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6)》学习笔记六十二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6-0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认识世界,从认识自身开始。
      呵护家人,从呵护与调理自己开始。
     热爱生命,从了解生命的运行规律开始。
      热爱生活,从懂得与体悟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开始。
      自修医经,不一定成为医家,只为明了世间之大道,顺便学着认识自己,修正与调理自己。
      学习医经,不一定能治病救人,只求把握大道与真理的粗略,在人生与自我保健时不至于迷失大方向。如此,呵护自己与家人,也不至于南辕北辙。
     下面蓝色字体的部分,即为“笔记内容”。

图片

      
今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6)”【原文】: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来必复也。
      (注①:黄帝说:说得好。疾病发生的根源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这些我已经明白了。假如疾病的发生和六气的三阴三阳之标有关系,应该如何治疗呢?
      岐伯答:假如所发的疾病和六气之本的性质相反,而与三阴三阳之标一致,在治疗时只要反求其本,就能找到治标的方法。
      黄帝说:说得好。如果六气偏胜,应该如何诊察疾病?
      岐伯说:观察六气偏胜,主要观察偏胜之气到来后对其所胜脏器的直接影响。清气发生的时候,燥气为胜气,金胜则克木,风木受邪,肝脏容易受邪发病;热气发生的时候,火气为胜气,火胜则克金,燥金受邪,肺脏容易受邪发病;寒气发生的时候,水寒之气为胜气,水胜则克火,火热受邪,心脏容易受邪发病;湿气发生的时候,湿土之气为胜气,土胜则克水,寒水受邪,肾脏容易受邪发病;风气发生的时候,风木之气为胜气,木胜则克土,湿土受邪,脾脏容易受邪发病。也就是说,如果内脏感受了胜气所产生的邪气就会得病;如果遇到岁运不及的年份,所感受的邪气就重;如果岁气和四时之气不相和,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月廓空虚之时,所感受的邪气也重;如果再次感受邪气,病情就危险了。有了胜气后,一定有复气出现。)

      帝曰:其脉至何如?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少阴之至其脉,太阴之至其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
      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注②:黄帝问:六气引发疾病时,人体的脉象有何变化?
      岐伯答:厥阴风木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脉;少阴君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脉;太阴湿土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脉;少阳相火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脉;阳明燥金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脉、脉;太阳寒水之气到来所引发的疾病,见脉、脉。脉来见平和,气机就调和;脉象大而急,就是病脉;所见之脉与应时之脉相反,是病脉;气候已到,脉象却未出现,是病脉;气候未到,而应时之脉却提早出现,也是病脉;如果脉象的阴阳属性和季节气候的阴阳属性相反,则很快就会死亡。
      黄帝说:六气有标有本,但从化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六气有从本而化的情况,有既从本也从标而化的情况,还有既不从标也不从本而化的情况。)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注③:黄帝说:我想详细地听一听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少阳为相火,少阳属阳为标,火属阳为本,其标本属性相同,因此气候或发病从火气之本而化;太阴为湿土,太阴属阴,湿土也属阴,因此气候或发病从湿气之本而化。少阴为标属阴,君火热气属阳为本;太阳为标属阳,寒水属阴为本;少阴和太阳的标本阴阳属性不相同,所以气候或发病既可以从标而化生,也可以从本而化生。阳明为标属阳,燥金之气属凉为次寒为本,可以转化为湿;厥阴为标属阴,风木之气属温为本,可以转化为火热;阳明和厥阴的气候或发病,既不从标而化,也不从本而化,而是从其中气而化。阳明的中气为太阴,所以阳明燥气可以化湿,这是燥从湿化;厥阴的中气为少阳,所以厥阴风气可以从火而化,这是风从火热化。太阴湿气、少阳火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一致,都属于从本,所以会化生于湿之本、火之本;少阴热气、太阳寒气的标本阴阳属性不同,都属于从本从标而化生,所以既可以化生于少阴、太阳之标,也可以生于热气、寒气之本;阳明燥气偏凉,有湿化倾向,厥阴风气偏温,有热化倾向,所以它们都从其中气而化生,阳明燥金的中气是太阴湿土,可以从湿气而化生,厥阴风木的中气是少阳相火,可以从火气而化生。
      黄帝问:脉象和症状一致却与疾病的本质相反时,如何辨察?
      岐伯答:脉象和病症表面看是符合的,但是按而无力不能应指而搏,好像是阳证又不是阳证,这就是各种真寒假热证的脉象和疾病本质不一致的情况。
      黄帝问:在各种阴证中,如果脉象和病症相反,如何根据脉象诊察?
      岐伯答:脉象和症状看似符合,但切按以后脉搏指有力,这就是真热假寒证的脉象和疾病本质相符的情况。)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
      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
      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注④:因此,各类疾病的发生,有的在六气之本,有的在三阴三阳之标,有的在中气。治疗疾病时,病在本的,按六气之本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标的,按三阴三阳的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在中气的,按中气的变化规律治疗即可治愈;病既在本也在标的,按六气之本和三阴三阳之标的规律治疗,即可痊愈;有的病虽在本但是从标治疗可痊愈;有的病在本就治本,在标就治标,在中气就顺从中气的规律治疗,可以痊愈。违逆其标本而治疗的方法,是正治顺从其标本而治的方法,是逆治
      所以说,掌握了标本理论,临证时就不会迷惑不解;懂得逆治和顺治,就能进行正确的治疗,没有困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不明白这些道理的人,不仅不能深入地谈论诊法,对经义的理解也会错乱。
      所以,《大要》说:医术粗浅的医生,自鸣得意,自以为什么都明白了,临证时刚说是热证,寒证又发作了。这是因为虽然病人感受了同一种邪气,但疾病的症状却完全不同,假如不懂六气标本逆从的理论,就不能正确诊断疾病,甚至会扰乱经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标本的理论,简明而宽泛,精深而博大,只要掌握要领,就能通晓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标本理论虽然容易,但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伤害。仔细辨察标和本的变化,就能根据气候和发病规律正确调治气机。懂得了胜复之气的理论,就可以指导人们养生防病。关于自然界六气的变化规律,都在这里了。)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
      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注⑤:黄帝问:胜复之气的变化,其早至、迟至是怎么回事?
      岐伯答:胜气的致病情况是,胜气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发生,而病邪蓄积时,复气也会发生。复气致病的情况是,在胜气结束时,疾病就开始发作,如果在复气所应的时位发作,病情就严重。胜气有轻重之分,复气有多少之别,胜气平缓,复气也平缓;胜气衰弱,复气也衰弱,这是自然界六气变化的正常规律。)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注⑥:黄帝说:胜气和复气的发作,其变化和表现有时与六气的时位不一致,或者有时在其时位之后到来,这是为什么?
      岐伯答:这里是因为六气的发生和变化,有盛衰的不同。气候的寒暑温凉,就是六气的盛衰变化所产生的,表现在辰、戌、丑、未四季月。所以阳气的运动,开始于春天气候温暖之时,旺盛于夏季的暑热之时;阴气的运动,开始于秋季凉爽之时,旺盛于冬季寒冷之时;春夏秋冬四季,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大要》说:春季的温暖,渐渐地转多为夏季的暑热;秋季的凉爽肃杀,渐渐地转变为冬季的寒冷凛冽。小心仔细地辨察辰、戌、丑、未四季月的变化,就能掌握气候的回归规律,由此可以知道六气变化的结束,察知六气变化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
     《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
      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注⑦:黄帝问:时间差有固定度数吗?
      岐伯答:大概有三十度的时差。
      黄帝问:时间差在脉象上有何表现?
      岐伯答:时间差的脉象变化和正当时位的脉象变化相同,当令的气候过去时,应时的脉象也会随之消失。
      《脉要》说:春天不出现沉脉天不出现弦脉天不出现涩脉天不出现数脉。这是因为四季的气候互不相通。假如春天出现过沉的脉,就是病脉;夏天出现过弦的脉,就是病脉;冬天出现过涩的脉,就是病脉;秋天出现过数的脉,就是病脉;如果脉象交杂错乱,也是病脉;脉象反史出现,也是病脉;气候尚未结束,应时的脉象提早消失,也是病脉;气候变化已结束,应时的脉象尚未消失,也是病脉;脉象变化和季节完全相反,就会死亡。
      所以说,季节的气化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是完全一致的,如同秤杆秤砣,只有时刻协调才能维持平衡。阴阳之气清静和缓、消化平衡,生机就能得以协调平治;阴阳之气扰动不宁、消长失衡,就会引发疾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两阳相合故曰。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注⑧:幽和明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答:太阴、少阴两阴相交至尽的时位是;太阳、少阳两阳接合的时位是。幽、明与阴阳相配合,就有了寒和暑的分别。
      黄帝问:二分和二至是什么意思?
      岐伯答:阴气、阳气到来并且极盛的季节叫,阴气、阳气平分均等的季节叫。冬至、夏至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与时令一致;春分、秋分的时候,前后季节的气候变化明显不同。因此,冬至、夏至和春分、秋分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总纲。)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注⑨:黄帝说:您说春分、秋分,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前;冬至、夏至,气候开始于交节之后,我已经懂得这些道理了。可是六气往来变化,六气主岁不是恒定不变的,在进行补泻治疗时应如何用药呢?
       岐伯答:要根据当年司天和在泉之气的变化情况,决定治疗用药。然后根据六气所宜,选择适合的药味,这是调治用药的法则。左右间气的用药原则与此相同。《大要》说:少阳相火主令时,先用甘味药,后用咸味药;阳明燥金主令时,先用辛味药,后用酸味药;太阳寒水主令时,先用咸味药,后用苦味药;厥阴风木主令时,先用酸味药,后用辛味药;少阴君火主令时,先用甘味药,后用咸味药;太阴湿土主令时,先用苦味药,后用甘味药。治疗六气主时所致的疾病时,不仅要遵守上述的用药规则,还要适当选用相关的辅佐药物治疗,以赞助其化生的本源之气,这样就算是适合了六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