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平水韵中的一东与二冬韵问题

 篷山日不落 2023-06-07 发布于江西
水畔网行2019-07-2003450

一、平水韵的由来

写格律诗词的人都知道平水韵。使用平水韵,是为了规范格律诗的押韵,使诗文念起来更加优美有韵味。

最初的平水韵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成书于南宋时期,由金人刘渊编撰,又因刘渊生于江北平水(今山西临汾尧都区),所以又称作《平水韵》。

南宋人编写的《平水韵》含107韵,其书今已散佚,只能从元初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一书了解到一些概况。1223年,山西平水(平水为隶属于金朝河东南路绛州之乡级行政区)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个韵部。

今人熟知的平水韵则是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等七十六人奉敕编撰的《佩文韵府》。其前身是《礼部韵略》,《礼部韵略》的前身是《集韵》和北宋的《广韵》,而《广韵》的前身是唐朝的《唐韵》,《唐韵》的前身是隋朝陆法言在601年写成的《切韵》。《切韵》分为193个韵部。

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修整韵书。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孙愐编制《唐韵》(原书已佚失),是《切韵》的一个增修本,全书5卷,共195个韵部,,与稍早的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同,其上、去二声都比陆法言《切韵》多一个韵部。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大宋重修广韵》(《广韵》)在《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个韵部。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后来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

元初阴时夫著《韵府群玉》,定106韵的版本为“平水韵”。明代以后,文人则沿用106韵。

清代嘉庆年间,因避讳(清嘉庆皇帝的名字-爱新觉罗·颙琰),故改“琰”为“俭”。

清代康熙年间,后人所编的《佩文诗韵》、《佩文韵府》、《诗韵合璧》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共收录汉字9504个,全篇韵表采用繁体字(正体字)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这就是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2001年,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出土的古韵书《排字韵》的残片,其内容与王文郁的《新刊韵略》完全一致,具有106韵的组织,是更早的206韵的《广韵》的一种略本。

2004年,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四条诗词创作用韵方针,将《平水韵》重新校订,并收入《中华新韵》中,便于读者携带、使用。

二、一东和二冬韵为什么不在一个韵部?

据考证,从上古时代一直到唐代中叶,“东”和“冬”的读音是有区别的。譬如,隋唐的东韵字收ung,东就念dung;冬韵字收ong,冬就念dong。发音区别小,但确有不同。虽然从隋朝到南宋隔了600年时间,语音变化很大,但是写诗的韵书官方编订起来一直比较保守,基本上很多是袭用前人的。宋词里东与冬通用很正常,晚唐人搞不清楚的发音宋人更不用说。但是,不管怎么变化,写近体诗东冬之类的区别始终是很严的,到了民国时期,人们写近体诗也跟《平水韵》相合,这是传统习惯使然。

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按照平、上、去、人四个声调划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其中第一个声调平声,因为平声的字较多,故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从历代韵书看过来,其中第一、二韵都是东、冬韵。这两韵不但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完全一致,甚至在古汉语中,也仅仅是主元音略有差异。

一东中的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的冬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二个韵部;而下平声的“一先”、“二萧”中的先韵、萧韵,则是下平声中的第一、二个韵部。其余的以此类推。

“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东韵中包含有许多字,它们的共同点便是韵母相同(当然是指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读音),例如:风、空、虫、弓、东、宫、红、翁、同、童、穷、铜、通、融、虹等字,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的韵母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属于东韵,如果是作格律诗,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韵。

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提到了关于东、阳韵的关系:“东韵:上古(东汉以前)为 [oŋ],中古(隋唐至宋)为[uŋ]。(东韵)oŋ和(阳韵)ɑŋ声音相近,因此,从很古的时候起,东阳就能合韵。虽然在《诗经》里东阳的界限是清楚的,但直到西汉,东阳仍然有合韵现象。东汉以后。东阳渐渐疏远了,因为东韵的元音已经高化([oŋ]——》[uŋ]),而阳韵没有跟着高化,所以不能再合韵了。

反过来我们看冬韵的变化:上古uəm——uəŋ——中古uoŋ。自上古起,东冬韵便有区别,而隋唐至宋时,东由[oŋ]→[uŋ],与冬韵则相差无几,甚至不能分辨。虽然是隋唐至宋的演变过程,但实际在宋之前,古人还是能分的清东、冬之间的差距,而到了宋代,古人基本上就不分东、冬了-------宋人作词基本不辨一东二冬,后世词韵自然也将二者整合唯一。

总而言之,平水韵是延续了《切韵》、《唐韵》等韵书编撰而来,虽然在宋之后的古人对于东、冬已经分不清了,但依然是按着这个分韵原则来划分的,我们写诗便是用的这个韵书;而在词韵上,东、冬却已经是合并同类项了。

三、阅读与写作时如何掌握“东”与“冬”韵?

本文提供几种方法,供初学者参考。

1.声旁区分法

把这两个韵部中同声旁的字归纳在一起,可编顺口溜:工中弓同蒙童风,囱隆匆戎龙多虫。记住了这个顺口溜就记住了大部分东韵字。譬如:  

含“工”的字有:功工攻荭红虹崆空鸿; 

含“中”的字有:中衷忠盅冲忡; 

含“同”的字有:同筒铜桐峒;

含“弓”的字有:弓躬穹穷;

含“蒙”的字有:蒙蒙朦瞢;

含“童”的字有:童僮瞳; 

含“风”的字有:风枫疯; 

含“囱”的字有:囱聪骢;

含“隆”的字有:隆窿;

含“匆”的字有:匆葱;

含“戎”的字有:戎绒;

含“虫”的字有:融虫。

“龙多”的意思是说以“龙”为声旁的字多数是东韵。

记住了以上方法,能够识别大部分东韵字,剩下的几个散字记起来就比较轻松了,有:熊、冯、充、丛、通等。

同样,冬韵字也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概括,即:农容用凶重,封从邛蛩丰。它分别代表下列冬韵字:农侬浓脓;容榕蓉溶;庸佣慵痈;凶胸匈汹;锺钟冲重; 封葑;纵[纵横];从;邛筇;蛩跫;雍邕。  

在这里,“丰”也只是指多数用“丰”作声旁的字。其中“冲”应该是“要冲”的简化,所以放在“重”字一块。其它散字就不多了,如:舂、彤、茸、喁。

通过声旁区分,我们会发现还有些重叠的情形,这样,就可运用对比来记忆:  

东韵:终       冬韵:冬咚

丰蓬篷         丰逢缝峰锋蜂烽

公翁嗡        松淞蚣

棕崇         宗淙踪

笼胧栊咙聋珑砻泷   龙茏

洪烘         供

2.学习《声律启蒙》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本书。

在《声律启蒙》中,对一东和二冬的声律描述是:

一东: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二冬: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踈慵。

《声律启蒙》中一东、二冬、三江这些,数字代表声调的次序,而汉字代表韵部。

3.强记硬背

《平水韵》中属于【一东】的字有159个,其中,常用字约70多个,如: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属于【二冬】的字有97个,其中,常用字约50多个,即: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以上常用字总共不过120多个,记忆力好的人完全可以背下来。当然,熟能生巧,看多了,写多了,自然就会熟悉的。

4.有意识地选读一些一东二冬韵的诗作,有助于熟悉二者的区别

例如:杜甫的《野人送朱樱 》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诗中的“红”、“笼”、“同”、“宫”和“蓬”押一东韵。

又例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诗中的“浓”、“钟”、“峰”和“松”押二冬韵。

再例如: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中的韵脚字分别为“红”、“风”和“中”。用顺口溜中的第一句“工中弓同蒙童风”判别,红含“工”,风和中就在句里,属于一东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