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蒋介石约见贺龙,结束会面后,蒋介石浑身冒冷汗,瘫坐在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6-06 发布于日本
1937年,蒋介石约见贺龙,结束会面后,蒋介石浑身冒冷汗,瘫坐在椅子上对亲信说:“这个人很可怕,我以后再也不要见他!”

蒋介石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早期受到孙中山赏识而崛起,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他接任领导国民党,一生不可谓不波澜壮阔。要论能让他畏惧的人却只手可数,贺龙就算是其中一个。

贺龙的骁勇善战和赫赫功绩即使不多言,人们心中也明白。贺龙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征战一生,除了令敌人闻风丧胆,就连蒋介石见了他都觉得胆寒。他与蒋介石的唯一一次会面就令蒋浑身冒汗,在他走后更是瘫坐在椅子上,对亲信直言“这个人太可怕了。”后续再有和贺龙见面的机会,蒋介石都摆手说不要见他。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决定放下内部的矛盾,先一致对外,共同抗日。贺龙任八路军120师的师长,在第二战区将领会议上,蒋介石问他部队的装备如何?贺龙抽着烟说:“装备不好啊,我们没有好的武器,枪也是光的,枪上都没有刺刀。天冷连大衣帽子也没有,子弹更是少得很。”

这倒不是刻意迷惑对方,而是当时的共产党队伍确实条件艰苦,大多数人都是从贫民发展的,什么都缺,缺钱缺人也缺武器。

蒋介石表示确实挺困难,而后又语气直转,“民国16年,你放着好端端的军长不当,怎么去南昌当了共产党?”蒋介石这么问他是有原因的,几年前,他给出十分丰厚的条件拉拢贺龙,几次派人去和贺龙谈条件,却都被贺龙强烈拒绝了,因此一直记挂着。

蒋介石自认为给的条件丰厚,国民党才是贺龙更好的去处,因此对于贺龙的拒绝格外不敢相信,耿耿于怀。

但贺龙拒绝也有原因,他出生湖南乡村,从小就和三个姐姐贩盐为生,参军后十多年来见多了人民的苦难,他觉得国民党一盘散沙,军阀割裂,有权有兵的人都满眼利益欺压民众,这样的政府是办不成革命的。

这种消极的思想在接触共产党后逐渐转变,1926年,贺龙率军北伐,周恩来委派周逸群等人来到贺龙所在部队,这次交流让他见识到了共产党拥有的团结力,后来贺龙被何健等人联合针对,也是秘密加入共产党的吴玉章帮助了他。这让贺龙深深意识到只有跟随共产党才有革命的希望。

他几次向周逸群表示希望加入共产党,但因为时机不成熟,他并没有被共产党接受。这之后贺龙多次向共产党示好表态,他也在多次接触中更加了解了共产党的理念和信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目标,这也让他愈发坚定了靠共产党解救中国的心。

当时军阀林立,各个势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或者扩大地盘都在招兵买马。而同样正在扩大势力的蒋介石也想拉拢贺龙,尤其是贺龙在北伐左翼战场立下战功显赫,这更让蒋介石希望能将他纳入麾下。

蒋介石派出秘书长李仲公游说,后又用丰富的条件诱惑,但贺龙坚定追随共产党的决心,每一次都很强硬地拒绝,甚至还关押了游说他的秘书长,又威胁蒋介石派来的人,蒋介石见贺龙意志坚定,他手上又有部队,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了招纳。

贺龙的决心被共产党看见,接纳了他。之后任命贺龙为南昌起义军总指挥,南昌起义失败后,蒋介石还悬赏十万大洋买他的头颅。贺龙是个率真豪迈的人,面对失败和危险,很乐观的说:“那我还掉价了嘛,之前他想招纳我,又是大洋又是送工厂,又是给职位,现在怎么还降价了?”

他并不畏惧蒋介石的威胁,反而更加觉得自己放弃国民党是正确的选择。南昌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贺龙退缩,第二年,贺龙带着部队回到家乡,继续武装起义。他不怕失败,也不怕困难,始终相信共产党会成功。

这是他多年南北闯荡的阅历分析来的,他见惯了吃苦的百姓,也知道国民党领导下的人民过不上好日子,他对比各方势力,还是相信共产党的领导。

这次会议见蒋介石当面问到此事,贺龙一开始还平淡地说:“是政见不同罢了,没什么好说的。”

蒋介石吃了冷场,随口一问:“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云卿你家里可好?”(云卿是贺龙的字)

这句话一出他就后悔了,因为贺龙的家人就是死在国民党手里,这话完全就是在戳他的痛处。

贺龙听到这个问题突然愤怒起来,死死的盯着蒋介石“家里怎么样?房子嘛,不知道被烧了多少遍,人嘛,也都被你们杀光了不是吗?也就剩我一个拿枪的了”这样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以贺龙无论如何不可能被蒋介石拉拢。

这时的蒋介石已经后悔不已,恨不得没说过刚刚的话,被贺龙盯得直冒汗,赶紧说了几句齐心抗战的话,结束这次见面之后,蒋介石再也不敢见他,哪怕有能见面的机会,他也直摆手说自己不要再见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