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里的郓城知县时文彬是不是好官?

 写乎 2023-06-04 发布于四川

作者:刘樱姝

《水浒传》里的大小官员不少,但多是反面形象。

第一个出场的“正面”形象官员是郓城县知县时文彬。

作者直接表述这是一位“好官”:“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争天夺地,辩曲直而后施行;闲暇时抚琴会客,忙迫里飞笔判词。名为县之宰官,实乃民之父母。”时知县具备了善良、正派、清廉的高贵品质,而且趣味高雅,闲来弹弹琴,会会客。他既然不像阳谷县知县那样专注捞钱,在任两年半就“赚得好些金银”,并用此谋升迁;也没有像继任知县私生活不检点,公开包养十八线艺人白秀英。所以,从个人操守、私生活来讲,时知县都算是官场上的一股清流。

知县品级不高,不过是正七品,但他经营一方,掌管当地老百姓生杀予夺大权,权力不小。正所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时文彬就是郓城县的“民之父母”,角色相当重要。虽然他不是赤裸裸的贪官坏人,但遗憾的是此人能力平庸,甚至还有些昏。

证据一:建立“红叶”巡查制度。

时知县根据上级命令安排部署本县治安巡查工作。鉴于境内水泊梁山有盗贼聚众,因此加大郓城县治安巡查力度,特要求马兵都头、步兵都头每日分别从西门和东门出,分头巡捕,遇到可疑贼人直接擒获。

这个工作部署得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不过有意思的是,时知县为了确保手下人真实执行巡查工作,提出以东溪村山上的大红叶树的叶片为证据。因为这棵树“别处皆无”,巡逻到那里后采几片叶子拿来交差,“方表你们曾巡到那里。”反之就是“汝等虚妄,定行责罚不恕。”

那时没有定位打卡手段,这种管控方式看起来幼稚可笑,因为手下人太容易作弊了。红叶可以一次性多采撷,或者让村人采后上交,总之漏洞太多。单凭“红叶”就知道手下是否执行任务,真得怀疑知县是在故意给下面放水。

证据二:在宋江杀惜案中,时知县一味偏袒真凶。

他明知此事不是唐牛儿干的,还是硬拿唐来顶缸。唐牛二一介草根,兴不了风、作不浪,所以就不惜冤枉他来开脱宋江,转移案件焦点。原因只是因为宋江会来事儿,和知县“最好”,所以当自己的心腹犯事儿时,知县自动就会“有心要出脱他”。请问时知县做官的初心何在?

在苦主不断上诉情况下,时知县被迫必须给个说法。就把唐牛儿审来审去。倒霉催的唐牛儿前前后后就一句“不知道”,知县显然不满意,开始用“逻辑”套路他。“你跑到阎家闹事,一定有问题!”“我不过是想去喝完酒。”知县道:“胡说八道!给我打!”于是衙役们如狼虎般扑上去,把唐牛儿一顿痛打,打了三五十下,结果唐牛二还是“不知道”。

时知县当然知道唐牛二是冤枉的,可是为了救宋江,拖延时间让宋江赶紧跑路,死抓着唐牛二不放。后来干脆“叫取一面枷来钉了,禁在牢里。”最后结果是唐牛儿又挨了二十杖,刺配五百里,到此这桩“葫芦案”结束。

如此赤裸裸地徇情枉法,时知县如何对得起治下的子民?老百姓常说的“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时知县不但不为民做主,还冤屈良民。就这样的,在《水浒传》中都被扣上了“好官”的帽子,那遇见个口碑差的,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呢?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