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不懂《辅行诀》,则参不透伤寒组方核心思路| 13张导图揭秘旷世绝学辅行诀

 王志连 2023-06-06 发布于河北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医社
想要快速正确入门中医,学好伤寒,需要学习《辅行诀》。

《辅行诀》一书的出现,是一种偶然,其传承,更是一种机缘,这是一种跨时代的中医延续。

1900年,守护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无意之间发现了藏经洞,洞中有各种典籍文物5万余件,之后法国人取走少部分,其它为当时清朝运往北京保存,《辅行诀》是王道士从法国人运送的典籍中所抽取,于1918年被河北张姓之人所购买,并传于其孙张大昌。

1965年,张大昌将《辅行诀》的抄录本交给范志良先生抄录,原卷于1966年毁于文化大革命。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辅行诀》版本,基本为范志良先生的抄录本。

该书乃是梁代陶弘景所著,时间处于两汉与隋唐之间,正好是两汉医学的一种延续,同时也是民族混乱时代的一种医学留存,弥补了两汉至隋唐医学的空白地带。

最为可贵的是,《辅行诀》成书之后,被存于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之内,一直未受到战火的损毁及各种人为篡改破坏,最能反映古代医学的本质面貌。

旷世绝学《辅行诀》
图片
  中医最古老的诊疗书籍

理论上讲,《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早于《辅行诀》,但是这两本书都是在隋唐之后,医家收集整理成书,且不断受到各种的损坏,又不断的整理传承,所以内容有部分失真及错漏之处,甚至被怀疑加入了后世医家的观点。因此,讲《辅行诀》是中医最古老的诊疗书籍,并不为过。

  经方的渊源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陶弘景的见解(隐居曰),第二部分为引用的《素问》语录(可在素问中找到出处),第三部分摘取的汤液经法的诸方。最珍贵的是汤液经法的诸方条文,采用原文照录的方式,保存了久已失传的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由此可窥见汤液经法的行文样式,为研究伤寒学派学术渊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料,也就是经方的渊源。

  参透伤寒组方核心思路

《辅行诀》最宝贵的是汤液经法图,陶弘景称之为“尽要之妙”,其在制方理论中的地位犹如六经辨证在临床理论中的地位,可谓株连双臂。通过《辅行诀》对于中药五味与五脏补泻关系的认识,我们可以正确理解《伤寒论》的用药成方思路,同时开辟了对于中药研究的新体系,并可以进一步观察临床实践。

  解决了现代中医脏腑诊疗与经方对接混乱的问题

《辅行诀》的诊疗理论,是以人体五脏为核心,立足于五脏,确定诊疗方案及用药,如治疗心脏病症的大小补心汤、大小泻心汤;治疗肝脏病症的大小补肝汤、大小泻肝汤;治疗脾脏病症的大小补脾汤、大小泻脾汤等等。

《辅行诀》这种以五脏为核心的诊疗模式及理论,与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西医学的诊疗模式,具有一致性,同时又可以解决了现代中医脏腑诊疗与经方对接混乱的问题。以《辅行诀》的脏腑诊疗模式为立足点,我们可以窥测到《伤寒论》脏腑+经络的联合诊疗模式。

  不为大医便为大厨,生活处处皆可用辅行诀

辅行诀最落地的是可应用其调和五味的理论在日常的食饮之中,本书内载六分之一《汤液经法》原方,而《汤液经法》作者伊尹又是厨师出身,学了辅行诀,天下食材不离辛咸甘酸苦五味,烹饪奥妙无非五味合化与火候,每日三餐,便可应用。

伊尹后为商汤宰相,他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烹饪理论治理天下,辅行诀中蕴含的调和平衡之妙,亦是与之相通。

关注季节时令,配合应季食材,辅以五味调和,这便是品质生活。比如,出差在外,起居不规律会出现便秘的情况,此时可应用咸辛除滞的原理,食用咸辛味的小菜即可给身体做食疗。

《辅行诀》是中医最核心的味道,一旦尝过后,就再也忘不掉!

图片


关于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

图片

《张大昌先生弟子个人专著: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是一部总结《汤液经法》辨五脏病症组方用药规律的书籍。

图片

它承袭《内经》《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的学术内容,发挥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五行五味学说中,引进当时思想界的体用思辨方法,同时又增入”化”的概念,达到了与阴阳学说有机的融合,使基础理论的脏象、经络、诊断与处方学的完全统一,完成了经方组织制度的规范,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目录及部分内容


学习辅行诀,参透伤寒核心组方思路。青竹中医读书会第13期,邀请大家一起共读《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15天解锁辅行诀核心机密,入门中医,突破伤寒。


13期读书会,共读《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校注讲疏》
图片
  特设中医专家专场

中医专家专场

中医专家简介:
刘鸣,原山东省济南医院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山东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导师,副教授,山东省中医药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评审专家。曾师从多位老中医,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涉猎广泛,自1969年学习针灸,曾任市针灸学会理事,著有《三清轩医书四种》(课徒稿),在《中医文献杂志》,《中国针灸》等发表论文多篇。

专家专场时间:定期专家专场集中答疑,杜绝学习云里雾里。
图片
图片

  科学规划,固定学习任务

  14天闯关打卡,解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图片


  13张青竹独家高清思维导图

图片

  名师答疑,组团讨论,同频交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