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兮·古今》——素白茶·人记(五)

 桂枝白芍 2023-06-06 发布于浙江

欢迎各位点击左上方“不倦草堂”加关注

     1349  字

        

5   min

《兮·古今》——素白茶·人记(五)

以往每期会介绍一位茶人,本期却想写一写关于一群茶人的故事。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是安吉白茶的原产地。据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记载:“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安吉县志》),在安吉有野生白茶树,其嫩叶纯白,主脉微绿,后经过人工扦插、引种,繁育为现在众所周知的安吉白茶。

从望见墨黛远山,到慢慢走近它们,青山绿水的秀丽景致依然宛如画儿一般。这也应该是每位茶人如痴眷恋茶山的原因之一吧,自己虽不是画中仙,但完全可以亲身感受到“梦游仙境”的愉悦呀,于是大家年年乐此不疲。

每片茶园两旁皆有大树耸立,清晰而富有生机,它们是小山坡上那一株株满生绿叶的卫士,有了这样的有利的保护,纵然是绿叶也可生出“花容月貌”。未下雨的日子里,灌溉水流便顺着管道有序流淌,伴随土壤无私奉献出的从去年夏末到冬末累积地满满养份,从根到梢,从脉络直达细胞,滋润每一片叶,如此,“娇艳欲滴”也就不再是花的专属名词了。

伴着春日暖阳,叶片舒展身体,与世人展示草木的灵慧,相对其他植物或者动物来说,茶与大自然更加心有灵犀。自古以来,国人对春茶的追求,除了追求春茶的鲜嫩更是因它的“能量满满”。曾有唐代齐己咏茶十二韵》中说: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在我国茶文化历史中相对最早登场的绿茶,明前更鲜嫩,雨前更富营养,既是大自然的馈赠,又怎可辜负了?

因为年初时疫的影响,今年安吉的开山茶是比以往收的晚了些,外加近几日天气愈渐暖和,茶叶生长速度非常快,几乎一天一个样儿。为了不耽误明前茶的制作,霎时忙坏了采茶的阿姑们。站在远处望过去,穿着鲜艳衣裳的阿姑们就是碧色茶园里一朵朵灵动的花。她们戴着大沿遮阳帽斜挎着茶篓子,手指迅速捻下眼前于采摘标准中相对合适的芽,再把芽儿丢进竹篓子里……如此动作重复,偌大一片茶园,一二十位阿姑一起赶着时间采茶,不仅考验眼力,也是体力的极大消耗,着实辛苦。

采茶篓子满了就得赶快送到制作车间,茶芽被倒在又圆又大的竹笾上摊晾。嫩绿柔弱的身体自离开阿姑手中的那一刻,便开启了它们人生的第二段旅程。不论是现代化标准机器制作或是传统手工制作,接下来的杀青、理条、烘焙、摊凉、复烘、干燥等一系列制作工艺将带着制茶工人们的心意,足以让每一片叶脱胎换骨。

春茶时节,日日采摘的鲜叶都必须完成制作,四斤半左右的鲜叶得一斤干茶,平均每天五六十斤的鲜叶,采茶阿姑与制茶工人不停的劳碌着,是生计所须,更是为了能让人们享受到正宗的安吉白茶味。

不知曾在哪里看到过一句话“让人爱的,才叫风情”,安吉白茶的风情,自是鲜灵清爽,使得相识之人皆念念不忘。它落在水中的倩影亦如夏日里少女裹着丝绸长裙的腰肢,并非惹人眼的妩媚,却想用一生来珍藏她的心事。

品茶时,这一份惬意也必定伴着健康洒落在身心。于是,饮下这一杯春意,还有何事好烦忧?

(留言可获取文中品茶地点哟,文末附有上期答案揭晓)

作者簡介:

品茶后若有所思,只愿把喜欢的文字,分享给懂的人读。

上期品茶地址揭晓: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昌明路中泰嘉苑二号楼10楼B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