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站优秀投稿分享|伴有核极向倒置特征的乳头状肾肿瘤2例

 Joy2023 2023-06-02 发布于浙江

伴有极性反转的乳头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肾癌亚型,具有明显可识别的形态、独特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频繁的KRAS突变。我们在工作中遇到2例PRNRP,对其进行了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以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



临床资料:

伴有极性反转的乳头肾肿瘤(Papillary renal neoplasm with reverse polarity,PRNRP)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肾癌亚型,具有明显可识别的形态、独特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和频繁的KRAS突变。我们在工作中遇到2例PRNRP,对其进行了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以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


巨检: 

例1右肾部分切除术:送检部分肾组织,大小2x1.8x1cm,切开见一结节,大小约1.6x1x0.9cm,切面灰黄色、实性、质中,与周围组织界清。例2右肾部分切除术:送检部分肾组织,大小1.6x1.5x1cm,切开见一结节,大小约1.5x1.4x0.9cm,切面灰黄色、实性、质软,紧邻被膜,与周围组织界清。


镜检: 

低倍镜下肿瘤显示乳头状结构,边界清晰,可见纤维性假包膜。肿瘤细胞为嗜酸性单层立方或柱状细胞,胞质颗粒状,低级别的细胞核位于远离基底膜的胞质顶部,大小较一致,核分裂罕见,未见坏死。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GATA3、PAX-8、EMA、CK7、E-cad弥漫强阳,Vimentin、CD10、P504s、CAIX、CD117阴性,Ki67约1%。


病理诊断:

(右侧部分肾组织)伴有极性反转的乳头肾肿瘤,WHO/ISUP1级,病理分期:pT:1a N:0 M:0。


术后随访:

患者术后状态良好,分别随访10、13个月,未见复发或转移。

讨论 肾癌是仅次于膀胱癌的第二大常见和致命的泌尿系统肿瘤。男性好发,诊断时中位年龄为64岁,但某些组织型或综合征型的RCC通常发病较早,如遗传性乳头状RCC平均发病年龄为41岁,多与吸烟、肥胖、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和移植患者)、遗传因素、三氯乙烯等风险因素有关[1]肾细胞癌(RCC)中约75%为透明细胞RCC (ccRCC),大多数临床进展,以及旨在改善患者预后的预测/治疗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都集中在ccRCC上,非ccRCC患者在接受针对ccRCC患者的靶向治疗时反应较差[2]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是第二常见的RCC,占10-15%,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可知,然而,它被认为起源于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就像ccRCC一样[3]1976年Mancilla-Jimenes首次对pRCC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传统的1型和2型pRCC的区分由Delahunt和Eble在1997年正式描述,并于2004年列入世卫组织分类。但传统的pRCC分型并不总是可行的,其形态学标准仍然存在争议,随着近年来对具有乳头状生长模式的肾肿瘤的更深入的了解,2019年Al-Obaidy等首次提出PRNRP这一名称,该肿瘤罕见,它占所有PRCC的4%至8.6%[4]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0岁,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早期通常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能有腰部不适或血尿的症状。PRNRP的CT图像特征为体积小、边界清楚、常被覆包膜,半数病例呈囊性,强化不明显,大多数是孤立的肿瘤,少数可出现双侧肿瘤或单侧多发肿瘤。

PRNRP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其诊断标准如下:一种界限清晰或有被膜的肿瘤,表现为薄的树枝状乳头状结构,具有复杂的分支和纤维血管核心,偶尔以实性管状生长模式为主,内衬单层嗜酸性细胞,胞质细颗粒,核圆且位于顶端,核仁不清,细胞内无含铁血黄素,无坏死,有丝分裂象罕见[5]与上述标准不同的是,最近有研究显示,部分PRNRP病例可表现出局灶性或斑片状的坏死、出血,腺泡、管状、囊性、实性结构见于部分区域,小范围的侵犯囊肿壁或肾实质,透明化或水肿的乳头见于多数病例[6]少量细胞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泡沫状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现象可见,虽然其不如I型PRCC常见,且微血管浸润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RCC。PRNRP的免疫组化特征与I型和II型PRCC有重叠,但仍有一些独特的特征。Vimentin、CD10、CAIX和RCC通常在PRCC中呈阳性,而在PRNRP中几乎不存在。PRNRP的免疫表型表现为CK7、EMA和GATA3阳性,P504S低表达或阴性,GATA3在PRNRP中恒定表达(100%),且多数病例呈弥漫强阳,与I型和II型PRCC中完全阴性表达明显不同。GATA3是GATA转录因子家族的一员,受Pax-2/Pax-8的调控,介导前肾和中肾的发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肾发育不良综合征与GATA3功能不全有关[7]推测GATA3可能参与了PRNRP的进展,但是它的作用机制还没有明确。有研究显示,34βE12在大部分PRNRP病例或全部PRNRP病例强表达,提示34βE12可能是PRNRP诊断的敏感标记。GATA3与34βE12共表达常见于肾单位远端或集合管来源的肿瘤,提示PRNRP可能起源于远端肾小管[8]。此外,近端肾小管标志物如vimentin、CD10、P504S的阴性或低表达也支持这一推测。

KRAS突变是近年来在PRNRP中发现的一个重要分子事件,据报道,在17%-25%的人类肿瘤中存在KRAS突变,其中大部分在密码子12和13中检测到,包括不同的点突变,如G12S, G12D, G12C, G12V和G13D。KRAS突变在PRCC中罕见,而在PRNRP中发病率较高,故KRAS突变已成为区分PRNRP与其他PRCC亚型最具代表性的分子标记之一,很可能是该类型肿瘤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9]。此外,二代测序在个别PRNRP病例中检测到散在的BRAF V600E突变,意义尚未得知。众所周知,7号、17号染色体三体和Y染色体缺失是PRCC的特征性遗传特征,但在PRNRP患者中几乎没有检测到上述改变,这表明PRNRP是一种独特的肾细胞肿瘤亚型,独立于I型或II型PRCC。

鉴别诊断:①PRCC I型和II型:镜下常见出血、坏死,巨噬细胞内、肿瘤细胞内和间质内可有含铁血黄素,另可见胆固醇结晶和砂粒体,细胞核低-高级别,核仁明显。弥漫表达CD10、P504S、RCC等标记,7号、17号染色体三体和Y染色体缺失,无KRAS突变,二者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具有显著差别。②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乳头状、管状、腺泡状及微囊状生长模式,肿瘤细胞胞浆透明,小-中等大小,立方形,核圆形或椭圆形,轻度异型,核分裂象罕见,细胞核远离基底膜,可见核下空泡,腺腔内常见嗜酸性分泌物,弥漫表达CK7、cyclind1、PAX-8、CAIX,无3p、7号、17号染色体三体和Y染色体缺失,无KRAS突变。③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介于PRCC I型和II型之间的特殊类型的PRCC,乳头状、实性或管状结构生长,肿瘤细胞单层排列,胞质嗜酸性,低级别核,增殖指数低,大部分病例肿瘤组织内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出血。免疫组化表达PAX-8、P504s 、CK、E-cad、Vimentin,不表达GATA3、CD10、CAIX、CD117[10]

大多数PRNRP患者的肿瘤直径小于3cm,TNM分期以T1aN0M0为主,治疗以部分肾切除为主。PRNRP的生物学行为一般是惰性的,预后良好,到目前为止,已发表的文献中尚未报告疾病进展或复发,尽管如此,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评估PRNR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图片

图片

图1.肿瘤组织边界清晰

图片

图2.具有复杂分支的乳头状结构和纤维血管轴心

图片

图3.肿瘤细胞呈单层排列,细胞核低级别

图片

图4.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细胞核远离基底膜

图片

图5.肿瘤细胞核强表达GATA3 EnVision法

图片

图6.肿瘤细胞强表达EMA EnVision法

图片

图7.肿瘤细胞不表达Vimentin EnVision法

图片图8.肿瘤细胞不表达CAIX EnVision法

本文来源:华夏病理网微信公众号(ID:HPIN2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