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窗梦

 木瑛 2023-06-05 发布于内蒙古
情怀|浪漫|生活
(总第144期)
文|木 瑛
时令到了芒种,暑热已从四野聚拢,像蒸锅一样笼罩大地。闷雷突至,盛夏便热热烈烈地来了。天边火烧云铺盖山脉,我就想起小镇中学读书的年月。那是花草的世界和书卷的时节,更是学生蓬勃向上的时期。
当清晨鸟儿的啾啾声绕着房檐回旋不休时,操场墙边的蜀葵花迎着朝阳灿烂夺目,五颜六色的花朵,层层叠叠吐露花蕊,蜜蜂在花团锦簇中甜言蜜语。清贫时代的少年们,有着读书改变命运的热血,在晨光中寻得阴凉处书声琅琅。那条曲径通幽处的小路,是无数个怀揣梦想的学生踏出来的。
那时候,我们住校,每周末回一次家。学生宿舍是一排窑洞,有一个暖壶,早餐吃干馒头片,喝热水。家里光景好的学生,会带干炉或是果馅,当早饭或是夜宵。午餐和晚饭,是要拿自己的铁皮饭盒淘米和泡水,然后在晨读课后,放进学校的大蒸锅里。放学后,争先恐后地跑到灶房去取饭,有时去晚了,总有捣蛋鬼忘记蒸饭,偷拿别人的饭盒。学校的菜灶好像每天都是洋芋熬白菜或者莲花菜,起初是每份菜五毛钱,快毕业的时候好像涨到一块钱。但是我们大多穷苦学生舍不得吃新鲜蔬菜,每餐都是白米饭拌着家里腌制的酱料吃,柿子酱和酸菜酱最多见。夏季炎热的环境是微生物繁殖的温床,为延长保质期,母亲们只能使用更多的食盐,久而久之,同学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我读初二时,父亲在煤矿下井,收入可观。我开始在难吃却难得的菜灶打菜,每顿拌着米饭吃满溢溢的一饭盒,瘦小的身体总算开始长个子和体重了,似乎是同龄人中发育最晚的女孩之一了。
晌午时分,毒日头把恣意生长的植物都晒蔫了,只有校园景色依旧勃勃生机。从热水房到宿舍要穿过土操场。当我提着暖壶拐过红墙时,广播里在诵读学生的诗歌。那时,我还学着写诗,广播员是同班一位有着甜甜酒窝,声音也甜甜的女同学,在盛夏的晌午时光,她读着我青涩的诗歌,令我内心荡漾起喜滋滋的涟漪。操场上打篮球的男生汗流浃背,但那时候的我,似乎很少围观男生打球。教室门口的台阶上坐着阅读或是背英文单词的女生,农村的学生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而乡镇的学生却从四年级就学习单词了。宿舍的屋檐下男生用水冲洗饭盒,带脏字互骂,稚嫩的以为谁说话更流里流气,谁就更成熟,只是偶尔也会讨论题目。路上行走的学生们在嬉笑。十几岁的夏天,是热烈而漫长的。
盛夏时光的晚自习也是多姿多彩,教室里闷热拥挤,飞蛾在白炽灯上跳跃,老师在讲台上补课的身影一直活跃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想来,我们是何其幸福啊!我们的老师是质朴而殷勤的,总在晚间给我们补习课业,擦着汗津津的额头滔滔不绝,就像学生们对知识渴望的热情一样。夏夜是舒爽而神秘的,睡前,我们坐在屋前仰望星空,凉风软软地吹着,少年轻薄的疏影摇曳在墙壁上,勾勒着青春梦与夏未央。
星期五放学后,学生们背着轻巧的书包,行走在火车轨道上。三五结伴,往南或是向北,徒步一个多小时,在日薄西山时各自回家,那样可节省一块钱的车费。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回想起来,埋头在书卷中津津有味地咀嚼,真是快乐丰盈的时光。在黑板前绘声绘色教书的老师,在课桌上奋笔疾书记录的同桌,在屋顶不厌其烦旋转的风扇,在窗外万里无云的晴空,都是那些年夏日午后最美的印象,一年又一年镌刻成明媚而美好的回忆。
蓦然回首,已是快二十年前的夏天了,那些在夏日炎炎中努力静心读书的少年们,大都离开农村。如今,每每忆起少年时代的暑伏天,内心总能绽放出旺盛葳蕤的花朵。
高中时光好像飞逝而过,很快就到了高考那天。绵密的云朵在那年闷热的夏日里像沸水一样翻滚着。越滚越欢,越聚越多,由白灰渐成暗黑。忽地,一道闪电劈开阴霾,惊雷撕裂天际,雨珠像击打的节拍,磅礴的鼓点急促地奏出荡气回肠的曲章。铃声在此时响起,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在朦胧的雨雾中无比清醒。
每年高考期间,天公总会落雨,像是洗尽考生仆仆风尘,庆祝人生新舞台,又像是雨后彩虹灿灿,在晦暗天空里熠熠生辉。那段记忆悄悄隐藏在我的脑海里,每逢六月赴考,便跳出来拨弄心弦。许多情绪与心思在无声的时间里慢慢散开,但那天的雷阵雨似刀光剑影般落在我的心上。
那时,考场外还没有“旗”开得胜的父母和一举夺“葵”的漂亮花束,也没有“杨梅”吐气的水果拼盘和一举高“粽”的墨绿蜜粽。学校门口是一片花花绿绿的雨伞世界,挡住了学生或伤心或兴奋的脸庞,也撑起了父母对子女最后一次的庇护。我沿着墙边泥泞不堪的土路轻快地走着,瓢泼的大雨吞噬了所有声音,爬山虎的叶子流着水滴,道路拥挤不堪,人们在雨中漫步。
我坐在炒面馆的窗口,看着在暴雨中渐渐疏散而不慌不忙的人群,雨水溅湿了他们的裙摆和裤腿,就像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一样爽朗。那家红山炒面馆至今还在营业,甚至连红色的牌匾都没有换过,已经快二十年了,也许更久。就像高考一样,在每个人记忆中远去的时间都不一样。店里的炒面味道很好,记得那时,最吸引学生的是面量,大大的盘子盛满满的炒面,素炒面只需要五块钱。对于农村进城求学的青春期长身体的学生来说,真的太划算,每次中午放学,跑着去抢位子,生意非常火爆。
高考结束后的下午,却只有我一个学生坐在炒面馆,犹豫良久点了一份肉炒面。我当时感觉考得并不好,与远在煤厂下矿的父亲商议着复读事宜,父女俩都是石头落地般的踏实。等待成绩的那段日子,我每天午后坐在农村老家的院落里,看着云卷云舒,就像读书时代越垒越厚的书籍,在经历强大的气流考验后,是晴空万里和虹霓闪耀。寒窗苦读十余载,并没有鲤鱼跃龙门的春风得意,但结果也是意料之外的欣慰与喜悦,足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我并没有“二战”高考,只有普通本科的学历,成为了一名平凡的电力人,既没有光宗耀祖,也没有衣锦还乡,但我依然非常感谢高考。即便有人说应试教育的种种缺点,但对于农村出生的孩子,贫苦的生活无法培养任何特长,高考就是他们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长期的读书学习,磨炼了坚定的意志,丰富了空虚的内心,充盈了迟钝的思想,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树立了正确的三观,这些才是寒门学子的寒窗梦。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认知里,只有经历高考的磨炼,才能信心十足地踏上前路。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那年高考结束时,暴风雨来临前,乌云遮盖下闪电的那束光,从此照亮我的人生。
写于2022年高考前夕,有改动。
原刊于《内蒙古电力报
作者|木  瑛。原名:王攀攀
图片|网  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