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点心理学1717:欲爱还恨几十年父子纠葛终成遗憾案例解析

 新用户74122060 2023-06-06 发布于河南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不惑之年的刘先生,与父亲二十年的矛盾,始终未能完全化解,最终成为终生憾事。

问:你们父子主要存在情感互动问题,由于你们交流和有效交流很少,你觉得与父亲的关系,为什么存在难以释怀的矛盾,答:我很想爱他,到最后却会恨他。

问:任何一个正常的儿子,都会有与父亲重归于好的愿望,答: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父子很少交流沟通。

问:其实你们都是爱对方的,都想表达这种爱,但最后都没有机会和勇气表达,总是阴差阳错地错过了很多,可以沟通交流的机会,答:确实是这样。

问:你对父亲的感情是怎样的,答:几十年来,总感觉父亲对不起我,直到父亲被诊断为肝癌,医生说时日不多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爱父亲的。

问:你与父亲的关系是否由此而缓解,答:当我赶回家看望父亲时,但却被父亲无情地拒绝了。

问:这是因为父亲没有作好面对儿子的心理准备,也是父子失去了一次宝贵的重归于好的机会,答:是这样的。

问:父亲恨儿子二十年,病了还是不愿意见儿子,可能父亲会觉得,你现在去看他是多余的,答:应该是这样吧。

问:青春期孩子的父亲,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攻击,从而完成独立的社会化过程,并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任务。答:知道了。

问:一般来讲,青春期孩子的反抗心理是有惯性的,如果没有打破这种惯性状态,他们就会以固定的思维和刻板印象,认为父亲就是那样的不可理喻,答:明白了。

问:作为儿子,这时不应该因为父亲的拒绝,就离开父亲,而应该留下来,默默地为父亲做一些事情,就有可能使父子重归于好,答:知道了。

问: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可以发挥一些有益的作用。失去和好的第二次机会就是,当母亲告诉儿子,父亲已经是肝癌晚期时,儿子在遭到父亲拒绝后,反而长时间出差照顾生意,答:是的,我确实做得有些过分。

问:当儿子带些礼物看望父亲时,也是希望表达和好的愿望,但在父亲眼里,你从来没有照顾过父亲的情绪,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所以你在最关键的时候,又回避了父子交流的机会。

问:错失第三次父子重归于好的机会,是母亲打电话说,父亲说起你时,一晚上都没有睡,你过来吧,父亲想你。最后你没有回应,直到父亲去世也没有看到儿子,留下了终生遗憾。

问:你对此事始终难以释怀,答:是的,我觉得对不起父亲,我不知道父亲临终前还是想见我的。

问:其实父亲当时的表达很不充分,他不善于表达,如果当时他亲口对你说,非常想见你最后一面,你肯定会主动去见父亲的,答:那是肯定的。

问:由于母亲的传话不是很清楚,你会认为只是母亲的客套话,从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了今天的遗憾,答:是这样的。

问:该事件说明你们父子,都有很强的封闭意识,都在用自己的想法去想对方,结果都想错了,最后父亲去世了,也没有完成父子重归于好的心愿,答:是的,原因主要在我,我不会责怪父亲的。

问:你说的很好,我们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共情理解对方,类似的误会悲剧就不会发生,答:明白了。

问:如果你觉得对此事,还是不能完全释怀,可以采用空椅角扮技术,进一步释放内心积压的情绪,答:明白了,谢谢老师指导。

首席心理专家,北大医学部在职研究生,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治疗师,资深主治医师,从事医学病理心理学专业四十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