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膨胀纹的病理机制、危险因子及预防和冶疗

 疼痛康复研究 2023-06-05 发布于河南

膨胀纹又称萎缩纹,是出现在与皮肤张力垂直处的线状凹陷,为急剧的体重波动及肌肉质量或长度增加后,皮肤张力改变后最常见的表现。

而常出现在怀孕妇女的腹部,此情况称之为妊娠纹。

膨胀纹亦可在库欣氏症候群或病症及长期使用类固醇的患者身上看到。

不论什么成因,临床上,膨胀纹一开始是紫/红色线状突起的病灶,渐渐的变成苍白的皱纹凹陷。

膨胀纹或俗称皮肤扩张纹是一个可能影响各年龄层、性别、种族的常见皮肤症状。

在临床上,膨胀纹垂直于皮肤上过度的渐进性张力,它呈现多发性、线状、淡色的萎缩凹陷。在男性,膨胀纹常出现在大腿和腰、骶椎区域;在女性则常见于大腿、上臂、臀部及胸部。

病理机制

膨胀纹有不同的临床状况,急性、慢性等各种独特病理机制,因此很难定义它真正的成因。

最初,多数学者认为膨胀纹是由机械张力所造成的,但渐渐地发现在风湿热、伤寒及结核病等没有皮肤张力的慢性疾病也出现膨胀纹,因此认为营养不良及虚弱也可能是致病因子。此外膨胀纹也常是使用类固醇的副作用。

膨胀纹的病理生理学虽仍待彻底阐明,却陆续有其他的理论相继提出,如感染或发炎会刺激“隆纹菌毒素”的释放,进而损害组织造成萎缩凹陷条纹的产生。

另一个确定的潜在因子是来自体重增加或生长的机械力产生渐进性的拉力造成真皮层内微小的撕裂伤。

然而膨胀纹的样貌和生长并没有一致性的因果关系,基因的因素在膨胀纹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基因分析也发现,在膨胀纹的组织中,胶原蛋白及纤维黏连蛋白基因的表现下降, 这个发现进一步支持基因是病因的可能性。

简而言之,膨胀纹是一种真皮疤痕化的形式, 在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都和疤痕重塑相似。

无论什么原因所造成, 真皮内胶原蛋白破裂或分离所导致的裂隙,都会被自行依据受力方向所新生的胶原蛋白取代。

不论是什么样的病理机制启动了一连串的变化,最后都会造成真皮层基的崩裂,而这个崩裂会自行演变成膨胀纹。

临床表现

不论膨胀纹发生的原因为何,它的变化却是有迹可循的临床过程。

起初, 活性的条纹呈现粉红色到紫红色,且有可能会痒, 这个阶段叫作“红纹”;过一阵子会变成白色或肤色、有着细微皱纹的凹陷,近看像是疤痕组织,在这个阶段称之为“白纹”,而这个阶段往往被认为是永久存在的。

目前公认,早期的发炎反应伴随着血管扩张,这个状况随时间消逝, 因而膨胀纹从粉红色的突起,逐渐变成最后疤痕样的组织。

在组织学上,膨胀纹的样貌随着不同的阶段而不一样。新形成的膨胀纹在显微镜下会看到血管周围有深层或表浅的淋巴球浸润,偶尔会看到嗜酸性白血球。此外, 小静脉扩张和上真皮层水肿也是这个阶段的特征。

晚期的膨胀纹则可以看到稀疏、拉长的胶原蛋白出现在网状真皮层的上三分之一处,且这些胶原蛋白的排列与皮肤平行。

在“末期”的膨胀纹,因为上皮钉突的扁平化和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生长的迟滞,表皮会变得比较薄。

与膨胀纹相关的临床状况

体重、身高与肌肉质量的改变

膨胀纹通常发生在近期经历急剧体重变化的病人身上。在皮肤的表现上, 膨胀纹多与持续增加的张力方向垂直。

一份研究发现, 在中度至重度肥胖的儿童身上,出现膨胀纹的比例高达4 0% ; 若儿童肥胖的时间愈长,膨胀纹的比例愈高。

在一个包含76 名肥胖成人的调査中发现, 膨胀纹是最常见的皮肤状况, 占了68 .4%;此外,其出现的比例和肥胖的程度也有相关性。

在分辨肥胖或其他次发性原因, 如库欣氏症所造成的膨胀纹上,可看到由肥胖引起的纹路较浅较窄,且萎缩的程度较轻。

虽说膨胀纹在肥胖者或体重曾迅速增加的病人身上较常见,膨胀纹亦可在少数神经性厌食症的病人身上发现。

临床上无法区分神经性厌食症和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膨胀纹;另外,在肺结核或伤寒等恶病质状态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有膨胀纹。

膨胀纹也会出现在身高、体重及肌肉质量快速成长的青春期,而根据文献报告,青春期的人整体出现膨胀纹的比例大约有25 - 35%。

同样地,膨胀纹也常在健美选手的肩膀和腋下出现,即使这些人并没有使用类固醇。

怀孕

在怀孕期间出现的妊娠纹是膨胀纹的一种,正确的发生率目前尚未有定论,但大部份的研究认为,孕妇出现妊娠纹的发生率大约在50 - 90%之间。

最常被影响的部位包括腹部、乳房和大腿,这也造成出现妊娠纹的妇女极大的焦虑。

一开始认为母亲原本的胖瘦程度或孕期体重增加的幅度是妊娠纹的危险因子,但目前的研究证据和这个观念有冲突。许多学者已经放弃机械张力这个理论,因为无法找到怀孕期间腹围的增加和妊娠纹形成的关系。

一项研究显示,个人乳房或大腿是否有膨胀纹、家族史和种族在统计上可以有意义地预测妊娠纹的产生。研究也发现,血浆中松弛激素的浓度和妊娠纹的发生率有关联性,较正常值低的松弛激素会降低结缔组织的弹性,而使妊娠纹形成的可能性上升。

研究显示有妊娠纹的怀孕妇女在妊娠36 周时, 血浆中松弛激素的浓度较没有妊娠纹的妇女低;然而妊娠纹的严重度和血浆中松弛激素的浓度没有相关性,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讨论。

妊娠纹的预防

市面上有各种标榜能有效预防妊娠纹的药膏,但这些产品的效果都缺乏有证据力的文献参考。

坊间有一些传闻建议用椰子油乳液或橄榄油或其他种类的油脂涂抹可以预防妊娠纹, 然而许多有控制组的研究皆证实, 局部按摩并没有效果,亦不推荐作为预防的方式。

有数个研究,包含双盲、随机分组或有安慰组的实验, 也发现局部使用椰子油并不会降低妊娠纹的发生率。

最近一篇考科蓝(Coch rane) 的回顾文章也支持这些研究结果,认为没有任何局部使用的配方能有效预防妊娠纹的有效证据。

另一方面, 一些保湿霜,如含有雷公根(Centella asiatica) 萃取物的及含有玻尿酸的霜,都有助于降低妊娠纹的发生率。

皮质醇增多症

皮肤上有过多皮质醇可能出现的影响,包括青春痘 、多毛症、皮肤萎缩、黑色素棘皮症、瘀青、色素改变, 以及最惊人的:腹部紫色条纹。

造成过多皮质醇的原因包括内因性的下视丘- 脑垂体- 肾上腺分泌异常,或是外因性的如使用过多的局部或全身性类固醇。高类固醇会使纤维母细胞的代谢增加,并降低胶原蛋白在真皮层中的分布, 导致结缔组织的结构不稳。

高皮质醇所导致的膨胀纹大致上是紫红色、较粗大且大范围分布于腹部、弯曲处及皮肤对磨处( 即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腹股沟、臀沟、乳房下)。不同于皮质类固醇所造成的其他皮肤状况, 膨胀纹在停止使用类固醇或解决潜在疾病后依然不会完全消失。

治疗

虽然膨胀纹会随着时间淡化,但若不治疗则几乎不会消退。即使积极治疗,通常只能达到改善的效果,很少能完全消失。

大部分的情况下, 在一开始活性期处理可以达到显著的进步,但一旦膨胀纹进入成熟稳定的阶段, 它们对治疗则几乎没有反应, 通常难以期待处置后的结果。

至今,依然没有哪一种治疗方式对改善膨胀纹外观都有效。第一个被证实可以信赖的方式为tretinoin cream (第一代外用A 酸乳膏),尽管结果不尽相同, 其他的外用药膏、雷射和光疗、电波及其他的治疗也都曾被应用。

注:相关治疗方法请遵医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