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武侯祠拜谒随笔④:对文臣武将廊内人物设置的胡猜乱想

 木林随笔 2023-06-05 发布于陕西

公元207年,刘禅出生,诸葛亮出山追随刘备。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为魏。

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为晋。

公元263年,蜀被魏国灭亡。

公元271年,刘禅以安乐公身份在洛阳去世。

刘备托孤时的护军将军是赵云,更是老板的铁杆心腹,自然会按老板眼色行事;同时托孤受命的还有李严,负责掌管军权,亦让他与诸葛亮二人相互之间有了牵制。

刘备托孤时,赵云、李严跟诸葛亮的交情并不深,不可能联手结成政治小集团。

易中天先生认为,赵云在刘备手下并未被排进五虎上将,从官职上看并未受到重用。

木林以为,这个说法有失偏颇,被信任和被重用跟外在的职务等级没有太大的联系,有人位高权不重,有人位低权重,位低权重又处于核心关键位置的是心腹。名、利、权、信通常不可兼得,家奴才能让主放心。

赵云在刘备手下担任过的牙门将军、留营司马、翊军将军都是刘备自创的近身官职,刘禅继位后又被封为永昌亭侯、镇东将军,有征伐平叛权力。从刘备殿外的文臣武将殿中的供像排名的历史变迁演化中,大概能看出来一点,刘备的周围有自己的重要子孙以及关张及其嫡系,武将之首为赵云,文臣之首为庞统。

关于李严,后来变得有些骄横,腹中有鳞甲,还建议诸葛亮晋王位受九锡,这是篡汉曹魏走过的路子,这也应该是当时容易触动刘禅神经的一个敏感话题,亦是让诸葛亮忌讳的话题。

再后来,李严被诸葛亮所贬。文臣武将殿里没有李严的席位,可能也是因为他被诸葛亮定罪贬谪,身上有政治污点的原因。

关于文臣武将廊,祁山堡武侯祠里也有,肯定和这里的绝大多数不同,至于都有谁,很遗憾,木林忘记了。

蜀汉人物中,法正和魏延也是有名有号的响亮人物,如果按刘备喜好的话,应该在文臣武将廊里也有他们的位置。

陈寿认为法正类似于曹操身边的郭嘉。曹操曾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诸葛亮在阻止不了刘备伐吴报仇时亦首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早逝,刘备追谥其为翼侯,庞统都没死后追谥这待遇。在谋略上这么厉害的一个人物,在道德小节上却是睚眦必报的,显得不那么光明磊落的,不符合儒家忠纯笃实臣标准的有争议人物。

名将魏延因与杨仪的矛盾分歧,在内斗中被马岱以谋反诛杀,自然也不符合德才兼备、尽心尽忠、没有背叛的完人标准。

据祠内有关介绍,目前文臣武将廊里供奉的28个人物,主要是清朝时设置的,再加上历代主政成都官员对陪祀塑像的界定标准不同,也是多次调整增减的结果,人物形象也是参照文学作品和戏剧舞台上人物的形象,可能是想应对天上二十八星宿,没有必要细究。

说透了,当把判定的标准交给手握重权的个人时,当评定的标准带有功利和私心时,谁能走上这祭位,已经不重要了!

祠里总会有一些让每个人都感兴趣的东西,一般人也不太愿意去纠结这个问题,供的人不合适的话,少去看他、拜他即可。

当然了,所有人也都看到了,刘备殿以及文臣武将廊里,也没有诸葛亮的席位!

后人将诸葛亮及以身尽忠的子孙单独列殿祭祀,且将孔明殿(静远堂)放在刘备殿之后,我的一个想法是功勋比肩平起平坐,另一个想法是垂帘听政,第三个想法是坐后帐在后方治国理政功比萧何,第四个想法是真实还原刘备主政期间前殿基本上没有他什么事(但有姜维在好像又解释不通),还有一个想法是俩人弄不到一块,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为了突出重点,不重复反复定位祭祀。

这个地方叫武侯祠,如果诸葛亮不单独设殿祭祀,好像也说不过去。

因为史料史实掌握的限制,上面这几个想法都是乱猜的,没有根据,莫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