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为何远不如《三国演义》出名?

 风吟楼 2023-06-03 发布于广东

作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下来单单是由其衍生的文学、影视乃至动画作品便已经是不胜枚举,其影响力可谓是不言而喻,也正因如此,《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成为了国人心目中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相比之下,同样传说是罗贯中作品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为何就显得如此默默无闻呢?

文章图片1

出自《三国演义》的“三英战吕布”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经久不衰

相信很多读者会自然而然地就认为:以本来就冷门、“英雄寥寥”的残唐五代时期为背景,当然比不过以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各路英雄云集的汉末三国时代为背景了。但是细想一下,这样的结论实则是倒因为果:三国故事为当代大众所熟知,有相当一部分是正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功劳。

虽然在我国,三国故事早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就已经流行,比如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来自晋朝郭冲的《条亮五事》;宋朝时甚至有民间老百姓听到刘备打了败仗就哭,听说曹操打了败仗就笑的记载;到了元朝,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在当时也是一出名剧。但是说到底,三国故事在民间的大规模传播,也只有在市井文学得到蓬勃发展的明清时代才能实现,逮及当代《三国演义》则更是居功至伟了。

事实上,汉末三国的英雄豪杰们的故事固然引人入胜,但是残唐五代时期诸多豪杰的明争暗夺,各方势力的是非成败、种种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是十分精彩的,例如朱全忠火烧上源驿、李克用置酒三垂冈、李存勖三箭之仇、柴荣创业未半等故事读来也是感慨万分、极具戏剧性。

文章图片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出现的清朝刘翰所作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

那么为什么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为何没有如《三国演义》一般出名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前面所说的这些精彩情节,这本书里面几乎都没有啊!说到底,除了时代更近、缺乏先一步的流传铺垫导致更不容易引起民众的浪漫想象之外,《残唐五代史演义》最关键的不足还是在于其本身内容的缺陷就很大。

尽管就像历史上这两个时代的相似性一样,《残唐五代史演义》全书的结构与《三国演义》很相似,都是前详后略,但是《三国演义》虽然有所取舍,至少故事是相对完整的,即使是后期三国,文鸯、丁奉、陆抗、羊祜等人的精彩情节也一样是照顾到了,所以读上去并不是很突兀,只会觉得比起前半部分有些太单薄。

而《残唐五代史演义》是怎样的呢?在这部书里,罗贯中将他的笔墨主要集中于残唐,尤其是黄巢起义到五牛挣死李存孝的这一段时间内——简单来说也就是号称“将不过李”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的高光时刻集锦——至于真正的五代:梁唐晋汉周,反而描写甚少,甚至于明显大段地照抄史书原文,根本就没有多少艺术加工了。而另一方面,残唐五代的精彩故事其实相比三国时期分布地更加均匀,同时因为五代各王朝是一个接一个地粉墨登场,相比长期制衡关系下的三国,各个朝代的兴亡更不能轻易省略,不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突兀感,这就导致后半部分给读者的观感很差。

文章图片3

《残唐五代史演义》

同样是一个作者,为什么两部书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其实,真要细究起来,这两部书的作者还真未必是一个。即使搁置《三国演义》本身的作者争议,明清时期市井文学的蓬勃发展和印刷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导致民间刻书坊大大增加,其中就有多家专门刻印小说的书斋,这些书斋的老板为了获利往往会冒名去印刷一些实际上并非作者所著的书。

我们知道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其实都是从民间传说和话本、剧本中整理而来的,其实《残唐五代史演义》也不外乎如是,其后半部分内容的单薄恰恰反映出了作者所采集到的资料面貌:也就是民间主要流传的李存孝的故事——当然,也是民间特供版——但是相比于明显熟读《三国志》原著、胸有成竹的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的作者显然没有这个意愿或者能力去补写、润色李存孝之后发生的精彩故事。也正因此,《残唐五代史演义》比起《三国演义》就明显不如,自然得不到群众的青睐,也就自然谈不上广泛流传了。而藏在《残唐五代史演义》背后的那段精彩纷纭的历史,自然也就成了蒙尘的明珠。只可惜在古典小说已成为“古典”的如今,这块璞玉也已永远地失去了被后人再度雕琢、再次炫目的机会了。

撰文:只手扶唐李亚子

长期推介历史相关内容,欢迎同好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