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恩不同于人性和法理,必须严惩养父母。郭新振要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把亲生父母当亲戚

 此木无为 2023-06-02 发布于湖北

此木无为

  

  郭新振打算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把自己的亲生父母当做亲戚一样,有时间会去看一看他们。当郭先生的这番言语表态出来之后,很多人表示赞同,毕竟养父母抚养了郭新振24年,而且现在还有不错的生活,有房有车还有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还有很好的家庭关系,两位姐姐对他也还不错,养父母一直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所以很多人说郭新振不忘抚养之恩,留在养父母的身边照顾他们,这是理所当然的。

  当我看到这样的言论的时候,心里的确是非常不好受的。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讲感恩必须是要有的,养父母抚养了郭新镇24年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给他创造了很好的家庭环境等等,这些我觉得郭先生无论以后有什么样的选择,都可以说从人性的本能来讲,都不应该忘记他们的恩情。

  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要忽视,那就是为什么养父母会对郭新振这么好,他的原因他的初衷是怎么样的,这个我们要值得深究,从现在已有的信息,我们会发现郭先生的养父母他们本来有两个女儿,而且年龄还比较大,那为什么还要从人贩子手中买到郭新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是要传宗接代,所谓的延续香火而已,所以一切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从这点来讲我们觉得是不可原谅的,特别是对郭新振养父母的两个女儿来说,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如果我们选择对郭先生的养父母进行某一种形式的原谅,认为他们也不易,其实就是在纵容重男轻女这种思想的蔓延,也在纵容他的养父母,从人贩子手中购买郭先生他的人情的合理性,这是我觉得是绝对不可容忍的。

  如果真的喜欢孩子,为什么不走正常的领养程序,也不致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拆散别人的家庭啊。

  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拐卖儿童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市场?其实是跟郭新镇养父母类似的人的心态是一样的,他们想要通过不法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所谓的封建思想的延续,这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不可容忍的。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应该不只是看到一家人团圆那种温暖,其实也有很多的心酸。我们要理解,为什么郭刚堂24年来一直锲而不舍的寻找儿子的这种决心。当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亲生儿子却告诉他,他想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把自己的亲生父母当做是亲戚一样走动,他说的是有时间会出去看一看他,我们难以想象郭康堂听到亲生儿子说这句话时候的那种心酸,可是这又有谁能懂呢?

  看似是个个案,但是郭刚堂寻子的故事其实远远没有结束,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我们的一种想法被所谓的网络舆论所裹挟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往往会失去一些正常的理智和思考的方向。我们都在愿“天下无拐”,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抓住那些可恶的人贩子,还要从更深层次去寻找它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会有这么庞大的市场,我们对人贩子要进行严惩,对于像郭新振他们的养父母那样的人我们难道是应该同情和理解?

  可能郭新振从内心非常感激养父母,毕竟能够给他应该很好的生活,可是有没有想到过他亲生父母失子之痛的那一种心酸和无奈呢?所以我建议在很多地方我们应该不给这些拐卖儿童以更多的生存空间,不准户口入籍,入学,医疗社保等等方面都应该受到限制,这样才能够从很大层面上让很多人不敢去买卖拐卖儿童,也尽量减少这样的悲剧的产生和发生,这才是社会公平意义所在。


精彩导读

重回校园喧嚣的静好, 展一幅安陆教育抗疫风采的壮美画卷

从北京回到安陆创业,殷余安讲述美丽乡村新故事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致敬我的中师岁月

唯有亲情和相依不负,哪来什么地久天长

 《小欢喜》收官,是孩子在教会我们成长

暑期校本培训,请补上教育写作这门课

《小欢喜》火爆的背后,是中年危机残酷的真相

每一次相聚,就是教育情怀的再一次出发————写在《湖北教育》第十七届通讯员培训班暨第四届教育新媒体论坛闭幕之际

少时不懂《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再听已是泪点中年


绀珠教育写作沙龙,只为写作者守候


  你也可以在作者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百度百家号”“搜狐自媒体”“凤凰自媒体”“新浪博客”“简书”“新浪看点”“UC云观”“恰年家”“北京时间”“企鹅公众平台”“网易云阅读”“虎嗅网”、“砍柴网”、“淘达人”等平台阅读作者更多自媒体文章。

微信用户如何查阅及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