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焕明(湖北阳新)
芒种是科学的
也是自然的
当布谷鸟一声更比一声动听
仲夏的阳光就像变戏法
将麦子由青绿变成了金黄
这时候,麦田是一方二维码
被汗水擦亮的镰刀
扫一扫
饱满,丰收,喜悦
都自动的归入了收藏
牛拉犁的造型是一种科学
犁浪是一种自然
收与种在蓝天下快节奏切换
用农谚书写的大数据
在阳光中熠熠生辉
郭万振(河南杞县)
藏在地下的日子太久
你和希望一起钻出
使劲的呐喊
叫醒树林和世间
每一声吟鸣都高过岁月
在风雨过后的树梢
把自己定格成一个标本
夹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李鲁燕(山东夏津)
田埂是最好看的线条
它们将土地笔直地
切割成各种颜色的几何图案
大片金黄的是即将成熟的麦子
碧绿和葱绿的
是棉苗和各种正在生长的蔬菜
我们在田间路过,小路到处枝蔓交错
最深的那条将村子和田野紧紧相连
我想把它形容成人类的脐带
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确切
但我确定几天后人们要顺着这些小路
将金色的粮食一一收割
“四月芒种前,五月芒种后”
这是小时候父亲教我的谚语
尽管没有一块土地属于我
但对于夏风中蓬勃的麦浪
我仍愿意忽视它尖锐的芒刺
强烈贪恋着它妥帖的麦香
靳玲(江苏镇江)
初夏乡村田埂,麦香急吼吼地飘来。
麦田金光闪闪无涯,是夕阳浸透麦子,还是麦子染黄了夕阳,或兼有,迷人眼。
我漫步田边,喜悦如涟漪自心漾开,少年事亦如涟漪漾开。
儿时,我们几个小伙伴站在春尾巴盼夏,最盼那麦粒成型后,向前拱拱,浆水饱胀,麦粒往硬实跑,途中却还软和,一捏奶水似的浆黏黏稠稠,这时最甜。
我们捂着怦怦跳动的心,站在一眼望不头的麦地前,银针似的麦芒,被阳光裹了一层又一层,那个晃眼啊,连我们的心都摇晃着。
再往下看,麦穗,比划一下,有的跟我们小手一般长,有的则不然,长得太猛,超过我们的小手。
我们心里那个痒呀,猫抓似的呢。
最抓我们心的是那些穿着黄斑点套着绿斑点外衣的麦粒,它们可暖心了,紧紧地靠在一起,谁也不离谁。
不知是谁的小手,颤抖着摘下一穗,那麦穗冷不丁地离开麦秆,成了孤孩儿。
不知又是谁倒吸口凉气。
那只颤抖的手捏着麦芒,把麦穗放在手心,慢慢地搓,麦子没熟透,麦芒也柔软。
我们的目光集中在那双手上。
搓呀搓,摊开手,轻轻吹口气,纷纷扬扬的“小衣裳”飘向四周,不知飘到哪个角落。
红通通的掌心,麦粒晶莹清秀端坐着,捏起一粒,放进嘴里,伴随着一声甜,手指纷纷捏麦粒,放进各自嘴里,甜,真甜,真是甜啊。
多日的期待和欢喜,被层层堆叠,填塞着,从心里往外溢。
那晚我喜气洋洋地回到家。
我妈笑眯眯地看着我,摘掉我嘴角的麦粒屑。
晚上吃过饭,我妈牵着我走到麦田,月光下麦田绿波荡漾。
我妈耳朵贴着麦穗,我也耳朵贴着麦穗,不知它们说着啥悄悄话,我能听见窃窃声,又好像是嘶嘶声,还哼着歌呢,麦穗会唱歌。
我满脸的惊愕,控制不住心鼓咚咚。
我妈问,声音好听吧?我使劲地点头。
我妈若有所思地说,它长大了,长结实了,声音更好听。眼睛睁大,我妈的话,一圈圈乐谱,印在我心里。
我知道了麦穗能发出声音。
麦田无涯,麦穗在阳光下晃人眼,麦芒如针,扎得我们心颤栗。
我们几个小伙伴,静静地听麦穗发声,好像听见麦穗的窸窸窣窣声,它们在干啥呢?麦穗在哼小曲呢。
我们的小脸鼓胀着,红到腮膀。我们屏息凝神,麦穗啪啪响,小伙伴们欢呼雀跃。
麦穗声声,我欢乐的童年。
胡珍玺(山东青岛)
小满已满
麦香在田间氤氲
蛙声
以唐诗或宋词的韵律溢出池塘
小荷探出水面
侧耳谛听蜻蜓的跫音
为立夏针灸过湿寒症的麦芒
在与镰刀的争锋中落败
爷爷抓起月光披在身上
急急地走向芒种
马洪涛(江苏苏州)
每年芒种,布谷鸟操着流利的方言
向异乡的我讲述藏匿在六月的往事
木门虚掩,阵阵咳嗽声擦亮黎明
一把镰刀搀扶着父亲的背影走向麦田
把鸡啼和犬吠留在身后
烟囱上空,几枚星星眨了眨眼睛
厨房里,围裙搂着母亲的腰肢
面团蓬松,仿佛挂在她眉梢的一抹白云
擀面杖来回滚动,把凹凸的日子
碾压成一个大大的葱油饼,厚薄均匀
麦芒,一针针
将这些画面缝合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有多少声布谷鸟的鸣叫滴落
就有多少次的心跳加速
随着滚滚麦浪起伏,不息
云鑫(江西高安)
六月举起金黄的旗帜
而我和麦子一起
趟过季节的关口
蝉声是暗语
耳呜关闭在麦子的体内
大地身负闪电的重创
雷声告诫人类
关照麦子
犹如关照自己的青春纪事
月光来拜访麦子的
沉寂
太阳反复强调
我们应该走在雷雨的前面
麦子的伫立
不是风景
芒种里有一声呼唤
麦子熟了……
(已载6月6日《德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