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探源

 森林一叶 2023-06-06 发布于湖北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约占90%,其余有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土耳其族等。科索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一个难题,至今在许多争端上仍难辨是非。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探源

科索沃位置

一、科索沃的先民

历史上科索沃的先民为巴尔干半岛的伊里利亚人,如今的阿尔巴尼亚人就是伊利里亚人的后裔。如今有很多人说科索沃是塞尔维亚文明的发祥地,是第一个塞尔维亚王朝的中心,是斯蒂芬·杜尚大帝的故都。没错,这确实是如今塞尔维亚人的说法,但是在前南时期并没有这种说法。

在公元6-7世纪,作为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经过拜占庭皇帝的允许,移居到了今天希腊萨洛尼卡地区,该地因此得名斯尔比加(srbijia,即塞尔维亚的希腊语读法)。但由于塞尔维亚人并不喜欢这里,于是向拜占庭皇帝乞求新的定居地。最终定居在利姆河和皮瓦河之间。并且在这里发展成了一个雏形国家,该地位于如今塞尔维亚、波黑和黑山的交界处,与科索沃无关。公元九世纪,这个雏形国家又在拉什卡(如今科索沃以北,塞尔维亚境内)形成了一个新的中心,出现了第一个塞尔维亚奈马尼亚王朝。

二、塞尔维亚人进入科索沃

1180年,奈马尼亚趁着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一世去世向南扩张,塞尔维亚奈马尼亚王朝占领了科索沃—梅托希亚,这是塞尔维亚人第一次进入科索沃。塞尔维亚人的到来使大批阿族人逃到科索沃西部与阿尔巴尼亚交界的山区,以致于阿族人口在科索沃只占2%。此后王朝的中心仍在拉什卡和克鲁舍瓦茨等地,并不在科索沃境内。在14世纪中叶,杜尚大帝把版图扩张到了空前规模,从多瑙河到爱琴海,今天希腊和阿尔巴尼亚的大部分地区都包括在内。杜尚大帝去世后,帝国解体,塞尔维亚各王公割据一方,而以克鲁舍瓦茨的拉札尔大公势力最强,而统治科索沃的是拉札尔的女婿布兰科维奇,一直到土耳其人的入侵。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探源

曼努埃尔一世

三、奥斯曼帝国吞并塞尔维亚

1389年东正教历6月15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苏丹穆拉特的统帅下入侵塞尔维亚,拉札尔大公率领各路联军在科索沃与其展开恶战。塞尔维亚贵族米洛什诈降,并趁机刺杀了苏丹,奥斯曼军队一度发生骚乱。但苏丹之子继位后,立即稳住阵脚,最终大败塞尔维亚军队,拉札尔大公被俘虏后遭杀害。从此,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人长达500年之久。由此可见,科索沃在中世纪并没有成为塞尔维亚王朝的统治中心,更谈不上是塞尔维亚人的发祥地,但不可否认科索沃在塞尔维亚人历史和民族感情中的地位。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探源

科索沃战役油画

四、塞尔维亚人出走

此后,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曾一度离开了这里,关于其离开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统治这里时,一度采取了宗教宽松政策,于是在1559年在科索沃的佩奇恢复了东正教大总主教区,完全由塞尔维亚教士主持,其辖区几乎囊括了前南的所有地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佩奇大宗主教成了塞尔维亚民族精神的象征。佩奇大总主教通过教士把散居在奥斯曼帝国的塞尔维亚人联合为一个整体,促进关于塞尔维亚民族统一的思想,成为“大塞尔维亚主义”的策源地。在1683-1699年奥土战争期间,佩奇大总主教号召塞族相应奥地利,在土耳其人卷土重来之后,佩奇大总主教率领不愿臣服土耳其的塞族人离开故土,一直迁往了匈牙利。

另一种说法是土耳其人为了在科索沃推行伊斯兰教,对这里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皈依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收取高额的税收,如果改信伊斯兰教则不上税。面对这种不公平的民族宗教政策,两个民族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阿尔巴尼亚人选择改变自己的信仰,接受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而塞尔维亚人则选择坚持信仰,离家出走,一直迁往匈牙利境内。走出者留下的土地和房屋被土耳其统治者分给了改变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同时将生活在阿尔巴尼亚的阿族人迁入科索沃,因此,科索沃的阿族人口迅速增长成为了该地主要的民族。

五、夺回科索沃

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获得完全的独立,1882年成立王国,其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1912年,巴尔干国家联盟推翻了土耳其的统治,塞尔维亚时隔500多年后再次夺回科索沃,并得到伦敦会议对其科索沃主权的承认。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阿族人欢迎奥匈帝国对塞宣战。可是一战结束后,科索沃的大部分土地划归给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并于1918年第一次形成了一个叫作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后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在南斯拉夫王国,塞尔维亚人掌管着政府和军队的大权,他们对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采取了歧视、迫害、驱赶等一系列的打击、报复手段。这样一来,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仇恨更加激化,阿尔巴尼亚人要独立的想法与日俱增。这一时期,科索沃的阿族人口比例迅速下降,失去了主体民族的地位。

六、再度失去科索沃

二战期间,1941年南斯拉夫被轴心国瓜分,科索沃又被德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占领。意大利将其占领区与阿尔巴尼亚合并,建立了“大阿尔巴尼亚”。阿民族主义者对此感到格外兴奋,奋力抵抗塞尔维亚军队的进攻。1943年9月,阿尔巴尼亚共产党领导召开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成立人民政权,同时决定将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此项决议遭到南共的坚决反对。

七、南共解放科索沃

1944年11月,南人民军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阿族起义者建立军政府,遭到南人民军镇压,塞尔维亚重新取得对科索沃的控制。1946年,科索沃正式成为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称“科索沃—梅托希亚自治省”。塞族对阿族的亲法西斯分子的大规模清洗,这就出现了一定的过火行为,民族矛盾又进一步激化。

八、铁托打压“大塞尔维亚主义”

在二战后,铁托曾设想以“巴尔干联邦”的形式彻底解决巴尔干半岛上的民族问题,这样一来,科索沃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但斯大林对此坚决反对,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来是因为斯大林不希望铁托以组建巴尔干联邦壮大势力,从而能够与苏联抗衡。二来,是因为战后苏联的对外政策是想采取与美西方合作的方式,保证自己通过雅尔塔体系所获得的利益,铁托这样的举措势必会引起美西方的干预,从而导致苏联失去已得的利益。也正因如此,不听话的铁托被斯大林开出了教门。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探源

铁托

苏南分裂后,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的联络也随之中断。这更加让科索沃的阿族感到不满。但不同于南斯拉夫王国的是,南斯拉夫联邦的初期领导人除了兰科维奇之外,都不是塞尔维亚人,铁托和巴卡里奇是克罗地亚人,卡德尔是斯洛文尼亚人,德克拉斯是黑山人。这样的领导结构势必有利于压制“大塞尔维亚主义”。尤其是1966年对兰科维奇集团的打击非常严厉。为了缓和民族矛盾,1974年的南斯拉夫新宪法赋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权,科索沃因此享有同共和国相差无几的权利。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探源

科索沃在南联邦时的旗帜

九、铁托去世后,科索沃持续动荡

1980年铁托去世,被打压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重新抬头,加之南斯拉夫经济普遍衰退,政治、社会生活动荡不安,民族问题再露锋芒。1981年科索沃爆发示威,要求建立科索沃共和国,但遭到塞尔维亚的镇压和肃清。90年代前5年,阿族人在鲁戈瓦的领导下采取非暴力形式抵制塞尔维亚的统治,希望由此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并获得独立。但1995年波黑战争结束时“代顿协议”所许诺的“南斯拉夫境内不再许可边境变化”令科索沃民众对和平独立的希望感到渺茫。

“科索沃问题”的历史探源

1980年5月4日,铁托去世

阿民族极端主义分子武装独立的主张因此开始得到越来越多阿族人的支持。阿塞之间的武装冲突升级成为有关国家军事干涉的借口。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因为南斯拉夫拒绝签订有损其国家主权的“朗布依埃协议”,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对南实施空中打击。轰炸78天后,在俄罗斯的调停下,科索沃问题重新回到联合国的权限中。

十、联合国的决议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1244号决议,使科索沃一直处于联合国的托管之下。2005年11月,科索沃未来地位谈判正式启动,但因各方分歧较大,多轮谈判均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2007年8月,欧盟、美国和俄罗斯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授权下,启动新一轮会谈,谈判仍以失败告终。2008年2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紧急会议,讨论科索沃局势,但依然未能打破僵局。

十一、科索沃宣布独立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在首府普里什蒂纳举行特别会议,议员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科索沃独立宣言,单方面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共和国而独立。科索沃的这一举动,不仅损害了塞尔维亚共和国主权,而且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和撕毁联合国安理会第1244号决议。它的独立,具有强大的国际政治溢出效应。它既是一个国际法问题;又是一个国际伦理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现实利益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