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盲鼠,非典型独立厂牌

 怪利乱神 2023-06-04 发布于北京
三盲鼠(Three Blind Mice)

鼠王藤井武

对于独立厂牌,创始人的品味几乎决定了厂牌调性,所以想了解三盲鼠为什么成为三盲鼠,就要从它的创始人藤井武讲起。

1942年,藤井武出生于东京神田区(今千代田),由于战争期间东京遭到美军轰炸,举家移居神奈川县鹄沼,在那里他们有一栋别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藤井家境殷实。

藤井武的父亲经营了一家消毒公司,做防虫消毒的工作,当时由于电话稀少,很多人共用电话,时常需要对话筒消毒,所以生意还算红火。作为家里的长子(事实上,他还有一个哥哥,出生不久就感染白喉去世),藤井为了家族事业,大学时考入了日大理工学部的药学科。1963年,藤井大学毕业,顺利获得了日本国家认证的药剂师资格证书,加入家族企业。不过藤井并没有沿着药剂师这条路持续走下去,仅仅七年后,他就成立了三盲鼠厂牌,投身于日本爵士乐场景。

实际上,这一切的种子,已早早埋下。

早在初中时,藤井武就通过电影与电台与爵士乐产生了联系。高中时,他从一个学长那里得到了一张唱片,《Jazz At Massey Hall》。其中有化名Charlie ChanParkerDizzy GillespieBud PowellMax Roach以及Charlie Mingus。唱片中的“A Night In Tunisia”以及“Slat Peanuts”如此不同,为之前只听Glenn Miller以及Louis Armstrong的藤井打开了波普乐的大门,从此,他开始到处收罗波普乐唱片。
图片

Jazz At Massey Hall


在五十年代中期,一张进口唱片的售价大约是三千日元,折合普通打工族三分之一的月薪,并非普通人可以负担。而这时,藤井武已经开始利用零花钱,委托东京的唱片店订购海外唱片,由此可见其家境之殷实。只有花钱买唱片的人,才能做好唱片。漫长的唱片购买生涯,从消费者的角度揣摩唱片的各种门道,也为其后来经营厂牌积累了经验。

进入到六十年代,藤井开始出入草月会馆。当时,这里是东京实验音乐的大本营,很多现代音乐家,包括小杉武久、汤浅让二、武满彻、黛敏郎等人经常在此演出,外约翰凯奇等人的日本演出也时常安排在这里。另外,一群锐意进取的爵士乐人也以此为基地,包括前田宪男、三保敬太郎、宫间利之、渡边贞夫、宫泽昭等人,他们不满足只对西方爵士乐鹦鹉学舌,开始尝试探索属于自己的新路。对于藤井武来说,这一时期,让他离开了爵士乐的商业语境,向音乐的边缘迈进。

与此同时,金井英人、高柳昌行等人成立“爵士研究会”,也开始尝试摆脱西方爵士乐影响。不久,“爵士研究会”进化为“新世纪音乐研究所”,常驻于银座的银巴里。银巴里的故事,已经不止一次在前文中提及,这里就像是一个历史的交汇点,无数线索交织于斯,而后又四散开来。

藤井武先是在有乐町的俱乐部认识了金井英人,由其介绍,开始参与到“研究会”以及后面“研究所”的活动中。据藤井武回忆,作家/乐评人相仓久人有时会客串主持,活动时,往往台上乐手的人数比观众还多。他们为了探索新的表达,经常用一些匪夷所思的方式,比如每人选择一个和弦,然后随机排列,以此为主题来演奏;基于摩斯密码节奏来创作;用罗夏墨迹测验作为图形乐谱,诸如此类。
图片
藤井武

在此过程中,藤井武与很多音乐人结下了深厚友谊,从后面三盲鼠的出版来看,有很大一部分,都与此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另外,这些音乐也让他意识到,除了那些俱乐部供人消遣的爵士乐外,还有其他另外一种爵士乐,而这些音乐由于不具备商业属性,不被大厂牌所青睐。他开始思索,这样的音乐,如何才能让其更多人听到。

三盲鼠的成立

当时,主流的爵士唱片厂牌是KingToshiba以及Teichiku,它们为日本乐手出版的唱片,比如宫泽昭、乔治川口、白木秀雄、松本英彦等人,是六十年代日本爵士乐的珍贵记录。但在这些成名乐手之外,还有太多乐手不为人所知。另外,相比于“新世纪音乐研究所”,这些出版完全不能让藤井兴奋,这并不是他想要日本爵士乐场景。
图片

King的早期日本爵士乐出版


也许是冥冥中的巧合。作为医生,内田修,在记录历史、组织活动、帮助乐手上,对日本爵士乐影响巨大,可以说是日本爵士乐的头号超级乐迷;而藤井武,这位药剂师,与其相比也毫不逊色,后来三盲鼠这一厂牌,延绵几十年,帮助众多乐手浮出水面,为乐迷所知,也为日本爵士乐留下了浩瀚遗产。宇宙的尽头是哪里现在也许还有争议,而日本爵士乐的根源,貌似是日本医药界。

进入到六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爵士乐的发展开始加速,渡边贞夫从美国归来,开设学习班,把从大洋彼岸学到的东西倾囊相授,而且他自身的经历,也促使日本乐手开启了留洋大潮。另外,Pit InnJazz Bed这样欢迎乐手自我表达的场地也开始出现,也让更多乐手有机会展现自我,而非取悦乐迷。

这一时期,厂牌Takt诞生,着手出版了乔治大塚、渡边贞夫、日野皓正、猪俣猛一干人等的唱片,但藤井武觉得还是不够,这并不是他理想中厂牌,他从食客变成厨师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图片


六十年代末Takt的日本爵士乐出版



“我只想和不知名的人合作,或者说,与能让我深深感动的艺术家合作。”

做成一件事情需要理想主义,但只有理想主义远远不够。从六十年代中期,藤井武就开始为未来自己的厂牌攒钱,目标是三百万日元。但到了1970年,还差七八十万,这时藤井已经难耐不住内心的渴望,于是向父亲开口,一口气补齐了资金缺口。

197069日,三盲鼠唱片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三盲鼠(Three Blind Mice)是一首著名的苏格兰童谣,很多人会误认为这代表着老板兼制作人藤井武,录音师神成芳彦,封面设计师西泽勉,毕竟这是三盲鼠最为人所知的三驾马车。但事实上,另外两个代表的是藤井武的好朋友佐贺和光与鱼津佳也。这两人与藤井同岁,是高中时期的好友,一起玩过音乐,而后一直保持联系。听说藤井要成立唱片公司,同样喜欢音乐的两人,虽然知道没有薪酬,也欣然前来帮忙。
图片

三盲鼠


另外,当时的唱片公司,为了方便受众记住,多是短短的一个单词。而藤井觉得与其起个短名被淹没在大厂牌中间,还不如则反其道而行之,弄一个长长的名字,即使记不住叫啥,至少知道,哦,是那个名字很长的厂牌。从起名这件事上,就能看出藤井与只凭一腔热血的单纯文艺青年不同。

但归根到底,他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成立厂牌之初,他就向好友,《舞蹈与音乐》杂志的主编榛名静男,征求成立厂牌的意见。榛名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你不应该成立厂牌,虽然你真心帮助音乐家,但最终会被他们出卖。长期以来,我以各种方式对他们提供帮助,但几乎没什么好结果。不过,对于热情高涨的藤井,榛名又把前辈乐评人油井正一介绍给了他。

油井可以说是最早的日本独立爵士厂牌主理人,早在五十年代,就与录音师岩味洁成立了厂牌Rockwell,虽然出版了三张七寸唱片后就草草收场,但也算是日本爵士独立厂牌的鼻祖。油井自己并不看好这个主意,他觉得操作独立厂牌太麻烦了,不过看到藤井决心已下,油井便话锋一转,觉得从以貌取人的角度来看,藤井应该能干成这件事。更重要的是,他把另一位后来对于三盲鼠至关重要的人物,神成芳彦,介绍给了藤井。

早期出品

手握着三百万日元启动资金,藤井武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马上招手准备第一批出品。

在藤井的计划中,三百万刚好是两张唱片各发行一千张的录音、制作、发行、宣传成本,而后资金回笼后,再出两张,以此类推,厂牌就会向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按照七十年代初每张唱片售价两千日元计算,即使全部两个品类都顺利批发给唱片店,以七折计算,总计才能收回两百八十万日元。对于三百万投入来说,这种行为毫无盈利可言,其本质更像是学雷锋。可见,当时为什么那么多独立厂牌昙花一现。

前两张唱片,藤井武挑选的音乐家是萨克斯手峰厚介,以及钢琴家今田胜。这两位音乐家,后来在各种厂牌都出版过作品,但当时确实是处在初出茅庐的阶段,这也符合藤井的理念:出版好的,但不被大厂牌看好的音乐。
图片
峰厚介《峰》

峰厚介是当时最活跃几名萨克斯手之一,因为乐队鼓手村上宽与三只老鼠之一的佐贺是好朋友,所以建立了联系。而今田胜,是当年早些时候,在东京的演出现场,藤井直接去后台谈下的合作。
あさ
从这两张唱片来看,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奠定了后来厂牌的基调。最明显的是,对比今田胜同年在Victor出版的唱片,三盲鼠为他出版的《Now!》,全部作品都是原创,而峰厚介的《峰》也仅有一首非原创。彼时,日本音乐家出版唱片的机会本就凤毛麟角,即使获得机会,为了销量考虑,也会尽可能多的被唱片公司安排一些标准曲。而独立厂牌,则尊重音乐家自己的意见,而并非商业优先。
图片

今田胜:《Now!


另外,对比与大部分独立厂牌的简陋封面,这两张唱片的设计不输于任何一家主流厂牌,而且更加个性。就拿峰厚介的《峰》来讲,那一颗立在平面上的大头让人过目不忘。而这种略显出格的设计,即使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也不会被大厂牌采纳。正是由于这一设计,佐贺的朋友西泽勉打动了藤井,成为了三盲鼠御用设计师,后续贡献了一系列个性十足的作品。
ノスタルジア
另外,上文提到的录音师神成芳彦也在一开始就介入到厂牌工作中。首先《峰》的录音恰巧安排在AOI录音室,神成被录音师安排担任录音助理。由于之前油井正一的介绍,藤井武开始留意这个年轻人,觉得他确实出色。紧接着,便邀请他作为录音师参与了《Now!》的制作。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这张专辑也获得了《立体声》杂志1970年度的录音金奖,这对于一个预算受限的独立厂牌来说,难能可贵。

上述的表达、设计、音质也成为了后续三盲鼠一以贯之,为人称道的调性。

两张唱片出版后,虽然资金还没有完全收回,在1970年底,藤井武又安排了三盲鼠第二批的两张唱片,峰厚介的《2nd Album》以及植松孝夫的《Debut》。
图片

峰厚介的《2nd Album》与植松孝夫的《Debut

一般来说,藤井武不会连续为一个音乐家出版唱片,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更倾向于给乐迷介绍更多的音乐家,另外,音乐家也需要沉淀,为了商业利益连续出版,很多时候会榨干艺术家,产生平庸之作。而之所为丰厚介连续录制两张唱片,是因为钢琴师市川秀男的离队以及吉他手增尾好秋的加入,这让整个音乐变得非常不同,藤井武决定记录下这一变化。

接下来,进入到1971年,首先录制的是Albert Mangelsdorff四重奏,这支德国乐队刚好在日本巡演,DUG的老板中平穗积想为其出版一张唱片,于是找到藤井武,在DUG录制了这一现场。
图片

Albert Mangelsdorff:《Live At DUG》


然后就是藤井老朋友金井英人的《Q》,在这张唱片中美国萨克斯手Allan Praskin也参与录制,而后在金井的介绍下,Allan Praskin与三位日本乐手又在三盲鼠录制了唱片《Encounter》,当时他刚刚22岁,还是一名军人,这也是他的第一张唱片。后来,他长期活跃在欧洲。
图片

金井英人的《Q》与Allan Praskin的《Encounter


笠井纪美子的《Yellow Carcass In The Blue》是三盲鼠的第一张人声爵士唱片,与其合作的是已经在三盲鼠出版两张唱片的峰厚介乐队。这张唱片也是早期三盲鼠最卖座的品类,算是为持续亏空的厂牌续了一口命。后来,人声爵士唱片也成为三盲鼠的一个特色,被发烧友追捧。
图片

笠井纪美子:《Yellow Carcass In The Blue


1971年出版的最后一张唱片,《银巴里Session》,是早就埋在藤井武心里的一颗种子,可以说是三盲鼠这一厂牌的最原始驱动力。他一直觉得,如果不把这一录音发表,将是日本爵士乐的损失。在厂牌运营了一段时间后,这一念头又浮出水面,于是找到了当年录制这一现场的内田修医生。内田被藤井的热情所打动,同意了这一要求,但前提是参演的音乐家也都同意出版。最终藤井武征求了所有音乐家的认可,并支付给每人五万日元,出版了这张记录日本爵士乐历史的唱片。
图片

V.A.:《银巴里Session


事实上,那一晚的录音远不止今天听到的这么多。但藤井最想出版的是高柳昌行的“Greensleeves”,其他的只是为了记录当时如日中天的音乐家,如菊地雅章、日野皓正、山下洋辅,深在闺中无人知时的样子。所以,并无后续出版计划。
Green Sleeves
不过,1972年的首张唱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银巴里Session》的延续,这就高柳昌行领衔的New Direction For The Arts所带来的《Free Form Suite》。不同于七十年代那些以New Direction为名的唱片,这张唱片并不是近乎于噪音的自由即兴,而是在那个狂躁世界之外,高柳的另一个分身。后来,高柳又在三盲鼠出版了几张唱片,除了Moers音乐节现场外,都是记录了高柳在渐次/集团投射之外的音乐向度。
图片

New Direction For The Arts:《Free Form Suite


当然,这是藤井武刻意的选择,在他的理念中,那些XX投射是只适合现场聆听的一次性音乐,唱片无法还原在现场被音符紧紧包裹的压迫感。另外,作为厂牌主理人,他也非常清楚,那些音乐没有市场。这也是三盲鼠与其他独立厂牌的不同之处,虽然它也从主理人的理想出发,但在感性之余还保持着理性的底线,这也是它能够活得长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它看起来没那么个性的原因。
Sun In The East
不管怎么说,两年时间,出版了十张唱片,记录了日本爵士乐最活跃的时代,另外也证明了三盲鼠不是一个一时兴起的唱片厂牌,可以凭借着自身的造血机制存活下去。

现金牛:铃木勳与山本刚

“二八”原则是人们通过观察世界运转所总结的规律,在很多地方都适用,对于唱片厂牌也不例外。简而言之,提供给厂牌百分之八十收入的,是其百分之二十的厂牌。一个厂牌,要想长寿,一定要有几个当家音乐家,以及经典长红唱片,可以为其源源不断输血。就像ECMKeith与“科隆现场”一样。

三盲鼠的代表性音乐家,无疑是铃木勳与山本刚,他们的唱片在历次乐迷选择的三盲鼠唱片排行中都名列前茅,而且再版无数,可谓是厂牌的现金牛。
图片

铃木勳


我们先来看看铃木勳。

这位刚刚去世贝斯手,今日被誉为日本爵士天皇。不过,与同样出生于1933年的白木秀雄与宫泽昭相比,他并没有那么好命,早早就得到唱片公司的青睐。五十年代出道后,铃木勳一直活跃于美军军营与东京的各种演出现场,但直到七十年代初,都没有唱片出版,当然这也与他贝斯手的身份有关。

藤井武早在银巴里时期就与其相识。在那个深夜音乐会中,事实上铃木勳也有出席,演奏过一曲“Cat Walk”,但没有收入到唱片中。后来,在自由之丘的“Five Spot”,藤井也经常看到铃木。

1970年,铃木勳跟随Art BlakeyThe Jazz Messengers前往美国,两年后回国,藤井武便立即着手安排为其录制唱片。1973年,铃木勳在三盲鼠出版了的处女作《Blow Up》。在这张唱片中,他分别表演了贝斯与大提琴,另外他还找到了贝斯手水桥孝,作为他演奏大提琴时的补充。另外参与录制的还有鼓手乔治大塚,与钢琴菅野邦彦,可谓是全明星阵容。
图片

铃木勳:Blow Up


在这里,藤井武还有一点私心,就是菅野邦彦。做为资深的钢琴家,在出道伊始他的三重奏成员就是与铃木勳与乔治大塚,后来他又加入松本英彦乐队,可以资历非常丰富。但每次录音时,不知是紧张,还是其他原因,总是无法达到现场的神采飞扬。所以在这张专辑中,藤井武与铃木勳达成了一致,虽然是以铃木的名头,但实际上加入了两首菅野邦彦的曲子。以菅野原始三重奏的阵容,又以铃木勳的名义出版唱片,希望能够让他找到自己的状态。
Blow Up
这张唱片的录音非常出色,在铃木勳拉大提琴时,你仿佛能感受到琴弦周围灰尘的舞动。不过,最一开始,它卖的并不好。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是独立厂牌出品,但《Swing Journal》在第二年依然把前一年的日本爵士大奖颁给了这张唱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三盲鼠大爆发,包揽了这一奖项的前三名。对于日本爵士厂牌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Swing Journal》作为当时日本最权威的爵士奖项,对唱片推广,尤其是缺乏曝光的独立厂牌推广,起到的作用不可限量。《Blow Up》在获奖后不久,就开始再版,它也成为三盲鼠最早再版的唱片。这还不算完,奖项的推广只是第一驱动力,好的唱片在销量达到阈值后,口碑会让其自我驱动。这张唱片就是如此,从出版之日起,再版就源源不断,时至今日也未停歇,它也成为了唱片再版数量最多的唱片之一。
图片
铃木勳在三盲鼠的部分出品
(8番街)45丁目
Blow Up》出版后,铃木勳并未停下脚步,整个七十年代,他在三盲鼠一共推出了七张唱片,可以说是三盲鼠最有价值的唱片序列,也是代表铃木勳个人的最高成就。另外,他还参与了非常多三盲鼠唱片的录制,所以很多人一提到三盲鼠,头脑里第一个反应就是铃木勳。
图片


山本刚



三盲鼠另一个代表性人物就是钢琴家山本刚。

比起铃木勳,山本刚要年轻许多,他出生于1948年,属于战后一代。虽然童年时学过钢琴,山本刚并没有像许多同辈音乐家一样,进入音大或艺大接受专业音乐教育,而是进入了日本大学。在大学时代,他就非常活跃,做过流行歌手Micky Curtis的伴奏乐手。

197310月一个叫做三木道朗的人在银座开了一家酒吧,名叫Misty。不同于新宿的那些供音乐家自由表达的爵士现场,银座的现场是另外一种风格,在这里,音乐需要取悦顾客,台上与台下界限分明。上文提到的菅野邦彦是这里的第一位驻唱钢琴家,而山本刚在次年1月份,也加入这一行列。
ミッドナイト・シュガー
藤井武在这之前就在其他现场见过山本刚,在他加入Misty不久,藤井武决定为其录制唱片。这也是藤井武与很多独立厂牌主理人不同之处,虽然他欣赏很多有原创能力,能够自我表达的音乐人,但对于山本刚这种以芭乐为主,曲风轻柔的鸡尾酒爵士也能够接受。归根结底,他是想为那些无法被大厂牌看中的优秀音乐人出版唱片,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个优秀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随着曲风的变化而变化。只有一个具有开放心态的资深乐迷才会有这种鉴赏能力与胸襟。
图片


山本刚:《Midnight Sugar



1974年初,首先藤井武为山本刚录制了他的处女专辑《Midnight Sugar》,同年又录制了名为《Misty》的唱片。虽然藤井武认为,《Midnight Sugar》的声音质量要高于《Misty》,但第二年《Swing Journal》把前一年的日本爵士录音大奖颁给了后者(《Midnight Sugar》获得了第三名),从而让其名声鹊起。
I Didn′t Know What Time It Was
Misty》这张唱片与前面介绍的《Blow Up》相比,受欢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无数再版后,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好的三盲鼠唱片。在这之后,山本刚又在三盲鼠出版了不少唱片,也参与了厂牌其他唱片的录制,成为厂牌的另一位标志性音乐家。
图片
山本刚:《Misty

回顾历史,虽然铃木勳与山本刚都从三盲鼠起家的音乐家,但三盲鼠并没有绑死音乐家,而是保持松散的关系,他们也可以为其他厂牌录制唱片。因为藤井武清楚,如果像大厂牌那样连续压榨音乐家,那么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创造力会迅速枯竭,所以只有在合适的时机,才会启动一张唱片的录制计划。这种厂牌与音乐家之间的松散关系,让彼此的合作都轻松写意。

三盲鼠的其他作品

在推出了铃木勳和山本刚后,三盲鼠的盈利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进入了一段平稳发展期。由于三盲鼠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出版了百余枚唱片品,本文的目的也并非建立唱片收藏列表,所以接下来只会对其他作品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其他更多的内容,有待大家自行挖掘。

首先是“5 Days In Jazz”系列。这是藤井武策划的一个现场系列,他始终认为爵士乐的真正精髓在现场,如果把旗下的音乐家聚集在一起,每年向乐迷贡献一次爵士音乐节,看到唱片里的人物站在大家面前,何其幸哉。于是从1974年开始,每年都组织一次名为“5 Days In Jazz”的活动,顾名思义,活动会持续五天。
图片

5 Days In Jazz”系列唱片


为了回馈更多的乐迷,藤井武把门票定在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简单来讲,活动一开始就注定了亏本。虽然有为旗下音乐人招揽人气,放长线钓大鱼的嫌疑,但这一举动事实上已经暴露了他乐迷而非商人的底色。不过现实很骨干,即使如此,每次活动到场的乐迷也寥寥。于是,这一活动草草举办四年后,便告收场。

1974年,第一次活动结束后不久,三盲鼠就出版了四张现场唱片。本来,还有一张计划中的唱片,是中村诚一的现场,由于当年他要在另外一家公司出版唱片,为了不抢风头,这张唱片被雪藏,直到2014年,才重见天日。
图片

中村诚一:《The Boss》


1974年以后的现场母带,今日还被藤井武精心保管,其中有初出茅庐的渡边香津美、田村博、守新治等人,希望有一天,这些录音可以重见天日。以今日日爵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我觉得这一天应该不会太远。

另外就是人声爵士系列。在厂牌创立伊始,笠井纪美子的唱片就是最卖座的一张,从那时起藤井就意识到,人声爵士对于厂牌的重要性。
图片

三盲鼠的部分人声作品

在整个七十年代,三盲鼠出版了不少中本玛丽以及细川绫子的唱片,另外还有户谷重子以及后藤芳子,更特别的事挖掘了非常资深的爵士歌手水岛早苗,她在战前就活跃在舞台上,却机缘巧合从未出版过唱片,这也是三盲鼠为日本爵士史作出的贡献。除了女歌手外,像森山浩二与笈田敏夫这样的男歌手也在三盲鼠留下了足迹。
A Nightingale Sang in Berkley Square
由于本人的兴趣不在人声爵士,所以无法对其中的音乐作出判断,但从唱片市场的反馈来看,其中有一些品类是受到长期追捧,尤其是发烧友的追捧,不断再版。

最后要介绍的就是TEE & Company出版的三张唱片。名字里的TEE,其实指的就是藤井武,所以说这支乐队可以翻译为“藤井武的他的朋友们”。事实上,藤井武也会演奏乐器,可以算一个爵士票友。在1977年,厂牌经营了七年后,藤井武终于忍不住手痒,要亲自下场了。这支超级乐队集合了厂牌几乎所有的精英,包括森剑治、高柳昌行、金井英人、今田胜、植松孝夫、井野信义、村上宽、今村祐司,由藤井武担任队长,高柳与金井担任音乐总监。
图片

TEE & Company:《Spanish Flower

Spanish Flower
这些乐队的首脑级人物,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支乐队中,而聚集到这里,一方面是卖老板一个面子,答谢其对爵士乐的支持,一方面也是看在丰厚酬劳的面子上,毕竟几次排练加一次巡演,每人就可以拿到五十万日元。他们从1977年年中开始,每月排练一回,在年底进行了一次巡演了,并留下了三场唱片,分别是《Sonnet》、《Dragon Garden》、《Spanish Flower》。
图片

TEE & Company:《Sonnet》、《Dragon Garden


这种方式,自古有之,好坏与否,见仁见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仅是一时兴起的游戏之作,无法延续。巡演结束后,TEE & Company随即自动解散。
Dragon Garden
除了以上系列外,三盲鼠还有不少值得一说的人物与唱片,比如今田胜、和田直、中村照夫、土歧英史、乔治大塚,水野修孝、三木敏悟、高桥达也,等等等等。介于行文到此已经冗长无比,只能告一段落,以后有机会在另文介绍。

万事有始必有终

进入到七十年代,由于摇滚乐的冲击,整个爵士市场变得萧条,三盲鼠也陷入了动荡之中。

到了1979年,厂牌的出版已经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资产,但是但是把精力放在新唱片出版上已经让厂牌的精力捉襟见肘,更别提再版那些老唱片。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藤井武的发行问题,三盲鼠开始与大厂牌合作,先是与日本phonogramPolydor的子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唱片发行协议。这一时期的唱片编号由TBM变成了TBMP),但好景不长,19813月就终止了合作。而事实上,他们合作出版的最后一张新唱片是1980年高柳昌行的《Live At Moers Festival》。而后藤井武继续寻找合作伙伴,这也解释了出版一直很平稳的厂牌,为什么在1981年交出了白卷。
图片

与日本phonogram合作的部分出品


1982年,三盲鼠与建伍旗下的爵士老厂牌Trio Records签订了合同,这一次基本等同于卖身。三盲鼠把所有母带都卖给了Trio,发行业务也由Trio负责,自己只负责制作。这一模式实际上把三盲鼠变成了Trio旗下的一个独立子厂牌,期间所有的唱片番号都以PAP开头。看似这次抱上了大腿,即保持了独立性,又不愁资金来源,但命运似乎和藤井武开了一个玩笑,两年后由于爵士唱片业务不景气,建伍居然直接关闭了Trio。藤井武为了拿回那些母带,与Trio陷入了漫漫诉讼路,直到1987才以和解的方式,花了几百万日元买回母带。这次合作只在1982年到1983年的一年间,出版了五张新唱片,其余时期全部耗费在官司中,实在是得不偿失。


图片

与Trio的合作的部分作品

两次合作虽然再版了大量唱片,但这只有商业意义,远离了藤井武的成立厂牌的初衷。两次合作非常糟心,不过这一期间CD的流行,给了三盲鼠向海外拓展的机会。CD1982年诞生,起初藤井武对CD的声音并不感冒,但时代的发展并不是被个人意志所左右的,到了1986年,CD这种便携、被誉为“高科技”对唱片介质基本上已经完全替代了笨重的黑胶唱片,使得所有人不得不面对它。

这时刚好西德的Audio Trade RecordsATR)想要以CD形式在欧洲发行三盲鼠唱片,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这一决定也为三盲鼠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名声。而这些早期德国产三盲鼠CD,今天也受到发烧友的热捧。

到了80年代末,经历动荡的三盲鼠又开始以CD格式出版新唱片,但此时已是强弩之末。此后十余年间出版的新唱片寥寥,厂牌出版的最后一张唱片是2003年,加藤崇之与sakiuki合作的《Synapse》。(之后还有一张唱片,但由于参与有限,一般不被认为是三盲鼠唱片。)
图片

三盲鼠的最后一张出品:《Synapse


2006年,三盲鼠把所有唱片母带与版权全部卖给了索尼唱片。

但令人唏嘘的是,故事并没终结。

虽然藤井武变卖了版权,想就此关门大吉,告老还乡,但长期经营所欠下的债务却无法让他全身而退。早在2004年三盲鼠就向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但一直到2014年法院才获准其正式破产,自此厂牌正式结业。在此期间,为了还债,藤井武便卖家产。

虽然结局并不圆满,但三盲鼠确确实实为日本爵士乐留下了一大批财富,每隔一段时间,这些唱片就会被再版,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三盲鼠,以至于它成了很多乐迷心中日本爵士的代名词,虽然这与真正的三盲鼠已经没有关系了。

对于最后的一无所有,厂牌创立者藤井武却很坦然。

“我认为,那些做不喜欢的工作,但为了钱,为了养家糊口的人,应该得到好的报酬。有荣誉感,像政治家这样,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人,即使没有报酬也可以。像我,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没有钱也不足为奇。”

“我不想死的时候后悔,说那个时候觉得不行就没做,要是做了就好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