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夫要开两张处方

 昵称31830743 2023-06-05 发布于江西

【明师传习录·江中暑期答疑系列之五】

【按:2018年8月25日上午,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来到江中图书馆报告厅,为正在进行暑期集训的研究生和摇篮班学员做了一场主旨讲座——《三层物质理论概述及其应用》。庞教授系统阐述了气学说“三层物质理论”的渊源、发展、核心内涵以及近年来的实验验证情况;阐述了这一理论同现代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当天晚上,庞教授为同学们答疑。章文春院长主持了讲座和答疑课。我陪同老师前往江中,全程聆听了老师的授课。时隔近五年之后,我终于有时间静心整理老师的这次答疑录音,再次感受到老师对青年学子的爱心。本文为这次暑期答疑系列的第五篇】

图片

》》》

学生:庞老师您好!我是今年刚考上章院长的研究生,我本科是学针灸的。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医和用气功治病的一些问题。现在在医院还有诊所,包括中医师、针灸医师,大多都以筋膜或者穴位、神经这些方式来针灸,给人缓解疼痛。而且,大都局限于颈肩腰腿等一些骨科“吃剩”的痛症。而对于内科病,现在都很少涉及。而关于用气功去针灸和治病,可能有95%以上的医生,他们都不是那么认可和了解。我想问一下,您觉得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

老师:先说这个问题吧。这是因为中医这200年来,它把它应有的水平失掉了。现在,很多的中医不能治大病,不敢治大病,这是中医水平下落的一个主要表现。它之所以下落,一方面是从清朝起把国学的精髓阉割了。清朝的学者,只是弄些一般的文字考据的东西(注1)。尽管清朝也有一些医学大家,但是他们内功的修炼,练功的基础是不够的。所以这样呢,中医就衰落了。

民国之后(近百年),中医受到更多的摧残。即便不是搞气功的中医和针灸的大夫,他们也曾经受到很多的干扰。这样,这几十年来,中医的水平继续在下降。我记得在1979年开全国中西医结合座谈会的时候,一位中医界很有权威的大家在小组发言的时候说,现在中医水平太低了。当时天津的一位西医教授就问,你说中医水平低了,是指的中医界呢,还是你们这些老人儿呢?那位老人家是这么说的:别人不敢说,就拿我自己来说,要跟清朝或者清末民初的那些个大家比,都差着一大块。——中医的水平当时就已经到这个样子了。

要想复兴传统文化,复兴中医,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现在搞气功,就是要争取把这个传统的中医里边气功的内容挖掘出来(助动中医复兴)。当然这不是说句话就能做得到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完成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掌声)

学生:谢谢庞老师。上次您答疑,我的一个师兄问到,他在用针灸带气给病人针灸治病的时候,效果不明显。而且感觉聚不起来气。您回答说,还是用意念聚外气,来贯注和针灸。但是现在很多的针灸医师都是处于急功近利的状态,就是要养家糊口,要挣钱。然后再加上病房里边的环境,包括病人的心理,也是急躁、浮躁的。还有就是,一个针灸医师在一般的医院,根本就忙不过来,来扎针的患者特别多,忙不过来。所以可能没有时间去聚气,去用意念。我就想问问老师,应该怎样更好地推广我们的中医气功治病。

老师:针灸治病,普通的针灸治病和我们用意念用气功的针灸治病,他们的效果一样吗?据我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既要更多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也要考虑怎么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提高数量,不要一般地追求治病的数量。当然这里边也有个经济收入问题。当然你给他扎一次就好了,下回他不来了,医院收入就少了。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的目的是为病人解除疾苦,是救死扶伤,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的。我们既要尽量多地治疗病人,还要尽量高质量地治病。

学生:谢谢庞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诊室治病,存在一个外环境的问题。就是一些不好的信息,病人身上一些不好的东西,一些不好的信息——怨念。这些如何更好地把它排除掉?或者说如何更好地给人治病,又保证自己的健康?

老师:你说的不正常的信息指什么而言?

学生:病人,大多数——在医院,中产阶级以下的患者,大多数其实是抱有一些怨念的。其实医院它的体质就是——大多数都还是一个利益群体,还是要赚钱的。大多数。这样病人会有很多不满意的情绪。大多数都不满意。

老师:这些问题呢,是社会问题。就不是简单的针术所能解决的。这样的情况,要通过政府部门,通过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教育,逐步地改变社会的不正之风来解决。当然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得要恪守我们医生的天职——给病人服务,为病人解除痛苦。要尽量地给病人开两张处方!

我当大夫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既要开一张治病的处方——药物,或者针灸,或者是按摩。还要拿出一点时间,给他(患者)讲一点道理,把他的思想问题能给他通畅一下。我当大夫就是开两张处方。

学生:感谢庞老师!谢谢!

》》》

注1:清代统治者把朱熹之学中比较保守的部分(即所谓“半个朱子”)定为科举考试之根据,诱使学子走上训诂、考据、辞章之路,同时又大兴文字狱,从而逐步形成反宋明新儒学、重汉学(汉代经学),而不顾世事、不求致用、不敢创新的学风,儒家心学气学的积极进取、创新创造精神被淹没入尘烟,学者的修持水平大降。

【今日箴言·君子四要:道德仁艺】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立志于道,据守在德,立足于仁,游了和休息在六艺之中。六艺是指春秋时代教育学生的六个科目,礼(礼仪、礼制)、乐(音乐、诗歌、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书法、绘画、文章)、数(算术、易理等),是当时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知识和技能。要想做到游于艺,就必须熟练掌握六艺,像鱼儿一样快乐地悠游其中,也就是孔子说的“乐之,好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