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年来的语文书,翻开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

 老鄧子 2023-06-03 发布于海南

写在前面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语文课代表,与你阅尽千帆,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

这么多年来,我读了那么多书,但回头想想,就觉得精读老课文,才是性价比最高的读书方式。每一篇老课文,都经过编者千挑万选,都曾经融入我们的少年记忆。重读老课文,就是重读自己的青少年时光。

温故知新,大道至简。请相信,所有的人生道理,都已经被老课文“剧透”了

今天,本课代表与大家回顾70多年来的语文课本经典篇目,50后到90后,都能从中找到童年的回忆。

《开学了》永远是我们的第一页插图,在1950年代的插图,我们看到了与后来一代一代人都经历过的场景,有高高的会议台,有“开学典礼”的横幅,有“陪听”的家长。

用这套课本的“孩子们”,如今已经七八十岁了……

图片

那时候每天的生活并不始于翻手机、看电脑,而始于端坐在教室里扯着嗓子放声晨读,自己读到哪一句同桌就“讨厌”地跟到哪一句,你声音很高他偏要盖过你。

一代又一代人,就这样比赛般地朗诵着《乌鸦喝水》,朗诵着《小猴子下山》。从50、60年代的黄色纸张、简笔画为主的封面,再到80、90年代年代颜色渐浓、更加活泼的封面,从上世纪32开本到新世纪的16开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近70年里出版的11套语文教材里,总有一款能让你忆起年少时光吧。
图片

1951年初级小学国语课本

图片图片

1951年,新中国成立第三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语文教材。

在那个吃穿用度紧张的年代里,学费五毛钱,教材费三毛钱,能上学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能拥有这样一本“国语课本”,更是奢望。

图片图片

进入60年代,教材封面的色彩逐渐丰富起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办学形式多样,“全日制”和“半农半读或半工半读”制度并行,让更多的孩子有了入学的机会。
看看那时候的教材封面,跟现在比也毫不落伍呢。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放学后背着背篓和竹篮去田地里劳作,可能是很多50后、60后人们童年的写照。
1978年改革开放后,教材封面色彩更加明媚,充满着孩童的天真与烂漫。
在春日里去野外捉蝴蝶,种种树,夏日里在树底下摘果子、粘知了,旁边有大黄狗在伸着舌头大口喘气,老黄牛则甩着尾巴驱赶蚊蝇。现在看来是神仙生活的日子,在当时也掺杂着劳作的辛苦和汗水。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试用本)的封面则沉稳内敛得多,有高岭险峰,也有大江大河。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1977年恢复高考后,那些有志报考大学的青年学子挑灯夜读的身影旁,一定少不了这些课本的陪伴。
1980年代的孩子们,教材封面的学生生活丰富起来了,封面上的孩子让好多80后们羡慕。是啊,谁不想在球场上和同学大汗淋漓地踢足球,再到水龙头底下冲把脸就去上课,去写生画画,去登高望远......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课本封面描绘的金色年华,是时代的颜色,也是青春的期待。

图片

前段时间,这张图片在网上得到大量转发评论,一批90后单身网友“心酸”地表示:年少不知画中意,再看已是画中人。
这个激起万千回忆的语文课本正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10套教材,也是伴随着90后成长的一套教材。

图片图片

现在,第一批00后也已经走进了大学校园,他们当年用的语文课本自2016年起也由32开的小本换成了16开的大本。

图片图片

变的是课本大小,不变的是童年的愿望和乐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这些记忆是集体的,也是专属的。每一个童年回忆都烙着时代发展的印记,也烙着个人奋斗的经历,有贫穷的黄色、火热的红色、压抑的蓝色,也有希望的绿色。
每一版语文课本都见证着当时的时代,我们从这里学会书写自己的名字,看到了过去的历史和世界的未来。无论走多远,这里都是我们回首曾经岁月的参照物,也埋藏着我们最柔软、最单纯的往日时光。

你的青春是伴随着哪一版教材度过的?

你又有怎样的童年专属记忆呢?

图片
公众号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