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成推拿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法介绍(四)

 背后国文 2023-06-02 发布于江苏

什么叫推拿?推拿是中医外治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它是根据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学科。推拿治疗疾病的范围广泛,它涉及伤、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许多疾病。在临床辨证中,必须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四诊,结合必要的临床检查,正确了解与掌握疾病的发病过程和全部情况,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和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等手段,结合现代的生理、病理、生化、解剖及诊断方面的知识,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和辨病论治。

手法是推拿治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记部位,改变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使症状得以缓解或消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疗法不仅在局部起到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的作用,而且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内脏及全身活动,达到调节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紊乱的脏腑气机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使脏 腑阴阳得到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并呈现全身的治疗作用。

接(三)十二、痛经

1、取穴。主穴:命门、肾俞、八髎、关元、三阴交、合谷。配穴:气滞血瘀者,加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血海; 若寒湿凝滞者,加横擦肾俞、脾俞,按阴陵泉,摩腹;若气血 不足者,加摩腹,揉中脘、足三里、血海,击命门穴;若肝肾 亏虚者,加肾俞、肝俞、擦命门、涌泉,振腹。

2、行经前1周开始治疗为宜,连续治疗3天,如此3个月 为1疗程,共治疗9次。

3、坐位或侧卧位,用坐势定位旋转扳或侧卧定位 旋转扳,扳命门穴(即腰2与腰3之间),左右各扳1次。扳后,再用拨法拨动腰2-3棘上韧带十余次。俯卧位,用滚法或揉法在八髎穴及背部所选穴位上施术,每穴约1分钟。或用擦法横擦肾俞及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4、仰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推揉腹部及四肢前侧穴位,每穴半分钟。用擦法擦推两胁十余次,摩法摩腹3分钟,或用振法振腹约5-10分钟。

十三、乳腺增生病

1、取穴。主穴:膈俞、肝俞、肾俞、天宗、肩井、膻中、屋翳、三阴交、曲池、合谷。配穴:肝气郁滞者加擦两胁;肝热者加点太冲;气滞血瘀者重按膈俞、血海、阴陵泉;兼脾胃不和加脾俞,揉中脘,摩腹、足三里;肝肾不足者加捏脊、擦膀胱经两侧膈俞至肾俞,擦八髎。

2、俯卧位,在一侧,首先用“三捏三提法”捏脊,再按揉背部俞穴,每穴约0.5-1分钟,继拿肩井穴3-5次。根据辨证施擦法于腰背部和骶部,以透热为度。在骶部亦可用拳背击20次。

2、仰卧位,站在患者右侧,按揉躯干和四肢穴位,每穴0.5-1分钟。施拿法拿胸大肌肌腱5-10次,再用擦法擦胸及两胁,以舒适为度。最后以神阙穴为中心用掌振法,振腹5 -10分钟。

十四、慢性鼻炎

1、取穴:风池、肩井、大椎、肺俞、迎香、曲池、合谷、太阳、鼻骨(上迎香)。

2、坐位,站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拿法,推拿后颈项部3-5遍。用按揉法拿揉风池、肩井、肺俞、大椎,每穴1-2分钟。病人坐势不变,医者面对患者,用食、中二指指腹按住鼻骨,并上下做揉擦(揉擦动作发生在皮肤下),约40-50次。再按揉太阳、迎香、曲池、合谷,每穴0.5-1分 钟。若兼有肝胃热象者加点太冲、内庭;兼表证者,加开天门、推坎宫。若肺脾气虚者,加直擦肺俞至脾俞穴区,透热为度。

3、自我保健:每天早晨和睡卧前,洗漱后,自行用食、中 指指腹擦鼻骨3-5分钟,每次以自觉酸楚为度。长期坚持, 能治疗慢性鼻炎。

十六、耳鸣、耳聋

1、取穴。主穴:听会、翳风、中渚、侠溪。配穴:若风火上扰者,加风池、行间,推角孙,推率谷,兼表证者,在上穴基础上加合谷、外关。若痰浊阻滞者,加外关、丰隆、内庭、脾俞、三焦俞、中脘。若精血不足者,加捏脊,按揉或擦肝俞、肾俞、命门、脾俞、胃俞,按揉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百会、太溪。

2、仰卧位,在患者头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推揉听会、翳风,每穴约1-2分钟,或用指振法振以上二穴。 根据辨证或推角孙、率谷,或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肢体与躯干前侧穴位上施术,每穴约0.5-1分 钟;或摩腹3-5分钟。

3、俯卧位,在一侧,用三捏三提法捏脊;或用一指禅推法或用按揉法推按躯干和四肢背侧穴位,每穴约0.5-1分钟,或用擦法从肝俞至肾俞脊柱两旁的膀胱经施术,以透热为度,或用拿法拿风池和后颈项部1-3分钟,或按揉或掌振百会穴1-3分钟。

4、若因颈部外伤造成颈椎小关节半脱位而引起耳鸣耳聋者,治疗时,除推揉主穴外,尚需手法整复颈椎小关节半脱位。可采取仰卧位,头需探出床边,坐于患者头侧,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一手扶住下颌骨。用一助手与医者面对站立,双手拉住患者双肩,与医者做相对牵引。在维持牵引的情况下,向左、右转动患者头颈至不能转动时,稍加一有控制的扳动,扳动时在颈部可听到复位的响声(无音亦可,不可为追求响声而任意粗暴地加大转动的角度)。继之,让患者坐起,用拿法在患者后颈部舒其筋,以结束手法。

十七、类风湿性关节炎

1、中枢型

俯卧,先点按风池、肩井、华佗夹脊、腰阳关、大肠俞、腰眼、秩边、环跳、居髎、委中、承山等穴。点后再在患者上胸部和股部分别垫2-3个枕头,使前胸悬空,患者两手臂肘关节弯曲,放置枕旁。医者站于旁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两侧,用滚法治疗,同时另放手掌按在患者背部进行揿按动作,并嘱患者深呼吸,当呼气时向下揿按,吸气时放松。再按揉两侧膀胱经穴位,以舒筋通络。

正坐,站于后方,用滚法施于颈项两侧及肩胛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仰活动,再配合拿、揉法。然后让患者上身前俯,将腰背暴露,医者站于一侧,用肘按法或擦法及搓法在脊柱两侧施术。也可嘱患者上臂高举,双手指交叉,抱于后脑枕骨处,医者站于背后,以膝抵住患者背部,再用双手握住患者两肘,做向后牵引及向前俯的扩胸俯仰动作。在此被动活动时,患者要配合深呼吸运动,如此5-8次。

2、周围型

正坐,站于一侧,先点按肩髁、曲池、手三里、合谷、阳池、大陵等穴。然后用滚、揉、拿等法在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上下往返数次。功能障碍的关节,在施术的同时,适当配合关节伸屈、旋转等被动活动。再搓摩上肢,摇 肩、肘、腕各关节,各4-5次。

仰卧或俯卧位,点按前侧髀关、伏兔、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膝眼及后侧承扶、委中、承山等穴。然后用滚揉等法于下肢前、后、内、外侧施术,并配合下肢的外展及内收活动,以及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最后用摇法被动活动髋、膝、踝诸关节,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并以擦法和热敷,有助于对疗效的提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