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农信系统部署新阶段工作努力探索业务“做小做散”

 网络营销袁帅 2023-06-05 发布于北京

近期,多个省级农信联社以各种形式部署农信机构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纷纷明确涉农和小微贷款占比、信贷总额、任务和目标。比如,山西省农信联社明确农户评级覆盖面达到100%,用信转化率保持60%、力争70%;陕西省农信联社明确全面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农信机构深耕“三农”多年,具有人缘地缘等优势,更应将业务做小做散,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坚持服务“三农”定位

记者梳理相关信息显示,各省级农信联社部署乡村振兴工作时,均强调服务“三农”定位,并提出具体要求。四川省农信联社召开四川农信2023年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会暨“开门红”工作总结会时要求,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不断将金融服务“三农”事业发展推向新的境界,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持续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共同富裕等。

《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23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提出10个方面39条金融举措。在“支持特色现代农业提升”方面,陕西省农信联社要求立足地区资源禀赋,支持“果畜菜茶菌”等3+X优势特色产业做强;深化“行长+链长”专项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支持9条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满足休闲农业、乡村文旅、电商物流等产业发展金融服务需求,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郝志运向记者表示,省级农信联社应加强与政府、监管机构联动,完善监管及各项配套机制建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科技化数字化水平,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持续完善农村信用体制建设,为农信机构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环境。

资深金融业人士、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农信系统应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掌握农村和农户的消费与金融需求,开发适应农村和农户消费的信贷产品,搭建促进农村消费和信贷融合的平台和场景。

将业务做小做散

近几年,在县域和农村地区,农信机构一家独大的现象正在改变,大中型银行已有将网点及线上服务向县域和农村延伸的趋势。

农信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为此,各地农信机构不断探索将业务做小做散,将风险分散的同时获得发展。比如,山西洪洞农商银行以“做小、做散、做优”为方向,紧盯辖区农户、商户、小微等三大客户群体,集结力量,倾斜资源。

洪洞农商银行以农村产业区、工业集聚区为营销重点,积极走访各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获取辖区企业名单,对接新型农业主体、规模种养、基础建设、楼盘开发、高新材料等相关产业,根据小微客户的特点量体裁衣,提供“一对一”“一站式”金融服务。

郝志运认为,将业务做小做散有利于农信机构走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成就小而美。要实现做小做散,就要坚持支农支小定位,针对细分市场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获客活客黏客水平,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加大金融科技支持力度,打造政府满意、监管放心、股东信任、员工幸福、客户推荐的特色品牌。(以上来源 | 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 | 郝飞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县域经济发展合作服务中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帅表示,在我国 农信金融服务系统是联结“三农”服务的金融纽带,是农村金融的生力军,对稳经济、保民生、促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稳住地方经济方面我认为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便可看出一二,农信金融服务系统长期以来立足于农村金融发展市场,可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与所在区域的联系要远非其他金融机构可比。

我认为,农信金融服务系统立足于县城和农村,主要为“三农”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具有着本土化,资金管控和信息获取效率三大综合优势。

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的特点优势,要倚重农户、农业、农村等各类涉农贷款的增长,挖掘和拥有农村消费市场、充分了解和满足农户消费需求,掌握农村和农户的消费与金融需求,开发适应农村和农户消费的信贷产品,搭建促进农村消费和信贷融合的平台和场景,赋能和助力乡村振兴。

消费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和方式手段。其发放可以通过“政府主导,银行助力,商家参与”的组合拳方式,助商惠民,活跃消费市场。这其中,银行侧应该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利用好自身公信力和对下游商家和个体用户、百姓大众的触达能力,开展了多维度、多渠道广泛宣传,依托自身的数字信息通道来赋能消费券的切实有效的到达所需人群手中。

另外,农信金融服务系统自身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普惠金融方面,在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结合融合上,要强化金融科技手段的应用,增强融资服务便捷性,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农商银行要用金融科技链拉长经济产业链,改善和提升银行端与企业端的信息不对称,畅通需求上行,金融下沉的服务通道。

在支持新农人建设新农村和投身乡村振兴上,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新农人创新创业人员已突破1000万人。我认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农人群体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信金融服务系统应支持新农人创业发展,为新农人群体提供精准匹配信贷产品,提供精细化金融服务,全力帮助其创业致富是时代趋势所需,更加具备着积极作用意义和护航力量担当。

支持新农人群体,需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创业规划和资金需求,针对不同情况,精准匹配信贷产品和服务政策。对于缺少抵押物的,可通过政策性融资或者机构担保等机制形式,实施较大额度的信用贷款,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大、回笼慢的情况,可实施利率低、放款快、自主选择还款方式和贷款期限、循环使用的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另外要在风险可控、流程严密、授权审慎的前提下,简化申请资料,创新办贷流程,实施精细管理,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开发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对新农人群体办理相关业务进行手续费减免等普惠政策,切实帮助降低新农人经营成本。

同时,可充分发挥起到桥梁作用,联动人社、就业、商务、税务等部门出台相关针对性扶持政策,并且与保险机构紧密配合,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和“农业保险贷”等金融服务精准支农作用,为新农人群体在创业扶持贷款和特色保险品种开发下功夫,加大贴息力度,税收退返力度。

在此,也表达一个我的核心观点,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要想尽办法去筑好农村信用基石。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做好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更关系到农村基础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关系到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对绿色金融生态和信用社会体系建设方面意义巨大。然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当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信用体系建设参与度不高;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奖惩机制与保障机制;

信息征集手段单一,信息整体质量不高;

人口临时流动较多,导致农户信用信息原始资料调查采集困难,信用基础信息多变;农村征信体系建设落后,没有建立信用信息中心,难协调,没有实现信息共享;

政府各部门履职不到位;

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与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要求错位,制约了农户与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信用评级标准不规范,信用评定权威性不高,信用评级结果综合运用有限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国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与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改善和优化这些问题方面上,农信系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纽带和核心重要角色作用的。

具体来说,我认为,可以用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构筑持续有力的金融支撑,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健全、高效的信用技术支撑体系,可以优化农村整个信用体系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运作速度、效率和效益,最终降低信用信息管理成本,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网络平台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提取,利用数据挖掘体系完成对这些海量数据信息的精准分析,基于动态信用评价模型形成信用评价体系来对农户进行动态的信用评价,保证农户贷款信用体系的有序运行。

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新征程时期,合理运用金融工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脱贫攻坚阶段的实践已经证明,农村实施“小额信用贷款”这一创新对我国农村经济、地方党政建设以及资信评估事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已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已经开始由脱贫攻坚时期简单的生产、生活需求向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由过去零散、小额的需求向如今集中、大额的需求转变;由传统耕作的季节性需求向现代农业的长期性需求转变,并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继续扎实推进“小额信用贷款”,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