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文献中的名伶:富连成童伶

 戏迷知音 2023-06-02 发布于天津

过去京剧演员的来源,有三种途径,科班徒弟,手把徒弟和票友下海。

手把徒弟一般都是有威望或有技艺的先生在家教授,这种徒弟一般要写生死文书之类的。比如程砚秋就是手把徒弟,他开始是写给荣蝶仙,罗瘿公将他赎身后,才拜王瑶卿、梅兰芳为师学戏,还要尚小云在进“三乐社”之前,也是李春福的手把徒弟,张君秋是李凌枫的手把徒弟等等。

最早的票友都是达官贵族消遣玩,后来清王朝没落了,一些人或为生计,或是痴迷戏曲,才由业余转为专业。那时的票友,是真舍得花钱找名演员学,下了很多功夫一板一眼,一招一式地学,很用心研究戏,也经常观摩演出,所以很多专业演员也会向他们请教。

需要说明一点,现在被称为票友的人,最多算个爱好者,不排除有真研究真学的,但多数都是滥竽充数。他们满处标榜自己是谁谁徒弟,跟谁学过,削尖脑袋抓紧拜个名师,利用各种媒介,到处给别人讲课,其实很多东西他们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道,蒙外行而已。更有那些标榜“男旦”的人,更是一无是处,就是一个满足畸形人的变态心里罢了。

过去的科班很多,京剧形成之后,很多戏班都有自己小科班,招收八、九岁左右的儿童进行培养,众多的杰出人才都是出于此。而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最著名且成就最大的就属富连成了。从1904年建立,到1945年解散,延续了四十余年,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比如侯喜瑞、雷喜福、马连良、于连泉、谭富英、茹富兰、李盛藻、叶盛兰、叶盛章、裘盛戎、李世芳、毛世来、袁世海、艾世菊、谭元寿、黄元庆、冀韵兰等等。

在富连成最红火的时候,小科班并没有绝迹,而是共存,比如鸣春社、荣春社、稽古社科班等等,同时还有中华戏曲学校,都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四维剧校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戏曲实验学校,后改名中国戏曲学校,成为培养戏曲艺术的专门学校,废除了旧科班的教学形式,改进了基本功的训练方法,通过文化课和京剧表演课的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和艺术水平。新中国戏校的建立,让手把徒弟也成为了历史。

现在有个怪现象,一些人,特别是唱男旦的爱好者,非要给自己贴金声称是经过专业培养的。一个事实是,从解放后至今,我国没有专业培养过任何一位反性别的演员。所谓专业培养是指从八、九岁开始招收到国家专业戏校学戏,毕业后有国家统一发放的毕业证书,上面明确写明所学专业。

有三种情况:入专业戏校学习过,后来改旦角行当的;入非专业或挂靠专业戏校的;还有后来自已花钱在专业戏校大专进修的,都不算从小培养的范畴。

没有专业培养,或经过专业培养,但三年内没有从事戏曲行业的友。这两种情况的人如从事专业,属于票友下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演员,必须持有专业演出资格证书,俗称演员证,与国有企业的工作证是一样性质的,有演员证才有评级评奖的资格。这也是专业与业余的主要区别。不是能登台唱戏就是专业演员了,没有资格证,也是票友范畴。

普及了一些戏曲知识之后,我们来发一组富连成的剧照,适逢六一儿童节,就发一组富连成童伶为主的剧照吧。

这第一张就很好玩,是富连成八位童伶反串《普球山》的剧照,时间应该在1928年左右,这八位童伶分别是(右起):

孙盛云(饰张耀宗)盛富(饰蔡金花盛戎(饰窦氏)叶盛章(饰蔡庆)高盛麟(饰李佩)叶盛兰(饰李桂兰)仲盛珍(饰万君兆)李盛藻(饰杨香武)

这张照片除去高盛麟、孙盛云、朱盛富为本工外,其余皆为反串。当时对这八位童伶是这么介绍的:

李盛藻工须生,有小庆奎之称;

仲盛珍为童伶花旦魁首,以做、白、跷称绝;

叶盛兰本工小生,为童伶小生骄子;

叶盛章久执童伶开口跳牛耳;

裘盛戎为裘桂仙之子,工铜锤,有其父风;

孙盛云为童伶武生奇才;

高盛麟为亦工武生,为高庆奎之子;

朱盛富为朱桂芳之侄,衣钵家传,也以武旦为主。

1


富连成八童伶反串《普球山》

2


叶世长《甘露寺》

3


叶盛兰《镇潭州》

4


叶盛章《九龙杯》

5


马连良《取帅印》

6


谭富英《定军山》

7


李盛藻《十道本》

8


孙盛武《法门寺》

9


茹富兰《挑滑车》

10


于连泉(筱翠花)坐科时戏装照

11


毛世来《文章会》

12


李世芳、刘世勋、姚世茹、沈世超

《回荆州》实况剧照

13


阎世善《烟火棍》

14


班世超《刺巴杰》

15


袁世海《除三害》

16


毛世来、艾世菊《辛安驿》

17


谭元寿《击鼓骂曹》

18


黄元庆《长坂坡》






有事联系

请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