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桃核仁

 奇奇中医堂 2023-06-05 发布于北京

  

  

  

  

桃核仁

【本经原文】

桃核仁,味苦,平,无毒。主淤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桃花,杀疰恶鬼,令人好颜色。桃凫,微温,主杀百鬼精物(初学记引云,枭桃在树不落,杀百鬼)。桃毛,平,主下血瘕,寒热积聚,无子。桃蠹,杀鬼,辟邪恶不祥。生川谷。

【释名】《名医》曰:桃核,七月采,取仁,阴干,花三月三日采,阴干,桃凫一名桃奴,一名枭景,是实着树不落,实中者,正月采之,桃蠹,食桃树虫也。生太山。《说文》云:桃,果也。玉篇云:桃,毛果也。《尔雅》云:桃李丑核。郭璞云:子中有核仁。孙炎云:桃李之实,类皆有核。

桃仁,中药名。别名桃、山桃。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产地】全国处处有之,以河南陕西产者为良,仁入药。

【性味】味苦甘,性平,无毒。

【归经】归心、肝、大肠经。

【主治】桃仁为破血润燥要药,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行瘀血,消心下坚硬。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打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血晕血痞血积血痢,血热燥痒,蓄血发狂,通月经。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润燥活血,宜汤浸去皮、尖炒黄用。或麦麸同炒,或烧存性,各随本方。双仁者有毒,不可食。

2、《本经》:瘀血血闭,症瘕邪气,杀小虫。

3、《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硬,除卒暴击血,通月水,止心腹痛。

4、刘元素: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5、孟铣:杀三虫,又每夜嚼一枚和蜜涂乎面良。

6、唐容川:桃花红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仁在核中,又象人心,味苦有生气,是正入心中,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气属阳,血属阴,瘀血阻气,则阳不入阴,蒸热汗出,宜破其血,使气得入于血中,则不壅热,桃仁主之。

7、徐灵胎:逐瘀血,除邪气。

8、倪海厦:痘家勿用,因仁有生气,可令痘长。

9、药征:主治瘀血,少腹满痛,兼治肠痈及妇人经水不利。

【相关配伍】

1、小儿疟疾:乌猫屎一钱,桃仁七枚,同煎,服一盏立瘥(《温居士方》)

2、反胃吐食:以乌骨鸡一只,与水饮四五日,勿与食。将五蒲蛇二条,竹刀切与食。待鸡下粪,取阴干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一分,桃仁汤下。五七服即愈。(《证治发明》)

3、盘肠钓气:越桃仁半两,草乌头少许,同炒过,去草乌,入白芷一钱,为末。每服半钱,茴香葱白酒下。(《普济方》)

【用法用量】普通5~10g。

【禁忌】桃仁专攻,孕妇及便溏者慎用。桃仁性温热,吃多了很上火。生桃实多食,令人膨胀及生疮疽,与鳖同食患心痛,服术人忌之,作脯食,益颜色,肺病宜之。桃仁散而不收,泻而无补,过用或不当,能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故凡经闭由于血枯,产后腹痛由于血虚,大便闭涩由于津液不足者均忌,双仁者有毒,不可食。

【炮制】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O.9cm,宽约O.7crn,厚约O.5cm。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炮制方法:

1、生桃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泛油种粒。用时捣碎。

2、燀桃仁:取净桃仁,置沸水中,加热至种皮微鼓起,捞出,置凉水中浸泡,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除去种皮。用时捣碎。

3、炒桃仁:取燀桃仁,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微黄色,有香气。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