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我视野看奥运

 学好文化 2023-06-06 发布于河南
(此为学校班会要求,仅摘录于下)

如火如荼的东京奥运会终在8月8号结束。而身为文科生,对时政的敏感让我在空闲时刻了解到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时,我会想到一道道考题:政治上可能会强调体育强国,可能会牵涉到祖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的统一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历史也可以考察,看到苏炳添突破历史的时刻,许多人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932年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由此看到国家危难时刻仍有有志之士,仍有万千中国人民深沉的热爱着这个国家。甚至从那些弱小的国家仍然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加奥运会时看到当时中国百受西方侵略时残破的样子;我们也可以把奥运作为热门素材运用到语文作文,看到这一届奥运会中彰显的新的精神;甚至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看到奥运会的一幕幕……而作为这些考题的主答者——我,又必须身为这些考题的“主体”,看到奥运健儿在一次次突破,一次次摘冠,一次次拼搏中所彰显的体育精神以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如果说征战高考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那我们可以从清华学霸杨倩身上看到;如果说是需要持之以恒,那跑神苏炳添,卫冕冠军的马龙便证实了什么是久久为功;从勤奋,拼搏角度来看,小小年龄的张家齐,全红婵便是我的榜样。而一切都可以说是自律,那些优秀的人各个方面都优秀,杨倩妥妥的学霸,苏炳添论文写的很好,孙一文比赛可以,而且颜值很高……
……
他们告诉我的是:“生活不是轨道,生活是原野。”未来不确定的同时意味着多样性,他们的精神,他们的自律无时不激励着我,这并非空话,在剩余时间的备考里甚至之后的生活,回想起他们或许没有了当初看比赛时的慷慨激昂,但内心却时刻记着他们的样子,在一次次否定、怀疑自己时从他们身上寻找一丝坚定和希望,我需要时间换空间,如他们一般,在自己的领域做好,甚至做到顶尖,至少不用在好时代到来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发现自己竟然拿不出任何像样的东西,献给饱含热泪的生活。


当然出于学校要求,这些都过于正面。我们应该看到奥运会中的不足,比如男女同种比赛中的服装问题,这涉及了对女性的尊重。我甚至想说我们可能并非有他们天赋,甚至我们的天赋可能因为经济问题无法得到开发,我们并非要和他们攀比,而是看到这个时代里仍然有满腔热血的人,仍然有不忘初心的人,这些人也的的确确是榜样。

我希望大家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学习,接受教育的意义,而非道听途说就是为了考上大学,为了之后的生活。

以此,这次分享也是关于学习了,生活和学习从来不是可以完全分割的两部分。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完整的少年。


摘:
我不怕在这个时代中沉默,怕只怕我和很多人一样,最醉心于愤恨与狂欢,不去读书,不去思考,学不会倾听和宽容,以至于有一天,当好时代来临时,我发现自己两手空空,被厌倦与悲凉跨了身体,竟然拿不出任何像样的东西,献给饱含热泪的生活。


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我是希梦,谢谢大家的观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