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化的心灵(书评)

 李萍拾尘 2023-06-04 发布于河南

一一振聋发聩的《精神守望》

炎热的天气,只宜读书。屋外骄阳似火,屋内如火炉上的笼屉。但一册在手,静如止水。难耐的时光,似水般划过,这是许多人抗拒炎热的方法。

今得一本好书,鲁枢元的《精神守望》。初看这个书名,似是被诗人用滥了的词儿,有哗众取宠的味道。但一句句读下去,你就会知道,所谓精神守望,绝不是诗人们的无病呻吟,它是值得写成一本书的大问题,正如鲁枢元所为。它也是值得探讨的大问题,正如鲁枢元殚精竭虑一般。

物质商品的时代,人们都奔一个“钱”去了,没钱的要挣钱,以得温饱;有钱的,要更有钱,以求能挣会花。匆忙忙,你赶我超。但是鲁枢元,却透过这纷扰的社会,看到背后的一面。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即人们在注意阳光,他却在注意阳光下的阴影。

这本书涵盖面是非常广的,但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拨除物欲,还我精神。那一篇篇论述翔实,饱醮感情的笔墨,我们说,那不是用笔在写,而是调动一个思想家的大脑,一个理论家的素养,尤其,一个赤子血儿的满腔热情熔铸而成。

很久没有看到能激活心灵,激活思想的书。对于鲁枢元这个熟悉的名字,最初也不抱什么希望。也许因为他是河南人,向以为河南人的思想都是保守的,书也必不会脱出什么窠臼。
但我完全错了。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给我惊喜,更多给我的是将自己原本混沌的思想一一拨去了雾障,又将新的清晰的注入进来。似乎前方的路显现出来,生存又有了意义。

鲁枢元认为:我们所说的“精神生态”,其中包含这样两个命题:
一是,“精神”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意向的、自由的、能动的生命活动,在一个更为高蹈的层面上,对地球生态系统发挥着潜隐的巨大作用。
在地球生态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技术圈"、"社会圈”之外、之上,又存在一个"精神圈”,“精神”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意义重大、不容忽略的一环。
二是,“精神”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发着、运动着、兴衰者、变化着的生命活动,具有内在的能量吞吐转换机制,具有独立的与其环境交流感应的体系,它本身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系统,一个“生态系统”。
只有把"精神因素”引进地球总体的生态系统中来,方才有可能为日趋绝境的生态危机,寻求一条出路。

本书有这样几个特色:
一、思维缜密。思想的深刻性与论述的平易性相结合。
二、论述详实。举凡上下五千年,信手拈来,与平素身边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理性的硬度与心灵的柔软相结合。也许总是这样,大思想家都有着赤子之心,所谓英雄亦有儿女情长。苏东坡、鲁迅概不出此。

本书文笔流畅,文字优美,用散文的笔法阐述哲学的道理,又加感情充沛,读来如炎夏嚼橄榄,有涩涩的甜,更有久久的回甘。
(写于1999年7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