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国复仇者张良:出身丞相世家,散尽家财为刺秦,博浪沙一锤成名

 奇阶读史 2023-06-03 发布于山东
根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他的祖父叫开地,曾做过韩昭侯(前362—前333年)、宣惠王(前332—前312年)和襄哀王(前311—前296年)三朝的丞相;父亲平曾做过韩釐王(前295—前273年)和悼惠王(前272—前239年)两朝的丞相张良祖、父两代人作了五代韩王的丞相,时间累积长达一百多年!足可见张良一家跟韩国王族之间关系的密切!
张良像
奇阶在这里跟大家商讨一个问题,张良真的姓张吗(根据现在的说法)?我们查考史料就可以知道,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所任用的丞相,多是同族子弟,其实韩国也不例外。根据《史记·索隐》记载,“张良者,索隐汉书云字子房。按:王符、皇甫谧并以良为韩之公族,姬姓也。秦索贼急,乃改姓名。”李开元先生在他的《秦崩》一书中称张良的祖父为韩开地,父亲为韩平。于是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张良一家跟韩国王族一样姓姬,韩氏。那么张良为什么不称韩良呢?这是因为他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之后改名换姓的缘故。
《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豫让和《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的张耳、陈馀也都曾改名换姓,逃避官府的追杀。所以,张良应该被称为姬良或韩良更准确,或许,在整个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张良觉得韩国复国无望,所以就没有改回韩氏吧!所以我们看见,其实汉初三杰里面有两个人都姓韩,如果再加上韩王信的话,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中,姓韩的还真不少,而张良、韩信、韩王信其实都跟韩国王族有关系,韩信的家世背景,我们以后再讨论。
悼惠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250年,张良的父亲韩平去世。张良有一个弟弟,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同母弟,所以也难以推断张良究竟生于哪一年,我们只能根据韩平去世的年份来推断,张良起码出生于公元前250年之前,而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至于张良跟刘邦谁更年长一些,我们就不知道了。
在韩开地、韩平担任韩国丞相的的一百年间,韩国除了在韩昭侯当政时期有过短暂的小复兴,接下来就是一直委曲求全、窝窝囊囊的活着,不光虎狼秦国一直欺负韩国,连东方五国也不失时机的攻打韩国捞取好处。
公元前262年,就是韩悼惠王十一年,秦国攻打韩国,攻取野王,割断了北部领土上党郡跟南边领土之间的联系,韩国被迫将北边的上党郡割让给秦国,但是上党军民誓死不做秦国人,上党郡守冯亭率领上党军民,集体归降赵国,继而引发了两年后的秦赵长平之战,这次战役之后,战国末期东方六国中唯一能跟秦国抗一抗的军事强国赵国被打残,再也没有恢复元气,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不可逆转。
公元前256年,秦国讨伐韩国,攻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这一年刘邦出生。
公元前254年,韩王入朝于秦。四年后,张良的父亲韩国丞相韩平在忧愤中去世。
韩平去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49年,秦国讨伐韩国,攻取成皋、荥阳,成为秦国的三川郡。
公元前244年,秦国大将蒙骜攻伐韩国,攻取十二座城池。
公元前233年,韩王安被迫向秦国效地纳玺,韩国成为秦国的藩属国,应秦王嬴政的要求,韩国送王室公子法学家韩非去秦国,但韩非一去不回,被秦王和李斯毒杀。
公元前231年,韩国向秦国献南阳地,秦国派内史腾接管南阳郡。
公元前230年,内史腾奉秦王嬴政之命,攻打韩国,俘虏了韩国末代国君韩安,秦王在韩国故土上设置颍川郡,并将韩安迁到了陈县。
看看上面这一系列的年份和所发生的事件,对韩国来讲,每一件都催人泪下,让人叹息不已!江河日下,国土日缩,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张良的早年就是在这种国将破、家将败的危机光景中度过的!韩国灭亡的时候,张良大约二十多岁,因为当时还年轻,所以他还没有步入仕途,但是由于他们家族跟韩国王室之间那极其亲密的关系,张良对韩国的灭亡有着超乎常人的痛心感!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韩国灭亡的时候,虽然张良并没有入朝为官,更没有做韩国的丞相,但张良家里的奴仆都有三百人,可见张良家里资财丰盛,但张良遣散了这些奴仆,甚至连自己的弟弟不幸夭折也没有给他厚葬。为什么张良会这样做呢?他要用这些家产寻求勇士来谋刺秦王嬴政,来报家国之仇!父亲的忧愤而死、韩王安的屈辱被掳,弟弟的不幸去世都给张良极其沉重的打击,在张良的心意里,这一切的不幸遭遇,都是秦王嬴政和他的先祖造成的,我一定要杀掉秦王嬴政,为国家和家族报仇!
公元前226年,即韩国灭亡后的第五年,韩国故都新郑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秦叛乱,进而引发以陈县为中心的楚国地区的大规模反秦叛乱,当时韩王安就在陈县,自然而然地就卷入到了这一场政治风波当中,秦王嬴政为了根除后患,就处死了韩王安。韩王安的死,对张良来讲,无疑又是一次重大打击,因为连主公都死了,韩国还能复兴吗!张良对秦王嬴政的仇恨又加深了一步!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良尝学礼淮阳”,淮阳就是陈县,很可能新郑、陈县等地爆发反秦大暴乱的时候,张良就在陈县呢!他也可能就参与在其中,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被秦政府给抓到。韩王安的死更坚定了张良的志向,就是坚定不移地反秦。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随着山东六国相继被秦国所灭,韩国复国的希望更加渺茫,但张良心里为家国复仇的火焰从未熄灭,于是他产生了刺杀秦始皇的念头。张良离开陈县东行,到了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仓海君是谁呢?史学家并没有定论。奇阶觉得,他很可能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君主,而这个君主也很可能就是燕国灭亡后逃到朝鲜半岛的燕国王室成员,燕国与秦国也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他们的王室成员与张良一拍即合,鼎力帮助张良向秦国复仇,当然这只是奇阶的猜想罢了!
仓海君向张良推荐了一名大力士,能够非常灵活地舞动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想要砸哪里百发百中,不差分毫。张良一见大力士,如获至宝,十多年来的积愤再一次涌上心头,这一次我一定要让嬴政这小子尝一尝我的厉害!从韩国灭亡,张良散尽家财四处寻访能刺杀秦王嬴政的勇士到他遇见仓海大力士,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张良已经从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变成过了而立之年、拥有很多人生阅历和智慧的青壮年了!
伍子胥将楚平王掘墓鞭尸
张良打算刺杀秦始皇的初衷非常简单,就是报仇雪恨。
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楚国人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平王杀死了,于是伍子胥逃到了吴国,他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公子光借着专诸的帮助,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于是自立为吴国国君,就是吴王阖闾,而伍子胥也借着吴王阖闾发兵楚国,大败楚国大军,从坟墓里挖出杀害父兄的楚平王的尸体,鞭打三百下,以发泄对楚平王的仇恨;
晋国人豫让,曾经侍奉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于是豫让更名改姓,经过化妆把自己弄得连自己的妻子和老友都不认识了,想尽办法要刺杀赵襄子,但最终失败,留下忠臣志士的美名;
韩国贵族严仲子跟丞相侠累结下仇怨,他四处寻访能够帮他向侠累报仇的人,终于找到聂政。严仲子以非常尊贵的礼节来对待聂政,但聂政一开始并没有答应严仲子,因为他还有老母需要侍奉。待到母亲去世以后,聂政才起来帮助严仲子,终于杀掉了侠累,替严仲子报了仇。后世留下了“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的美誉。聂政替严仲子报仇算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佳话;
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荆轲刺杀秦王的故事,以及高渐离刺杀秦始皇的故事等等。这些刺客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他们忠肝义胆、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学习。
张良一定早就听说过这些刺客的故事,尤其是荆轲和高渐离刺杀秦始皇的事迹,这是前几年才发生的故事。荆轲刺杀秦王嬴政的时候,嬴政还没有统一天下,但荆轲刺杀秦始皇仍然失败了。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天下,荆轲的好友在被熏瞎了眼睛以后得以接近秦始皇,他想用灌了铅的筑砸死秦始皇,还是失败了。当张良打算刺杀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的戒备已经加强了许多,刺杀的难度无疑非常之大。

但张良是一个敢于赌一把的人,他散尽家财就是为了为家国报仇。如今已经寻得大力士,怎么能够轻言放弃!因为高渐离刺杀秦始皇失败以后,秦始皇就不再接近东方六国人了,所以,近距离接触秦始皇非常困难,到皇宫里面去刺杀秦始皇已经不再可能。所以,既然皇宫里面不可以,就改在露天刺杀秦始皇。那么,露天刺杀的风险依然非常大,因为秦始皇护卫森严,一方面难以接近,另一方面行动以后的逃跑怎么安排。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就开始了他的巡游。
第一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20年,就是他统一天下后的第二年,这一次主要的目的是告慰先祖,自己已经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第二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9年,这一次是东巡,秦始皇玩得不亦乐乎!
于是东巡后的第二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巡游,走的路线跟第二次一样,他打算重温去年时游东方的乐趣。
张良是一个深赋谋略的人,他在得知秦始皇东巡路线的时候,就在思考刺杀的地点和方法。思来想去,张良想到了一个地方,就是博浪沙。这个地方虽然是原野,并没有山脉,但是经常刮沙尘暴,风沙扬起的时候,遮天蔽日,几米之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所以,这个地方特别利于刺杀之后的逃跑。但是风沙扬起的时候,能见度很低,这也是刺杀的一个难点。但是事情都是有利有弊,什么条件都具备的地方又哪里能找得到呢!
张良既知道秦始皇的出行计划,就带着大力士早早地来到了博浪沙,因为这个地方是秦始皇本次东巡的必经之地,张良和大力士还在这里趁着没人的时候演练了一番。张良清楚秦朝君臣车辇的规定,即天子六驾,就是天子坐六匹马拉的车子,大臣四驾,就是大臣坐四匹马拉的车子。但秦始皇因为已经经受了两次刺杀,所以他现在每次出行都安置了很多的副车,这些副车也都是六驾,所以六驾的车子很多,这让刺杀的人无法分辨究竟皇帝坐在哪一辆车子里面。
当秦始皇东巡的车队慢慢临近博浪沙,张良和大力士早已做好了狙击的准备,当六驾的马车进入狙击范围的时候,一时间,张良和大力士都无法分辨究竟皇帝坐在哪一辆车子里面,但是时机已到,不能延误,大力士就甩起大铁锤朝着自己觉得可能的那辆马车的车棚扔了出去,当是时,车毁马鸣,张良见车辆已砸中,就趁着风沙扬起赶紧离开了现场。
至于大力士是死是活,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后来,张良才知道,他们砸中的只是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安然无恙。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通缉刺杀者十天,但是最终也没有找到行刺者。但是奇阶想,张良的这次举动,会有多少无辜的人被牵连而丧命呢?当张良中年以后再思想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一切,或许也会叹息自己的年轻气盛吧!有关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这一段故事,后世的评价基本上是正面的,有很多位诗人就张良的事迹抒发感慨之词,赞颂张良的有勇有谋。现将诗歌列举如下:
【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子房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北宋】王安石《张良》:“留侯美好如妇人,五世韩入倾家为主合壮士,博浪沙中击秦帝。”
】唐奉《博浪沙》:“博浪沙头有浪痕,子房曾此报君恩。层层叠玉清晨润,漠漠随风白昼昏。野鸟步回迷篆籀神龙飞去拥昆仑。河流几度成陈迹,惟有芳名万古存。”
【明】孙子良:“博浪沙边报主恩,丹衷耿耿孰堪伦。黄河此去埋遗迹,午吹南来惨断魂。流水无情消发月,芒名不朽贯乾坤。我来一吊伤怀抱,独依熏风拭泪痕。”
还有很多诗歌,奇阶就不一一列举了。
张良刺杀秦始皇最终失败了,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张良成为英雄,你想,没有鼎力的后盾支持,想刺杀成功,何等难哪!即便是荆轲这样的有燕太子作为支持,不也是刺杀失败了吗?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来讲,张良行刺秦始皇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甚微,就算是他侥幸成功了,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不是一个张良和一个大力士就可以改变的。张良的刺杀行动失败,对张良的打击大吗?奇阶觉得,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他即便是没有成功地砸死秦始皇,但是让秦始皇受了惊吓,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秦始皇一点颜色看看,也算是在最大程度上发泄了对秦始皇的仇恨,就像豫让不能成功地刺杀赵襄子,临死前刺了赵襄子的衣服几下,也算是报了主公智伯的知遇之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