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将熵增定律这一底层逻辑运用到个人成长之中?

 学院2009 2023-06-04 发布于北京

原创 飚歌靠谱 飙歌靠谱 2023-04-25 21:23 发表于广东

图片
熵是来自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词,其物理意义是一个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熵代表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或者说无序程度。系统越无序,熵值就越大;系统越有序,熵值就越小。
图片
一个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值增大,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这就是熵增定律。“什么是孤立系统?它说的是跟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物质交换的封闭系统。”

熵增定律虽然是一个物理学现象,但同样可以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的系统。一个国家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只不过是一个大的系统而已。如果一个国家不对外进行贸易,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而是采取自我封闭的政策,这个国家最终会在熵值不断增大的情况达到内部的最大混乱,从而导致崩溃。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个原理的可靠性,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的底层逻辑。一个自我封闭的人类系统最终会因为其中的个人或团体争夺各种资源而发生越来越严重的“内卷”,“内卷”的频繁发生导致了混乱程度越来越大,即熵增,最终引发内战,如果内战一直无法结束,重建秩序,那么这个国家最终会消亡。对贫困国家的外援,其实是通过外部物质和金融,从而降低其熵值,而达到社会秩序的一定程度的恢复。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对一个国家进行封锁,最终会导致这个国家进入贫困而无法实现发展的原因。

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运用熵增定律的底层逻辑,实现个人成长。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不是孤立的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智系统。如果一个人的心智成了一个孤立的系统,与外界既没有能量交换,也没有信息交换,那么他注定会面临熵增不断增加乃至熵死的结局。那时,即使生命尚未终结,但其生命力也会因为心智的停滞而如潭死水。
为什么薛定谔会说“生命以负熵为生”。他说,生命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生命在不断地从环境中得到“负熵”,而获取“负熵”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低熵的物质吃进来,高熵的物质排泄出去,从而带走体内的熵,保持身体低熵有序的状态。”终其一生,我们的心智都得对抗熵增,否则就很难获得成长。
根据熵增定律,对抗熵增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让系统成为开放系统,即远离封闭态;二是让系统成为一个非平衡系统,即远离平衡态。
我们要将自己的心智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系统,具体怎么做呢?让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系统,有三个思路:
一、用成长型思维代替固定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的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其出版的一本名为《终身成长》的书中总结了自己30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种思维理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对比

固定型思维说的是,相信我们出生时带有固定量的才智与能力。采取固定型思维的人倾向于回避调整与失败,从而失去了体验与学习的机会。
而成长型思维则是一种以智力可塑为核心信念的系统的思维模式。它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他们不怕犯错或难堪,而是专注于成长的过程。对于失败他们并不感到害怕,因为他们知道如何从失败和错误中学习,从而更加接近成功。可以说,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将别人的成功看成自己的灵感来源,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会将别人的成功当成对自己的威胁,从而产生巨大的不安全感与脆弱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和脆弱感常常会让他选择堵住耳朵、闭上眼睛,于是,他也就切断了自我成长的渠道与途径,使整体情况变得更糟。”
二、用流量思维代替存量思维
流量思维已经成为网络经济时代获得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思维。
“躺在书桌上的一堆油画颜料,不会自动变成一幅美妙的油画。一定是因为有了与外界某种能量的交换(比如,你拿起画笔,打开颜料,开始画画),颜料才变成油画。同样,一个人只有在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后,才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流量思维者”,相反则是“存量思维者”。”
“什么是存量思维者的典型行为?相比在学习上对自己进行投资,他们更愿意把钱存起来,让它产生利息;相比换个更适合自己、更有前途的岗位或行业,他们更愿意继续做现在这个安稳的工作;相比将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书推荐出去,他们更愿意自己悄悄收藏起来;相比与那些优秀的人进行深入交流,他们更愿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就这点而论,我还是真是一个拥有流量思维的学习者。
三、用终身学习代替临时学习,用终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
“有人每天都在学习,不论多少;有人偶尔学习一次,看一本书都要用七八个月。前者,我称之为终身学习者;后者,我称之为临时学习者。学习对于前者如同呼吸一般;对于后者则如同救急的膏药,只有在他受到刺激或工作需要时,他才会想起学习。”
对于终身学习者而言,他们通过每天的学习将自己的心智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后续还可能产生复利效应;对于临时学习者而言,他们的心智就近似于一个封闭的体系,无力对抗熵增,也无法产生复利效应。两者在短期内看不出明显的差别,但长此以往就会有天壤之别。
终身探索者对这个世界、对自我和他人,始终都怀有浓烈的好奇心:他们想要探索那些不懂的东西,想要解开那些难解的奥秘;不论是一场电影、一次旅行、一本杂志,还是一次对话,他们都能从中探索到新鲜的信息、知识或智慧。他们就像是敞着口的容器,吸取着来自外部世界的能量与信息,并将吸收的能量和信息与内部已有的能量和信息进行融合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实现人生的跃迁。
让系统成为一个非平衡系统,即远离平衡态,这个方法在个人成长中应用有两个方法。
(1)从舒适区走进学习区,甚至恐慌区
舒适区是我们能够自如应对的状态,在这个区域你能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轻松胜任,毫无困难地完成任务,你很享受这个过程;而进入学习区(也就是挑战区),你则需要进行必要的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方法、技能,并经过一定的探索甚至所挫折,才能完成任务;而处于恐慌区,则是达到了一个你可能完全陌生的境地,产生知识恐慌、能力恐慌,是你想极力回避的情形。如果我们能够以开放心态,不断地接受挑战,迎接新的环境和事物,并且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尝试新的方式,从而使自己能够应对新的挑战,达到新的成长。
(2)颠覆式成长

个人成长遵循的是S形曲线,刚开始时,会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平坦状态,而后则会如火箭般骤然上升,并最终在高位保持平稳。

你需要一次又一次走在漫长的平路上,然后跃上巅峰;在好不容易跃上巅峰之后,你又要开始走第二条S形曲线的漫长平路了。然后,就这样不断进行自我颠覆。
这种自我颠覆之所以很难,就是因为一旦到达S形曲线的巅峰,我们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这时,我们处在自我发展的某个巅峰期,是一个看起来非常不错的状态。然而,一旦我们在这个平衡态停滞不前,我们便很难进步与成长,最终熵增加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