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只读一本书 · 8平米的房子小吗?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正午文化 2023-06-05 发布于辽宁

“也许八平米在
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
但它能够让你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身居八平米,坐拥全世界。吉井忍“八平米”经济学,展现都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献给将要创建新生活的人。
八平米是生活的原点,东京整个城市则是生活的延长线。物质与精神的断舍离,带来经济空间和身心自由。
吉井忍的“八平米”经济学,为每一个身心俱疲的现代人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珍惜此时此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你所需要的舒适感和归属感,赋予明天继续生活的活力。
没有厨房、冰箱、洗澡间、洗衣机,如何在八平米房间自在过活?都市新型“蜗居”生活,东京深度探索指南。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
便捷舒适的公共空间、生机勃勃的多元文化、热情活力的市井生活,你的“小”不成问题,因为外面的世界足够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深入城市细部拜访“附近”,讲述东京平民故事,看见真正的普通人。孤独的城市里,人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
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也许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地去享受当下。


1996年,20岁的吉井忍通过中国政府的奖学金来到中国留学一年,由此,开启了一段特别的旅程。大学毕业后,她没有找固定的工作,而是穿梭在便利店、餐厅、酒吧打工,也曾做过上班族,但很快就对“螺丝钉般”的日程感到厌倦。
她去过欧洲,又回到日本,去了马尼拉,然后又到了中国,先后在上海和北京生活,结了婚,又离了婚。法国的农庄,德国的旅馆,马尼拉的商务公寓,上海的老房子,北京的毛坯房,与陌生人合租过,在同事家蹭住过,她先后住过的房子大概有30多处。对于自己的经历,自嘲式的说道“滚石上不生苔藓,搬家多不能聚财”。


“离开日本二十年后回国的四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如何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
在大众眼里,吉井忍的文字里体现出了一种文化人的生活常态,她写自己生活里的一饭一蔬,写颠沛流离里的文化见闻,也写市井生活里的点滴确幸,让人感受到了一地鸡毛之外的精神放纵,所以,有人说她的作品非常治愈,因为能够让人从物质上不那么如意的日子里窥见到精神的安宁。


正是因为有强大的精神力,吉井忍并不惧怕世俗眼中的“倒退”,她历经海外游学,工作,结婚到离婚,时隔二十年回到东京,四十余岁,独自一人租住在一个八平米的房子里,依然坦然和自得,并把此时的际遇写进了一本图书——《东京八平米》。
八平米在日本被称作四畳半,旧称为畳席,四畳半是日本建筑汇总最为标准化且最小的居住单位,传统建筑的茶室规格也是四畳半。因为空间有限,四畳半里没有冰箱、洗衣机与洗澡间,她需要去钱汤或健身房洗浴,到投币洗衣房里洗衣,买东西前也需要好好考虑——最好能买到一次性吃完的食量,以免放置太久浪费食材,水果只买可以常温保存的苹果、橘子、西柚,蔬菜以卷心菜、胡萝卜、茄子为主。她冬天吃水果最多,因为冬天水果放几天也不会坏。


然而对于吉井忍来说,这种生活仿佛回到儿时的世界,只是没有了当时的“背德感”。一个人玩也没人说,忙着做家务、工作、做菜吃饭、练体操或听音乐,可谓真实版“过家家”,不知不觉一两天就轻松过去了。
虽然只住在八平米的蜗居,但仍然能充分的沉浸体验东京这座多功能而宽容大都市的文艺感和烟火气,买下同事好看的摄影作品,看二连场的文艺电影,收听深夜电台,和凌晨三点营业到早上八点的喫茶店、筑地鱼市场的喫茶店建立奇妙连结,与荞麦面店老板娘互诉心情。


“八平米的四畳半是我目前生活的原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至少可以让我安眠、烹饪三餐,我感到知足。这是搬了这么多次家之后得出的结论,只要能够保持基本的卫生条件(包括采光和通风)以及健康需求(包括噪音小和空气质量好),房间的大小或装修好坏和你的幸福指数没有太大的关系,更重要的反而是人际关系和你的行动力。四张半榻榻米的面积,也是日本茶室的标准面积,据说茶室含有时间和空间的一切,那还需要更大的房子吗?辗转三十多个房间之后回到这个原点,虽然全靠偶然,但有时候也觉得是必然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对其的定义,它不指实际面积,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块地方。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也许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地去享受当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