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上)》学习笔记七十三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6-04 发布于甘肃

图片

      本篇内容主要详述了五输穴,即井、荥、输、原、经、合各穴,所流注经过的部位。这是针刺治病的必备知识,具体内容有:

      ①手太阴肺经:出于手大指端内侧的少商穴(井穴),次第流注于鱼际穴(荥)、太渊穴(输)、经渠穴(经)和尺泽穴(合)

      ②手厥阴心包经:出于手中指指端处的中冲穴(井穴),次第流注于劳宫穴(荥)、大陵穴(输)、间使穴(经)和曲泽穴(合)

      ③足厥阴肝经:出于足大趾外侧,离趾甲根一分之处的大敦穴(井穴),次第流注入行间穴(荥)、太冲穴(输)、中封穴(经)和曲泉穴(合)。

      ④足太阴脾经:出于足大趾的内侧前端的隐白穴(井穴),次第流注入大都穴(荥)、太白穴(输)、商丘穴(经)和阴陵泉穴(合)

      ⑤足少阴肾经:出于足心的涌泉穴(井穴),次第流注入然谷穴(荥)、太溪穴(输)、复溜穴(经)和阴谷穴(合)

      ⑥足太阳膀胱经:出于足小趾外侧、离趾甲一分许之处的至阴穴(井穴),次第流注入通谷穴(荥)、束骨穴(输)、京骨穴(原)、昆仑穴(经)和委中穴(合)

       ⑦足少阳胆经:出于第四足趾末端的外侧窍阴穴(井穴),次第流注入侠溪穴(荥)、临泣穴(输)、丘墟穴(原穴)、阳辅穴(经)和阳陵泉穴(合)

       ⑧足阳明胃经:出于足大趾内侧、第二足趾的前端厉兑穴(井穴),次第流注入内庭穴(荥穴)、陷谷穴(输穴)、冲阳穴(原穴)、解溪穴(经)、下陵穴(合穴)、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图片

       下面,随附《本输》之相关【原文】与译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注①:黄帝问岐伯说:所有想知道针刺治病原理的人,都必须了解12经脉和脉络出入循行的起点与终点,15络脉从正经所别处的地方,井、荥、输、经、合这五输穴居于四肢的什么位置,六腑与五脏表里相通的关系,人体受四季节气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相应的精血虚实情况,五脏与经络之气灌注汇聚在体表的位置,经脉、络脉、孙络的尺寸,在深浅部的分布状况,以及上至头面、下至肢末的连接情况。我想听听你对这些问题有何看法。)

     岐伯曰:请言其次也。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腧;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注②:岐伯说:请让我依次诉述吧!肺脏脉气的起点是少商穴,少商穴位于手的大指端内侧,它叫井穴,属五行中的木;脉气自井穴走出后,运行至鱼际穴,鱼际穴居于手掌大鱼际的中后方,它叫荥穴;脉气在此注入太渊穴,太渊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后下方一寸处的凹陷中,它叫输穴;脉气经这里运行到经渠穴经渠穴位于寸后方的凹陷中,也就是切脉时中指的位置,这里有桡动脉永不止息地跳动,它叫经穴;脉气从此处进入尺泽穴,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央的动脉应手的地方,它叫合穴。手太阴肺经所属的五输穴就是这样的。)

      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流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腧;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厥阴也。

      (注③:心脏脉气的起点是心包络经的中冲穴,中冲穴位于手的中指指端处,它叫井穴,属五行中的木;脉气自井穴走出后,行至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掌中央中指本节的后方中间,也就是第三和第四的掌骨之间,它叫荥穴;脉气从这里流注到大陵穴,大陵穴居于掌后腕关节第一横纹的中央,桡骨和尺骨之间的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凹陷中,它叫输穴;脉气从这里运行到间使穴,间使穴居于手掌后三寸的两筋之间的凹陷中,当本经发生病变时,会在这个部位上有所表现,没有病时就没有异常反应,它叫经穴;脉气从这里进入曲泽穴,曲泽穴居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内侧,当肘窝横纹中央稍微偏于尺侧的凹陷处时取穴,取此穴时先要使手臂稍微屈起,它叫合穴。手厥阴心包经所属的五腧穴就是这样的。)

      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指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指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腧;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入于曲泉,曲泉,输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

      (注④:肝脏脉气的起点是大敦穴,大敦穴位于大外侧离趾甲根一分之处,也可以说是在大趾背侧的三毛中(即大趾第一节的背面,趾甲根之后),它叫井穴,属五行中的木;脉气自井穴出发,游行到行间穴,行间穴位于足大趾和次趾之间,它叫荥穴;脉气从这里流注到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行间上二寸,第二趾骨连接部位前的凹陷里,它叫输穴;脉气从这里运行至中封穴,中封穴居于足内踝前一寸五分处的凹陷中,针刺这个穴位时,假如与经气运行的方向相悖,就会使气血凝结,假如顺应经气运行的方向,就会使气血畅通,足部上仰,穴位的地方会出现凹陷,即得此穴,它叫经穴;脉气从此进入曲泉穴,曲泉穴位于膝内辅骨突起的下方和大筋上方处的凹陷中,此穴在屈膝时即可准确得到,它叫合穴。足厥阴肝经所属的五腧穴就是这样的。)


      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指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腧;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注⑤:脾脏脉气的起点是隐白穴,隐白穴居于足大趾的内侧前端,它叫井穴,在五行归类中属木;脉气从井穴出发后,运行大都穴,大都穴位于足大趾本节后凹陷的中间,它叫荥穴;脉气从这里注入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核骨下方的凹陷中,它叫输穴;脉气从这里运行至商丘穴,商丘穴位于足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它叫经穴;脉气从此处进入阴陵泉穴,阴陵泉穴位于膝下内侧辅骨突起的后下方的凹陷中,脚伸直,在胫骨头内侧后下方的凹陷中即可得此穴,它叫合穴。足太阴脾经所属的五腧穴就是这样的。)

     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腧;行于复留,复留,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注⑥:肾脏脉气的起点是涌泉穴,涌泉穴居于足心的凹陷中,它叫井穴,属五行中的木;脉气自井穴出发后,运行至然谷穴,然谷穴位于足内踝前方大骨下部的凹陷中,它叫荥穴;脉气从这里注入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后方、跟骨上方的凹陷中,它叫输穴;脉气从这里到达复溜穴,复溜穴位于足内踝上二寸,有动脉跳动不止之处,它叫经穴;脉气在此进入阴谷穴,阴谷穴位于膝内侧辅骨的后方、大筋的下方、小筋的上方,按压后能感觉到有动脉跳动之处,屈膝,在腘横纹内侧端二筋之间的凹陷中,即可得此穴,它叫合穴。足少阴肾经所属的五腧穴就是这样的。)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腧;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注⑦:膀胱经脉气的起点是至阴穴,至阴穴位于足小趾外侧、离趾甲一分许之处,它叫井穴,属五行中的金;脉气自井穴出发后,运行至通谷穴,通谷穴位于足小趾外侧本节前的凹陷中,它叫荥穴;脉气从这里注入束骨穴,束骨穴位于足小趾外侧本节后的凹陷中,它叫输穴。脉气从这里进入京骨穴,京骨穴位于足外侧大骨下方赤白肉际处的凹陷中,它叫原穴;脉气从这里运行到昆仑穴,昆仑穴位于足外踝后方、跟骨上方的凹陷中,它叫经穴;脉气从此处到达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膝部腘横纹的中央,它叫合穴,屈膝即可取准此穴。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就是这样的。)

      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腧;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注⑧:胆腑脉气的起点是窍阴穴,窍阴穴位第四足趾末端的外侧,它叫井穴,属五行中的金;脉气自井穴出发后,注入侠溪穴,侠溪穴位于足小趾次趾之间、本节前的凹陷中,它叫荥穴;脉气在此流入临泣穴,临泣穴位于侠溪穴上行一寸五分、足小趾次趾本节后的凹陷中,它叫输穴;脉气从这里进入丘墟穴,丘墟穴位于足外踝前下的凹陷中,它叫原穴;脉气从此处运行至阳辅穴,阳辅穴位于足外踝上四寸、辅骨之前、绝骨末端之处,它叫经穴;脉气从这里到达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位于膝下一寸、外辅骨头前下方的凹陷中,它叫合穴,伸展下肢即可取此穴。足少阳胆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就是这样的。)

      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指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腧;过于冲阳,冲阳l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注⑨:胃腑脉气的起点是厉兑穴,厉兑穴位于足大趾内侧、第二足趾的前端,它叫井穴,属五行中的金;脉气自井穴出发后,注入内庭穴,内庭穴位于第二足趾外侧的本节前的凹陷中,它叫荥穴;脉气在这里流注到陷谷穴,陷谷穴位于足中趾与次趾之间、内庭上二寸、本节后方的凹陷中,它叫输穴;脉气自此经过冲阳穴,冲阳穴位于足跗上五寸的凹陷中,它叫原穴,摇动足部方可准确取得此穴;脉气从这里运行至解溪穴,解溪穴位于冲阳后一寸五分、足跗关节上的凹陷中,它叫经穴;脉气从此处进入下陵穴,下陵穴就是膝眼下三寸、胫骨外缘处的足三里穴,它叫合穴;从此处再向下,在足三里穴下三寸的地方,是上巨虚穴;再往下,在上巨虚穴下三寸处,是下巨虚穴。大肠的脉气寄属于上巨虚穴,小肠的脉气则寄属于下巨虚穴,这两个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因此大肠、小肠都与胃相连,脉气相通。足阳明胃经所属的五输穴和原穴的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