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成人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有哪些特征?

 雪记银号 2023-06-03 发布于北京

“继续教育”由“继续”和“教育”两个名词组成。“继续教育”的英语词汇有:Continuous Education、Further Education、Sustained Education。Continuous Education一般翻译成“继续教育”,在美国比较普遍。Further Education被《21世纪大英汉词典》翻译成“进修、继续教育”,在英国较为流行。Sustained Education翻译为“持续培训”,新加坡在使用该词时,表示对国家公务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在国外,“继续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18年的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希望通过教育来提升国家实力,提出了发展继续教育的口号,后于1944年颁布《巴特勒教育法》,将继续教育界定为:对超过义务教育年龄的人们提供的教育或活动,被认作为对继续教育进行立法规定之肇始。1988年,以非高等继续教育之意涵被纳入英国教育体系。

1979年,张宪宏教授出席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首次将“继续教育”引介到我国。1983年全国人大会议提出“发展我国继续教育”。1984年,我国成立继续教育工程协会。1986年“七五”工作规划后,继续教育被列入政府工作范围。从当时的定义看,继续教育即对科技人员进行再教育。

已有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对象、本质、目的、实践这四个角度。在综合已有关于继续教育概念的认识基础上,以历史、地域为参照系,以中外继续教育概念共性为基础,我们把继续教育界定为:继续教育是即将或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基于学习和适应工作、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进行的一种大学后非学历追加教育。

二、继续教育的特征

(一)继续教育对象的高素质性

继续教育对象与其他教育对象相比较而言,是接受完大学教育并走向社会的成年人。继续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能力,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

(二)继续教育时限的追加性

继续教育是大学后教育,以大学后教育为起点。因此,继续教育是有起点但无终点的教育,是有起点阶段限制但无终点阶段要求的教育。继续教育时限的追加性基于终身学习的理念进行,使继续教育对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达到工作和学习的相互交替和相辅相成。

(三)继续教育目的的生成性

继续教育目的不是既定的,而是基于个体需要生成的,包括补充知识、提高能力、学习社会规范与情感、满足学习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层面,使个体有效、主动地适应工作社会发展需要,进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这种目的是适时生成的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的目的。

(四)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基于学习者需求产生的,坚持“按需施教、讲求实效、学以致用”原则,更多体现内容的实用性。继续教育内容大多是紧契前沿领域的知识,能够反映最新的知识成果,并能使学习者直接在工作岗位中得以运用。

(五)继续教育途径的多样性

由于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在层级、类型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继续教育在途径上呈现出多样性的格局。

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多样化,主要有政府、企业、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多样化的办学主体又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主要包括自学、网络教育、面授、函授、社会助学等。继续教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实地调查、研究讨论、课堂讲授、参观访问、情景模拟等。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追踪市场需求动态、多功能现代培训中心、专业技术职务化、产学研一体化企校所联合体等。

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是在职人员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