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教育不生产工业标准品,教育会放大个体成长差异

 育邻人 2023-06-07 发布于云南

育邻梦

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遭有良知的老师怒怼,你怎么看?

回复:学校教育不生产工业标准品,教育会放大个体成长差异

自然世界由物质构成,生命是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同时,自然生命体系中,唯有人类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能力。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植物只能占有根系触达之地的水分和微矿物&只能吸纳到枝叶伸展领域内的阳光能量,动物只能享用肢体触达范围内的食物,微生物只能降解那些生命气息微弱的动物和植物。如果说自然造物对人类有所眷顾,那便是赋予了人类较其它动物族群更高的综合智商。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现代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抛物线,成长缓慢、掌握综合文明生存技能所必须耗费的时间则更长。

教育仅仅能够统一服装的颜色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本质上是说孩子的生理秉性由父母的遗传基因影响、综合人生性格受父母教养调控。跟父母流淌同样的血液、跟父母吃同样的饭菜、跟父母住同样的房子、跟父母一起玩耍、跟父母适应生活、父母为孩子扩展文化学识内容......具备完全独立生存能力之前,所有孩子的成长都由原生家庭提供补给。然而,人类世界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家庭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告诉人们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就会受到好的影响,生活在坏的环境里也就会受到坏的影响,强调环境对人学习成长的综合影响。是故,出生在原始丛林里的人类祖先会辨识&采摘植物果实+捕获猎物+防御敌害、出生在农牧时代的人类先辈会耕种+畜牧+加工制作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出生在中国的孩子们讲汉语+写方块字+使用筷子吃炒菜&米饭&馒头&面条、出生在印度的孩子们讲印地语+写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吃咖喱手抓饭、出生在英国的孩子们讲英语+写ABC+使用刀叉吃面包&酱汁......

同样的年龄,有的孩子胖,有的孩子瘦,有的孩子高,有的孩子矮;同样的老师教,有的孩子一点就通,有的孩子就是搞不清,有的孩子乐于学习,有的孩子人在课堂心在梦游;面对同样的学识,有的孩子兴趣十足,有的孩子见惯不怪,有的孩子昏昏欲睡......面对具备完全独立成长意识的孩子,没有人能将多个孩子教养成一个模样,即使同卵多胞胎也会有不小的成长差距。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刚出生时,所有人类孩子仅体重、肤色、毛发有细微的差异;长大到15岁左右,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孩子们,他们使用不同的文明语言、在不同的社会接受被教育、以不同的方式谋生;长大到30岁左右,曾经只会哇哇大哭的孩子们,在不同的职业领域工作、享受着完全不同的家庭生活......成长是生命个体差异的放大器。

同样的土地,耕种可以收获谷物+菜蔬+瓜果、放牧可收获肉+蛋+奶+毛皮、建筑楼房可供人类居住;同样的木料,可盖住房、可做家具、可做小舟;同样的铁矿石,经过冶炼&锻造可制成农具、机械、交通工具......相同的自然物资,经过人类不同的主动劳动创造,可以生成不同的人类社会财富。同理,学校教育将人类社会业已成熟的社会文明传授给孩子们,为不同人类社会主动劳动创造岗位输送人才。所以说,学校教育不生产工业标准品,教育会放大个体成长差异。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