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习成绩急剧下滑,还得了抑郁症,恶性循环!父母如何帮孩子快速找回学习状态?

 晴日心理 2023-06-06 发布于广东

本文字数约:7203 字       

阅读时间9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先深入了解孩子的病情是哪种类型

02、家长和孩子都需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03、先解决情绪障碍,再解决学习障碍,必要时可休学

之前,我们分享过青少年患者艾彬的妈妈写的自述文章。

艾彬在高中时遭受了重大的学业打击之后,学习状态一落千丈,记忆力下降,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理解能力变差(其实是出现了学习障碍),还罹患了抑郁症。

幸好,他的母亲及时自我反省,改变错误的教育方式,改善了亲子关系,这使艾彬在未曾服药的情况下情绪恢复平稳。但他的学习状态仍然不理想,对自己和未来缺乏信心。所以,艾彬的母亲还是很着急,希望帮助儿子找回以往的学习状态。

对于艾彬母亲的担忧,我们提供了一些具体化的建议,有助于其解决儿子的学习问题。回看文章请点击:【家属自述】从未服药,但我和儿子正从黑暗、迷茫、无助走向曙光和希望!上篇)(下篇

在临床中,我们接诊过的部分青少年患者,其患病过程与艾彬是相似的——先遭受了学业上的打击,逐渐出现学习障碍,随后才出现精神心理障碍,被诊断为抑郁症或者双相情感障碍等等,而且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孩子都得抑郁症了,病情缓解了就谢天谢地了,有什么能比心身健康更重要?为什么艾彬妈妈还要那么关注孩子的学习?接受孩子当一个平凡人不行吗?如果孩子被逼急了,岂不是再次情绪波动,病情加重?

这种想法的出发点可以理解,孩子的心身健康确实是最重要的。但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很多孩子自己对学业就有非常高的要求,优秀的学习成绩甚至是他们唯一的自信和希望来源。他们得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导火索,就是因为在学业上遭受了重大挫折,他们自己没法解决,出现了灾难化思维,觉得自己没用了、没救了,陷入了重度抑郁发作。

所以,对于先出现学习障碍,再出现抑郁症或其它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我们不能机械地将他们的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分开,而应该看做一个整体。如果孩子的学习障碍解决了,情绪障碍往往就会明显缓解,甚至迎刃而解了。

那么,父母到底该怎么做呢?怎么帮助孩子找回好的学习状态呢?

父母先深入了解孩子的病情是哪种类型

第一步,父母要积极学习科学的、高效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比如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那什么是抑郁症?什么是学习障碍?都有哪些特征和表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精神科医生所说的“抑郁症”主要指的是“重性抑郁障碍”,主流精神医学认为抑郁症的病因不明,很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神经递质浓度异常有关。

但我们之前深入分析过,抑郁症的主要病因其实是心理社会因素,是患者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且不断自我否定所致的。

尤其是本文讨论的这类抑郁症患者,往往是遭受大量学习上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心理社会因素,逐渐形成了学习障碍和抑郁症。

相关文章:

- 为抑郁症正名:你所理解的“抑郁症”,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抑郁症!

- 神经递质、遗传和心理社会因素,哪个才是抑郁症的“元凶”?

相比“抑郁症”,可能很多父母对“学习障碍”感到更陌生。因为国内外对“学习障碍”并无统一的定义,国内绝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和心理从业人员对此也缺乏了解和研究。反而是教育界对学习障碍的研究较多,但主要从学习表现和学习心理上进行研究,缺乏与精神医学的关联。

学习障碍,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出现了与学习情境相关的不适应状态或行为,以致于学习效率低、感到学习很困难,但与智力无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很多孩子的智商明明没问题,在生活中的其它方面很正常,甚至机灵得很。但一旦涉及到学习,他们就学不进去、厌烦、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作业拖拖拉拉。

严重的话,学生可能会出现考试焦虑、严重偏科、厌学逃学、校园恐惧症等等。

有的孩子还会有躯体症状,比如一学习、一考试就拉肚子、头晕、胃疼、恶心等,但到医院又查不出身体上的问题。这些都属于学习障碍的表现。

严格来说,我们在这里说的学习障碍,不属于精神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因为国内大众目前对精神心理障碍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不够客观,很容易产生歧视。如果贸然把一种心理、行为现象定义为精神疾病,可能会令个体产生病耻感,加大心理压力,这反而不利于解决问题。

而且,其实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很常见,很多父母读书的时候成绩也不好,或者明显偏科,这也是学习障碍。只不过大部分人的学习障碍是轻微的,家庭、社交等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也较好,所以没有导致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

那学习障碍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直接原因来看,学习障碍的成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有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互联网的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素质、躯体疾病。比如如果家庭氛围不良,家里总是吵吵嚷嚷,那孩子自然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

内部因素有孩子的知识结构完整度、学习时的情绪,对学习的认知、思维模式的层次、学习方法、人格特征、内驱力等。比如有的孩子一学习就感到烦躁,或者并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自然也很难学得好。

对此,我们曾撰写文章详细分析过:孩子为什么成为“学习困难户”?这里有一张详细的原因对照表,父母可对照寻找孩子学习障碍背后的原因。

那么,上面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又有什么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呢?我们在多学科诊疗(MDT)中发现,这背后主要是孩子遭受了与学习行为、情景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经常在学习情境中遭遇挫折,被父母、老师严厉批评,缺乏认可,并总是因此感到生气、委屈等等。

所以,在孩子出现学习障碍的时候,父母要对此保持客观、理性的认知。孩子学习状态不好,不是脑子有问题,不是“天生不是学习的料”,也不是孩子主观上消极懒怠(即使孩子到后期有消极心理,也是因为前期努力过但没用,所以“躺平”了)。孩子是在学习的心理和行为方面遇到了困难。

第二步,在孩子情绪比较平和的时候,父母与孩子深入交流,仔细判断孩子到底属不属于“先出现学习障碍,再出现情绪障碍”这种类型。判断后再确立具体的应对思路。

为什么一定要鉴别?因为“先出现学习障碍,再出现情绪障碍”与“先出现情绪障碍,再导致学习障碍”,这两者的应对策略是不同的。

而且,如果这两者出现的时间都比较长了,已经陷入恶性循环了,两者之间纠缠不清了,辨别起来就有难度。所以,父母一定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剥丝抽茧,尽量分清先后顺序。

如果孩子属于“先出现学习障碍,再出现情绪障碍”这种类型,他们在出现抑郁情绪、被诊断为抑郁症之前,往往会先经历“焦虑情绪”的阶段。

因为他们出现学习障碍后,学习成绩会明显下滑。他们又一向很看重学习成绩,所以会非常焦虑、烦躁,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比如挑灯夜读、拼命刷题、盲目给自己打鸡血等等。

但他们发现尝试过各种方法,学习效果还是不好,他们会更加焦虑,甚至频繁失眠,产生灾难化思维,“我再这样下去,一定考不上好大学”、“我还有什么前途可言”、“老师和同学一定特别瞧不起我,我没有价值了”......

如果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是没法上升,甚至继续下滑,他们很可能会放弃挣扎,出现了绝望、躺平的心态,“反正我无论多努力,都改变不了现状,那就这样吧”。表面看来,他们很“佛系”,很颓废,很不上进,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出现抑郁发作了,对学习提不起劲了。

所以,父母可以仔细回忆孩子在出现抑郁之前,是否有一段时间曾经常非常焦虑、失眠、紧张,甚至总是熬夜学习。

另外,如果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大,重大考试失误,或者学习环境改变(升学、转学)后学习跟不上,然后出现情绪障碍的,这也属于“先出现学习障碍,再导致情绪障碍”的情况。

而有些青少年本来的学习状态没什么大问题,但遭遇了校园欺凌、老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者来自原生家庭的不当教育,情绪波动大,出现了情绪障碍,进而明显影响学习状态,导致学习障碍,这种就不属于本文要讨论的情况。(至于这种情况如何解决,下一篇文章会提供具体建议)

家长和孩子都需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步,父母要利用良性沟通三部曲——共情、倾听以及积极引导,与孩子深入沟通,反思和总结孩子出现学习障碍的深层次原因,梳理孩子逐渐从学习障碍发展到情绪障碍、两者再恶性循环的过程。

一般来说,因学习上的打击而导致情绪障碍、自信心严重受挫的孩子,往往都是非常重视学习成绩的,他们甚至把学习成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重视成绩没有错,但过分重视就是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过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为什么孩子会对学习成绩过分在意?父母要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因为孩子的观念往往会受到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为【抑郁症】专栏的文章,

余下内容为付费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