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月总结:两年后,我还是决定离开土澳了

 遇见独舞 2023-06-05 发布于广西
 

八月,是我的土澳告别季。做出离开这个决定,其实并不轻松。因为,要放弃的太多了:稳定的工作环境、熟悉的生活节奏、固定的社交圈层和慢慢习惯的文化氛围……
 
放弃,从某种意义而言,其实带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挫败感。但相比于不顾现实条件盲目去追求那些当前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更愿意去接纳退一步的人生。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啊,并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行为艺术。
 
所以,两年后,基于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和自身想法,我还是决定要离开土澳了。离别的八月,生活中除了多了很多场farewell party外,其实并没有太多不一样。还是一如既往地工作赚钱,有机会就出去体验、旅行。
 
接下来,还是按往常一样,从工作、学习、写作、旅行、生活和寄语这几个方面来做整月的复盘和回顾吧。
 
  • 工作:辞职就像分手,体面地告别是最后的尊重

  • 学习:只有赶作业时,才觉得自己不是学渣

  • 写作:我最大的才华,是真诚

  • 旅行:滑雪、白夜节、88层看墨尔本,那些高光时刻啊

  • 生活:告别Party后,可能我们真的就再也不见了吧

  • 寄语:十句话,赠给九月和你

工作
辞职就像分手,体面地告别是最后的尊重

八月的辞职,虽然很煎熬,经历了一场很长的内心拉锯战,但其实也很好玩,看到了不同雇主的不同的文化属性。
 
月初,和华人老板提出辞职,写了一段很长很真诚的话,分析了我的个人处境和对于未来的选择,结果,没有被体谅,反而是一顿劈头大骂且言语间充满了对我的失望之感。
 
后来,各种面谈,给我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希望我不要轻易做出离开的决定。
 
我说,道理和利弊我都懂,可是,这些并不是我当前能够要的、也不是我当下想选择的路。
 
拒绝后,又是一次怒火中天的大骂,觉得我傻、不够聪明……有机会实现阶层跨越,却不抓住机会还要回去辛苦拼搏……好不容易走出来了,却犯傻还要往回走……
 
说辞很多,全部都是建立在“为我好”的层面。可是,如果阶层跨越需要去做自己讨厌的事或是寄托在一段不那么纯粹的婚姻中,那么我宁愿当个普通的底层。
 
聊了很多,无非关于去和留的问题。那些站在“为你好”层面的劝辞,很刺耳,仿佛离开了这里,我的个人价值为零。可为了最后的体面,我选择了忍耐,并写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话,给出了final decision,不求祝福,只求体谅。最终,离开了。
 
然而,和日本老板提出辞职时,就单纯多了。老板只是表示难过,不能继续一起工作了,但却从未干涉过个人的选择。在最后的几周里,不仅给我的工作时间更多、希望能让我多攒点钱,还开了一场farewell party送别我。除了感动,就是感恩。
 
在两边雇主截然不同的反应下,我不禁开始思考:中国式的“为你好”,为什么会如此被嫌弃?其实,这就像中国的女孩子过了25岁以后,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就会冒出来,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开始逼着我们去处对象、结婚生子一样。
 
因为,我们需要的是被尊重和理解,而并不是去过一种“别人觉得很好”的人生。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生活的决定者,而不是去过一种“被规划好”的人生。中国式的“为你好”,充满了太多“越界”式的“好为人师”的色彩。
学习
只有赶作业时,才觉得自己不是学渣

八月,是我的最后一个term,完成最后一次作业,就算毕业了。虽然我们课程的压力和研究生的课程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但是认真赶作业的状态也是很拼了。
 
八月最后一周赶作业,状态是:晚班上到11点后,洗个澡,打开电脑写作业到凌晨5点,睡四个小时后,继续去上班。然后第二天5点多起来继续赶作业,写完后赶火车去学校。似乎,只有每次在赶作业时,才觉得自己不是个学渣。
 
这一年,我在墨尔本一边工作、一边上翻译课程,我才深刻体会到那种一边谋生一边学习的压力有多大。很多时候,真的不是我不想好好学习,而是真的精力有限,把大多时间拿去谋生后,真的很难再像曾经的学生年代一样,学得很专注、认真。
 
今天,我坐在悉尼UTS的图书馆写这篇八月总结时,看着周围的学生都学得特别认真、努力,氛围极好。那一刻,真的无比羡慕年轻的她们,能坐在这样好的图书馆里认真地学一天,什么也不用管。学完后,去街角的餐馆,点上一份炸鸡可乐,犒劳下辛苦了一天的自己。可是,我不是他们,我需要一个人付学费、付房租、付车费。每个月,我不吃不喝,得付7000块的账单。
 
写这些给你们看,其实并不是为了自己不认真学习找借口,而是我知道,关注我的很多读者,都还是学生。我希望你们真的要好好珍惜学生年代,在不用为生活发愁的时候,拼命地学习、吸取知识。当有一天,你走入职场,真的和原生家庭“断奶”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很难再有大把的纯粹的学习时光了。
写作
我最大的才华,是真诚
 
八月,因为忙着学习和离澳的时,没怎么顾上写作。但还是有幸,被品牌方看见,合作了一篇约稿。其实,在接稿时,压力很大。因为我一直写的东西都比较放飞自我、很任性,所以小众的很。但品牌方和我对接的小妹妹一直都在鼓励我说:老姐,要自信,你放心,我们没有考虑和那些千万粉丝的大号合作而是选择了你,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更是认可你的才华的,你要相信自己。
 
其实,这两年写自媒体,文字会被阅读量绑架,阅读量不好时,就容易自我否定,觉得自己就是个没才华的废柴。反正,一直阅读量都不高,也就一直觉得自己没啥才华。
 
可人家小妹妹很会说话,我都自我相信了。于是,接了稿件,写啊。那几天,白天上班,晚上熬通宵写稿,最终顺利完成了约稿。一路写下来,其实还是蛮顺利的,修改的并不多。
 
可是,即使这样,我依然觉得自己是个没什么才华的人,如果有,那么我最大的才华就是真诚了。每一篇文章,都是走心地和大家分享;每一个文字,都是力求真实、准确。明知道这样会小众、会收入不好,但还是乐此不疲,谁让我才华有限呢。
 
有时想想,在这个时代,还能写作、还能有人听我说话,其实真的是一件蛮幸福的事。这点,无关乎做自媒体。毕竟,像我这种周更、半月更的人,真的和自媒体不怎么沾边了。
 
其实很感谢一直关注着我的老读者们,见证了我这两年所经历的繁华与孤独。有时,看到一些读者留言说被我的文字治愈、鼓舞了,其实,你们于我而言,也是一样,在鼓励着我、支持着我。
 
9月回国后,依然会用文字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轨迹。要回国了,被问到最多的,就是:未来有什么打算?而被猜测最多的就是:肯定要回国结婚了。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但我所深信不疑的是:无论任何一种选择,我都不会放弃自我成长,一定会越来越好。 
旅行
滑雪、白夜节、88层看墨尔本,那些高光时刻啊

八月,终于有机会出去旅行、体验不同的事物啦。
 
Mount Buller滑雪,是墨尔本入秋时就订下的行程,期待了很久。八月,等雪更厚点的时候,就是滑雪的好时节了。
 
凌晨3点出发,7点左右抵达滑雪场,呼吸着山上带点凉意的空气,看着雪山那头升起的落日,觉得出来旅行真好啊,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兴奋。
 
土澳的人民也真的特别喜欢滑雪,不过一会时间,整个停车场就停满了车子,很多人都是自带装备去滑雪。排队、坐上山大巴、换装备、进入滑道,整个人都特别兴奋。
 
可是,没兴奋多久,刚下缆车,就摔个狗吃屎。即使在来雪山的路上做了一些滑雪的功课,在Youtube上看了一些初级教学视频,可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没站稳,就摔个底朝天。
 
滑雪的鞋子真的重到人怀疑人生,而滑雪板也总是不听使唤,想着要刹车,却是180°翻转摔地。在初级赛道,滑一段、摔一段,也不知道摔了多少次,终于把初级赛道走了一遍,到底下去做缆车了。
 
结果,做错了缆车,上了中级赛道,一个人跑到了山腰去了。这一次,终于在下缆车时没摔了,成功滑到赛道入口了。往下滑去,一路坡度不大,都没摔,还觉得自己有点进步了。可越走越恐怖,坡度越来越大,可是,回头路是没有了,只能硬着头皮滑下去找缆车。
 
心想着,摔就摔吧,反正摔不死就行。于是,硬着头皮滑了下去,一边享受着速度与激情,一边就要摔到悬崖底下去了。于是,立马蹲下摔倒,可坡度太大,摔到了人还是直线往下滚,最后时刻,一颗小树救了我一命,一只滑雪鞋卡在上面阻止了一切。
 
后来,看了看中级赛道,还是认怂了,扛起滑板,走下去了。一边走,一边看着那些三四岁的白人小孩滑得可厉害了,可快可慢、控制得自然而流畅。而另一个人,竟然推着轮椅一起滑,真是佩服到不行。

▲在Mount Buller滑雪

这段可怂可囧的滑雪经历,也是8月特别的体验了。以后再有机会滑雪,一定不能跑错赛道了,一定得慢慢来,一点点地升级。
 
8月下旬,国内的小姐妹来墨尔本旅行,很凑巧,她来的那几天,刚好是墨尔本一年一度的白夜节。于是,我们约着一起玩了两天。

▲白夜节(视频版大家可以去微博看~)
 
那天,我们去了墨尔本最高的建筑——尤里卡观景台,在88层的高楼上眺望整个墨尔本。城市、河流、山脉、大海,尽收眼底。

▲墨尔本全景
▲Eureka Skydeck 88
晚上,又一起去了白夜节,看了一场户外的杂技音乐剧。虽然完全没听懂演员说了什么,但剧情却极其有趣,大致是一场用音乐、灯光和杂技上演了一场“精灵”大战“黑山老妖”的剧目。
 
之所以觉得特别有趣,在于舞台和观众是零距离的。演员们会从你背后出来,吓得你以为“黑山老妖”要来抓你;“精灵们”从你身边穿过,让你不自觉地融入到他们的戏中。以前,也看过一些剧,但这种把“舞台设在观众场”的户外剧还是第一次看,真的代入感极强、效果也很好。
 
在墨尔本这两年,慢慢地学会了这边人的生活方式,该努力赚钱时努力赚钱,想出去旅行时就出去旅行,要工作也要享受生活。
生 活
告别Party后,可能我们真的就再也不见了吧

离别季的Party真的很多,一场接一场。
 
第一场是House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约的火锅配鸡尾酒,很别类,但却吃得特别开心。牛油味的火锅,是最爱的口味;龙舌兰配雪碧和气泡水,也是百喝不厌。


第二场是和班里同学们一起约的云南手抓饭,第一次用手抓饭吃,特别好玩。

云南的手抓饭

 
第三场便是日餐厅开的farewell party,整个餐厅的同事一起吃烤肉、喝烧酒,一起胡吃海喝。

除了Party之外,还陆续和一些好友约了饭、道个别。
 
这两年,其实认识的朋友并不少,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欣喜于每一次遇见,却又感怀于每一次分别。告别、告别,可能我们这一辈子就真的再也不见了。
 
一直以来,我对于离别这件事,都没特别多的情绪,都只当是寻常的事。毕竟,在信息时代,只要想联系一个人,总是可以的。
 
在一起时,就好好珍惜;分开后,就互相祝福。其实,这同样适用于友情。恩,等我写完这篇文章,就去接悉尼的小姐妹下班,跟她一起去吃夜宵。
八月寄语
十句话,赠给九月,也送给你
 
写到八月寄语,已经4000多字了。最后,依然写下十句话,赠给八月,也赠给你:
 
1、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辉。——《成为你自己》
 
2、任何决定,都不是错误;未选择的路,也不一定有你想要的风景。活在当下,远比担忧未来要有意义得多。
 
3、生活不是旅程、不是竞赛、不是演出,只是一个属于自己个人的平凡过程。喜欢、不喜欢,都是必选项,最终和解于正确的认知和自己的心甘情愿。——来自老师的赠言
 
4、努力把每件事做得漂亮,其实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许,而是为了获得自己对于命运的掌控感。
 
5、我们很多人之所以把买房作为人生必选项来追求,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不确定除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意外,还有什么其他能够证明我们的社会地位、人生价值、带给我们安全感和存在感的事情。
 
6、世间的每一份情感都是有立场的,所以不要轻易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
 
7、能去图书馆就别待在宿舍,能去咖啡厅就别窝在家。人是环境的产物,要主动选择一些好的氛围。
 
8、放下面子,学会销售自己。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
 
9、执行比内心更重要,简单的行动比华丽的颅内高潮更高级。
 
10、永远要和这两类人做朋友:一是比你优秀的人;二是正能量的人。

以上便是八月总结和这段时间里我的个人感悟,与你们共勉。
 
我们,九月总结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