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侠|游人•第七章(中篇小说连载)

 夏德明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只有50多个党员,但是他们头可断血可流,主义不能丢。整个队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依靠人民,众志成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跋山涉水,百年奋斗,书写出壮丽画卷!
         
其中很多人参与的武装斗争,地下斗争十分残酷与激烈,在这一点上,不要像一些电影、电视剧那样低估了敌人的智商,正义的斗争,正义的胜利,是有着无数的革命先烈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的掉头流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
        
再读《烽火桃李赞》这本书,此乃是陈一芳父亲的母校的校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起倡议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校友来稿编著出版的,以纪实文学记述了在苏北抗日根据地东灌述边区中学(以下简称边中)的学习生活,再现了历史的真实,讴歌了党的宣传教育阵地的辉煌,深切怀念战火中哺育他们成长的学校和老师,是一部革命教育史书。
       
读此书,了解到淮海区成立之初,处处都在 敌伪顽的重重包围中,军队需要扩充,地方建立政权,都需要大量干部。到哪里去要这些干部呢?区党委办了干校,短期、速成,造就了一些人才,但仍不能远远满足全部需要。东灌述中心县委建议立即在青年学生中培养。淮海区党委最终决定办一所干校性质的学校,并命名为:东灌述边区中学,东灌述边区中学是在抗日烽火中,经受了革命斗争的洗礼,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淮海区革命斗争的需要,是淮海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
     
边中是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在革命战争年代被称作红色熔炉学校。
为了办好这所干部性质的学校,区党委派淮海干校的副校长前去担任校长。并从淮海干校抽调一些党员、干部、教师到该校工作。和干校一样,学生生活费用基本上实行共给制,学生组织采取中队、分队编制,在学生中成立党支部,发展党员。课程设置也和干校一样,主课是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新人生观,时事政治,军事及普通中学文史地及数理化。
  
一九四三年党支部恢复时,中心县委组织部有副部长汤若瑜,有孙乔珍、孙桂仙 ,有汤增桐老师、孙存楼校长等。
为了扩大这所干校性质的中学的影响,淮海区党委还决定任命江苏灌云县县长为该校主事,淮海区参议会参议长为该校董事长,就这样根据地的青年纷纷前来报名投考,生源有来自抗日一线骨干,也有出身地主阶层,然而冲破家庭的包围前来求学的,敌占区青年也都纷纷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投入该校的怀抱。根据地各级政府也不断选派一些优秀青年干部前来进修学习文化。
           
这本书中每一篇回忆,都被里面的情节深深打动,以至读到夜半三更不知觉。 陈一芳的父辈们当年就是在这所红色大熔炉里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在这里树立起了人生世界观,提高了革命斗争觉悟、学到了很多革命道理,从理论到实际,在暴风雨中经受了磨练考验。在狼烟滚滚的抗日战争中,他们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从边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走向了炮声隆隆的解放战场,继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把毕生经历献给党献给人民的解放事业。
       
“读革命书,做革命人”,这是当年东灌述边区中学的口号 抗战之初,日寇凶焰万丈,不断向革命根据地进攻,烧杀抢掠极为残酷,边中学生们不畏艰险,在恶劣的学习环境中坚持学习,向南泥弯大生产一样自力更生种粮种菜。
        
陈一芳很早就听父亲讲起过他在边中的学习情景:大树是屋顶,膝盖是课桌,大地是纸张.为了应付战争环境的不断变化,学校完全军事化管理,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出发,环境最恶劣时,就分散隐蔽,一旦形式好转马上复课。
        
他们平时里一边学习一边要工作,有时还要参与地方部队的作战行动,形成一支不穿军装的战斗力量.学校经常选派学生参加县委的征粮工作队,土地测量队减租减息和夏收工队.1945年自卫战争爆发,边中又选派了50多人参加战地宣慰团,到前线服务,完全是一支革命化战斗化的队伍,只要革命需要,他们立即走出校门奔向新的工作岗位,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等到毕业便被抽调奔赴抗战一线,投入到战火纷飞炮声隆隆的战场,桃李已在全国遍布。
         
有很多老师学生在反围剿反扫荡中冲锋陷阵被敌人包围,血战到底壮烈牺牲!烈士方锨,王庚钊,苏光,朱环等。
          
有的被派打入敌人情报部门埋伏,不幸被叛徒出卖,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老虎凳压断了双腿不屈服,压负刑场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令敌人胆颤,惨无人道的刽子举起铁铲镐头抡向地下工作者的头颅,用刺刀刺穿了他们的胸膛,一个个革命者就这样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英勇就义,牺牲时才年仅二三十岁,苏北抗日根据地--东灌述边区中学为全国输送了大量优秀干部, 透过《烽火桃李赞》一书,撰写了当年的艰辛征途理想抱负。当年义无反顾投奔这所共产党领导的学校,在边中这座革命大熔炉里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八路军新四军均为他们学生讲课,传授革命思想,使边中学习的学生接触革命思想,提高革命觉悟,以学为革命,学为全人类求解放而奋斗!
        
在边中,许多人被党组织发展成为学生中的一名党员, 更坚定走向革命的道路,以一腔热血,投身在了淮海战役中,有的同前方将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握笔为枪,冒着敌人的炮火夜已继日赶写采访,及时报道解放大军胜利大捷,写下了很多颂扬英雄的诗篇。

再读《烽火桃李赞》,陈一芳仿佛觉得父亲又回到了她身旁。 父亲走革命道路的细节她一直都处在略知当中,最近重读重温这部史书,可以更详细更全面地了解到的父辈们的过去。        

边中学生前扑后继,慷慨悲歌,不断走向抗战第一线.边中的声誉在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那时在革命队伍里人们都称赞边中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好样的。
陈一芳的父亲说,他们那时是提着脑袋在干革命,子弹嗖嗖周身擦过,说不准哪会儿生命说结束就结束了,选择了革命随时就要有牺牲的准备,这就是共产党人。

在收集到的一张照片中,也有国际主义战士,其中曾经在苏联休整的东北抗联将士中的金策,即是朝鲜族,他曾是东北党组织、东北抗联的高级干部,后来担任过朝鲜中央常委,内阁副首相,前线总司令,1951年1月31日牺牲于战争中,时年才48岁。毛泽东主席曾讲,我们要消灭敌人,有两种战争,一种是公开的战争,一种是隐蔽的战争!
敬爱的周总理,就是隐蔽战线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统帅,他曾经为此题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侦察工作要有入虎穴的精神方为上乘!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年会选择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一是上海联通着世界,二是工人阶级有一百多万人,三是上海的小弄堂,小阁楼非常适合做地下工作,环境为地下工作提供了天然的掩护,里弄四通八达,楼房有多个出入口,而北京很多四合院,很不利于进出,不利于地下斗争,广州又是敌人关注的重点。所以,上海的中共中央特科便于工作,而“龙潭三杰”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又是著名的地下斗争专家和勇士。
敌人也不是吃素的,曾发生周总理劳山遇伏受伤,毛主席开完会了,乘车之中遇到特务手持匕首企图行刺,被警卫员擒拿住。
       
为了撰写地下斗争、武装斗争,赵季华、陈一芳翻阅了大量资科,原陕西省委秘书长何金铭还提供了《西安军事情报组纪事》一书,伍晓潮的姑妈老革命伍仲秋(曾化名黎扶英等)还提供陕西大荔地下斗争以及中共陕西地下党斗争方面的资料。

在北京西山的烈士广场是为在台湾牺牲了的千余名地下党员而建,矗立着吴石、陈宝仓、朱谌之(朱枫)、聂曦四位烈士的雕像,其中的吴石(国防部参谋次长)是电视剧《潜伏》主角佘则成的原型。毛主席为这个密使1号挥笔题写了此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光辉斗争再现,功绩永垂青史!曾经也参加过地下斗争的汪锋也曾为陕西地下斗争题词:功在千秋,誉满三秦!
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长河哽咽,代代永旌!

注:汪锋,原名王钧治,曾用名王文钊,参加过渭华起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