿舍区的逃生通道,大批正在宿舍区休息的船员就此被困;“为了列宁格勒”击中了船体中部的休闲游泳区(此处被改造为女海军辅助人员住宿区),373名德国海军“小姐姐”中的370人当场丧生,仅3人幸免;“为了苏联人民”击中了该轮的动力舱,直接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击瘫在原地。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击中大约20分钟后开始向左舷方向倾斜,逃上甲板的幸存者们试图放下救生艇逃生,但因为天寒地冻,大部分救生艇被牢牢地冻在了吊艇架上,最终只有9艘救生艇被放到海面。由于救生艇不够,数以千计的人被迫跳进冰冷的波罗的海,由于海水温度过低,所以大部分跳进海里的人被直接冻死,一片人间炼狱的惨状。

图片

遇袭不到40分钟,“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完全倾斜在海面上,又过了10分钟,完全从海面上消失。完成攻击、确认完战果后,马连尼斯科指挥“S-13”号潜艇下潜,带着卡在发射管中的“为了斯大林”消失在夜幕之中。

德国海军的救援还算及时,“T-36”号雷击舰救起564人,“狮子”号雷击舰救起472人,“M-387”号扫雷舰救起98人,“M-375”号扫雷舰救起43人,“M-341”号扫雷舰救起37人,“哥廷根”号轮船救起28人,“TF-19”号扫雷艇救起7人,“哥得兰岛”号货船救起2人,“V-1703”号巡逻艇救起1人。总共救起1252人,但救起的人中又有200多人死于体温过低,最终只有996人生还。“威廉·古斯特洛夫”号的遇难人数最终确认为9343人,其中包括5000余名儿童。成为人类历史上单条船只遇难人数最多的海难事故。

马连尼斯科和他的S-13号的好运气在继续。

1945年2月9日,一艘满载着5200多人(包括64名船员,2800名德军伤员,800名平民,100名回国的士兵,270名海军医护人员,12名来自皮劳的平民护士,64名海军人员, 160名海军商船人员),超载5倍(设计额定搭载人数1100人)的运输船“施托伊本”号,离开了在苏军炮火下危如累卵的东普鲁士皮劳港,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斯维诺乌伊希切。

图片

和平时期的“施托伊本”号

“施托伊本”号,原名“慕尼黑”号,1923年5月5日完工于司德丁的伏尔铿造船厂,满载排水量14460吨。该船被用作北大西洋航线使用,航行于汉堡与纽约之间。1930年经过彻底的修理与改装之后重新命名为“冯·施托伊本将军”号继续航运。1939年该船改名为“施托伊本”号,加入德国海军当运兵船使用。1944年时,“施托伊本”号被进一步改装成伤兵运输舰。

图片

1945年2月10日午夜,“S-13”号的声呐操作员侦听到了“施托依本”号的讯号,判断为一艘巡洋舰,马连尼斯科兴奋的指挥潜艇循声而去。在耐心地跟踪了4个小时之后,“S-13”号潜艇用艇尾的2具鱼雷发射管向“施托依本”号发射了2枚鱼雷。

2枚鱼雷先后命中“施托依本”号的右舷,“施托依本”号仅仅只挣扎了20分钟就告沉没,全船除了659人被护航舰艇救起外其余全部随船遇难,遇难人数超过4500人。

仅这两次攻击,苏联S-13号潜艇就创造了4万吨战果,再加上此前击沉的三艘船只,S-13号总战绩达到了44138吨,这是苏联潜艇的最高战绩(苏联潜艇全部战果为20多万吨),艇长亚历山大·马里内斯科也成为了苏联头号潜艇王牌,同时也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出击就杀死敌国人员最多的潜艇指挥官。正因为此,自二战爆发以来一直损失巨大但战果寥寥的苏联红海军潜艇部队一下子变得战果显赫。

迟来的”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

英雄凯旋回港后,马连尼斯科原本以为“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但最终等来的却只是一枚“红旗勋章”。

图片

S-13号潜艇创下了历史最高战果,指挥官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马连尼斯科少校和艇员在理论上都应该获得最高的嘉奖。苏联海军原准备上报最高苏维埃为马连尼斯科申请”苏联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勋章,但是,S-13号潜艇所属支队指挥官列夫·库尔尼科夫建议改授红旗勋章,作为上一次严重违纪的惩罚。

图片代表“苏联英雄”荣誉的金星勋章

S-13号潜艇上一次的集体违纪罪过被赦免,艇长马连尼斯科获得了比金星勋章低一等级的红旗勋章。当为他授勋的人员来到码头准备登上“S-13”号潜艇为他授勋的时候,愤怒的马连尼斯科竟然以出击为由命令潜艇离开泊位并下潜,只留下惊愕且没有颜面的授勋人员。

此举彻底捅了马蜂窝,马连尼斯科之前的“黑历史”统统被扒了出来:酗酒无度、乱搞男女关系、对上级不敬、与政工人员关系不和,没把“为了斯大林”发射出去也成了他的罪名,更有人指控他是“屠杀老幼妇孺的暴徒、杀人犯和刽子手”。在同僚中差劲的人缘使得鲜有替他说话的人。

失去了到手的金星勋章,给亚历山大·马连尼斯科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再次酗酒惹事。1945年9月,二战刚刚结束,上级找了他一个再次违纪的由头,革去了他的S-13号潜艇艇长职务,军衔降为海军上尉,被发配到一艘“侏儒”型港湾扫雷艇T-34号上当艇长。1945年11月20日,马连尼斯科被强制退役,在一家航运公司担任了几年商船的助理船长。但在民间岗位他的臭脾气照样让他混得很不好,甚至在1949年因为“浪费社会主义财产”罪而蹲了三年大狱。

图片

被释放后,马连尼斯科进入工厂工作。由于疾病缠身,他在1960年退休,得以恢复海军少校军衔并领取养老金1963年11月25日,苏联头号潜艇王牌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马连尼斯科因癌症去世,年仅50岁。葬在列宁格勒的博戈斯洛夫斯科耶公墓。

由于亚历山大·马连尼斯科在道德上“劣迹斑斑”,苏联官方一直拒绝公开谈论此人。1977年,拉脱维亚的利耶帕亚市曾经为S-13号潜艇艇员树立雕像,以纪念他们的英雄事迹。但是,雕像在落成当天,莫斯科方面就下令刮掉了艇长马连尼斯科的名字。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马连尼斯科在苏联国内得到不公待遇的同时,西方国家也通过掌握的话语权,将他描绘成屠杀平民的刽子手和屠夫。这离不开冷战的大背景,“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和“施托伊本”号的惨剧被西方宣传机器渲染成了邪恶的专制政权向手无寸铁的平民和老弱妇孺犯下的惨绝人寰的罪行。

如果以载有大量平民特别是老弱妇孺这个角度看,似乎马连尼斯科不应对两船展开攻击。但是要知道,这两艘船当时的身份并不是代表平民身份的邮船,而是德国海军征用来的辅助舰船。“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先后被德国海军当做医院船、运兵船和潜艇人员住宿船使用,并搭载有3门105毫米高射炮和8门20毫米高射炮作为自卫武器;“施托伊本”号自二战爆发后就被当做运兵船使用,船上同样装备了数目不详的高射炮。

当时两艘轮船都刷上了代表军舰身份的海军灰色油漆,也并没有刷有”红十字“标识。从马连尼斯科少校的潜望镜中看,对这俩大家伙的第一印象必然是运兵船而不是民用邮轮,虽然它们都长着邮轮的身子。

即便再退一万步,两艘船在国际红十字会登记,也并不能保证就不被攻击。关于战时医院船的身份识别和行动规范,《日内瓦公约》和《海牙条约》都有明确的规定:

  • 第一,船体为白色,在船舷中间涂绘一条宽约1.5米的绿色或红色横向色带,军用医院船为绿色,民用医院船为红色;

  • 第二,在船尾和桅杆升国旗及红十字旗,在船体及甲板各处涂绘红十字标志,在夜间要点亮识别灯光;

  • 第三,医院船的任务是不分敌我,救助和治疗各交战国所有的伤病者;

  • 第四,医院船不得用于军事目的,比如运输兵力、武器及军用物资等,不得进行无线电联络、发送军事情报,但可以接收信号;

  • 第五,医院船必须为非武装船只,但为了保护伤病员和维持秩序,船员可持有步枪、手枪等轻武器;

  • 第六,在船名等基本情况通告交战国后,医院船可以不接受捕获和撤退的命令,但医院船有违反战时国际法的情况则另当别论。

  • 各国医院船的情况都要通过国际红十字会通知交战各方,以保障医院船在战区航行的安全。

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据统计,一战时,交战双方共有24艘医院船被击沉。而在二战时,仅美军击沉的日本医院船就高达17艘,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阿波丸“。

图片被美军皇后鱼号潜艇击沉的阿波丸号

美国人的解释是,日本利用医院船运送军事人员和作战物资,所以美军攻击有红十字标记的医院船的行为是正当的、正义的。诚然,日本确实有利用漆有红十字标记的医院船从事军事运输任务,日本医院船被击沉更应该追究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当局的责任同样的,对于配备了高射炮等武器且装运了大量德军的德国两艘运输船被攻击之事,应该追究德国人为什么用军舰来运载平民这种本身就违反战争规则的行为才对,而不应该去指责马连尼斯科少校和“S-13”号潜艇。

从此就能看出,美国人太双标了。因此,击沉两船的马连尼斯科少校自然是英雄而不是刽子手。

贴一张美国海军潜艇二战战绩排行榜,这些吨位数里有多少是医院船,有多少是民用货船,有多少是渔船,美国人是不会研究的。

图片

到了苏联时代的后期,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马连尼斯科作为“头号潜艇王牌”才开始在苏联官方媒体上广为宣传。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对官僚部门“抹煞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指挥官”深感不满。

图片

终于,在1990年5月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马连尼斯科以“苏联英雄”称号,追授金星勋章。并将列宁格勒的建设者大街重新命名为“马连尼斯科大街”。如今,圣彼得堡的潜艇博物馆也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在加里宁格勒、喀琅施塔得、敖德萨都修建有他的纪念碑,一代王牌艇长终于得到了他应该有的荣誉和礼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