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问诊理要•百病问诊“六要”•汗

 四圣医苑 2023-06-05 发布于广东

临证问诊理要

目前,中医临证问诊,一般以明代张景岳先生的“十问”为指导原则。“十问”即“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是,为什么要问这些内容,换句话说,这些症状体现什么病理,这个问题并没有清晰而准确的答案。黄元御先生的《素灵微蕴》有“问法解”一章。但是,正如先生于该章章末所示:“问法在于善解。解极其彻,则问致其详;不解者,不能问也。”该章的内容重在阐释症状之“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先生的想法是,学人如果能够做到“解极其彻”,自然就知道怎么问,因此,没有明确告诉学人,问法该是怎样的“一二三”。

本文结合《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和《素灵微蕴·问法解》,说说问诊的主要内容。

一、百病问诊“六要”

除外伤之外,百病不过外感和杂病两大类。两类病要问的共性要素有六个,即“汗、渴、眠、纳、便、溺。”那么,这六个要素,具体问什么?目的是什么?看下文。

(一)汗。一般问“有无?多少?部位?

“汗”的问题,从六经来讲,主要是了解“足太阳膀胱经感风感寒?足少阳胆经是否血热?足厥阴肝经是否抑郁?”的问题。(其实就是笔者所称的“辨逆”。参拙作《四圣的心源是什么?——四圣医学导读》)

1.外感。

(1)“有汗”。首先,“有汗”意味着体表毛窍能开,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必用麻黄等辛开表药。除非,汗出不畅、汗出而喘或汗出而唇舌仍然绛红。另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是“头汗”,汗只是出在头上。《伤寒论》有几处“头汗出”的条文,病机一般是中焦湿阻而相火逆升,但笔者对于“头汗出”之证,一般并用解表之法。中成药如夏桑菊颗粒+藿香正气水,虚人酌加理中丸0.5-1粒。

其次,外感“有汗”,如果并见“发热”。这种情形意味着血热而相火蒸泄,必须用金银花,或夏枯草,或连翘,或白芍乃至黄芩等凉血药(“无汗”而“发热”,未必是芍药证。如唇舌不红,“无汗”而“发热”者,只是寒邪束表而已。其时往往并见“恶寒”)。这种情形,通常是《伤寒论》的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这种汗的特点,第一是不会象运动后那样,量特别大,而是不多不少地往外冒。第二是持续出。第三是出在腰部以上,相火炎上的缘故。有时手掌也可以有。如果平时体质还可以的人得了此证,1.5倍说明书量的桂枝茯苓胶囊服用就可以了;体质稍虚的,加理中丸0.5-1粒。如果是腿脚也有汗,此时通常将并见小便黄,宜加金钱草颗粒,一并清泻膀胱郁热。

所有汗出过多的情形,均宜酌用生脉饮(党参方)。

(2)“无汗”。外感“无汗”,意味着体表毛窍不开,必定是麻黄证(无论是麻黄汤证、大青龙证还是麻连赤小豆证,均需麻黄。后世用苏叶或薄荷、浮萍等代麻黄),此时通常并见“恶寒”。恶寒(或恶风),必定是桂枝证(却未必是麻黄证。如有汗并略觉恶寒,不能用麻黄类药),阳郁不达的缘故。平时没有中焦虚寒或湿热过旺之人得这种病,通常是《伤寒论》的太阳伤寒麻黄汤证。“恶寒”不是特别严重的,用苏叶代麻黄;“发热”严重,可用浮萍代麻黄。

2.杂病。

(1)“有汗”。从“汗”,到“杂病”,再到“有汗”,层次还未完,读者不要觉得繁琐,有些东西三言两语是说不完的。杂病“有汗”,先分日夜;日间分多少,夜间分冷热。

日间汗多,一般是肝木不升而抑郁动风,风动疏泄之汗。这种汗,可以手脚都有,并且可以非常多。曾治一例年轻女性,自称“手脚出汗,象没拧干的衣服在竹竿上滴一样。”这是体内的肝风,象甩干桶运作一般,把津血甩出来了。风动疏泄的汗,往往是冷的;相火蒸泄的汗,必然是热的。

日间汗少,但是持续出。这个一般是阳虚之汗。所谓“阳虚”,其实是左路肝脾肾的问题。左路阳升不足,因此上焦“阳虚”。世俗的“阳虚”,有指脾阳,有指肾阳,通常指肾阳。只是,如果只关注“肾”而无视肝脾,治之难效。

日间一般没汗,但“动则汗出”。这种汗的直接病因也是风动。其病机是阳郁难升,动则耗阳;阳耗更加难升,因此抑郁而动风的缘故。世俗有人认为是气虚不敛。其实,所谓“虚”的“气”是卫气,肺主卫气,可认为“卫气”即“肺气”。因此,无论是从“卫出自下焦”(《灵枢·营卫生会》)的角度讲,还是“脾气散精,上输于肺”(《素问·经脉别论》)的角度讲,根原都是左路阳升不足。此等证,肝木不达而抑郁动风是直接病因,深层病因往往是脾弱肾虚。

夜间的汗,指睡眠期间的汗,俗称“盗汗”。病因在于“阴”。但分“阴虚”和“阴盛”。阴虚常见于小儿。常并见踢被子等现象。这是阴虚而阳不敛藏,可以在不滋长中焦湿气、影响枢机运转的情况下补肾水,让肾水足以“吸收”上焦阳气,同时略兼敛阳和清热就可以了。这种汗往往是热的。

夜间的汗,也有冷的。结合舌面,尤其是舌根、舌中后部的白厚苔,以及经常怕冷,身体无热象(如上火)等症状,那么,这种冷汗必然是附子证。暖肾水补肾阳之法不可少。

(2)“无汗”。杂病“无汗”,不必考虑表闭的问题,反而应当了解清楚,到底只是普通的“不怎么出汗”,还是“即便一定量的运动,都不出汗”。杂病“无汗”,通常是血虚,以及相火弱。如果是一定量的运动都不出汗,更加需要了解是否血虚。可结合望诊,看看唇舌是否明显泛出淡白色,女性可问问经期的经量是否正常。如果没有血虚的症状,那么可能是外感表闭,持续不解。后者的情形一般并见“恶寒”,无论患者的感觉是明显还是不明显。生来就是卫气旺而表闭太过的人,少之又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