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元暠師序》鈔記

 企愚書櫥 2023-06-07 发布于湖南

元暠其人,僧傳與方外史志未嘗收錄。《隆興佛教編年通論》但收有柳子厚的《送元暠師序》,因提及其名諱;《釋氏通鑒》言及元暠名諱,亦因子厚此文也。通過子厚的這篇贈序,我們知道元暠是中唐時期的僧人,居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俗姓陶。若要完整瞭解子厚的這篇贈序,我們必須先瞭解到柳子厚的《送元暠師詩》。關於此詩的出處,《四庫》不曾收錄,《全唐詩》亦不曾收錄,然網絡卻廣收此作。其詞曰:

侯門辭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魯心猶在,從周力未能。

家山餘五柳,人世遍千燈。

莫讓金錢施,無生道自弘。

其大意是對於侯門的責讓必須誠服,容忍司馬之位令我悲痛陡增。如孔子當年離開魯國然心猶在魯,遵循孔教“從周”我卻力不從心。家山宛然唯剩五柳尚在,人世到處佛燈遍照。不要以為布施了金錢便是奉佛,更重要的是弘揚佛教的“無生”妙法。乍看此詩,作為五律頗為嚴謹,不似一般淺薄之流附庸,以故拈出來一說。

作為武陵陶氏後裔,元暠祖上陶侃自是封侯,陶淵明則是高士與大詩人,之後的陶弘景乃是大方士。元暠能詩,此番他持劉禹錫所作詩序與自己的詩集造訪柳宗元,自然會得到子厚的青睞。加之當時某些出家人並未能圓融世出世法,往往認為出家便是六親不認,因而“去孝以為達,遺情以貴虛”。其實,真正的出家人是要圓融二諦的,以故洞山有《辭北堂書》,永嘉有親姊之養。而今的元暠“衣粗而食菲,病心而墨貌”,但爲“其先人之葬未返其土”而憂心,以故“求仁者以冀終其心”。元暠的這種作為並不違背佛法要義,且在佛典中也有《大方便佛報恩經》行世,後世還有所謂《父母恩重難報經》(一般認為是初唐時偽經)弘傳,爲盂蘭盆會奠定了基礎。世間諸多出家人不明此理,雖棲身叢林而有違佛道,而元暠師則能圓融世出世法,既不違佛門教義又融通了儒家思想,這便是元暠師的高人之處。

贈序的結尾點名元暠師的籍貫與俗姓,爰延及陶氏先祖如陶侃、陶淵明等名流。緣其先祖有通儒,故出家不忘孝道;又緣其先祖有高士,故捨家修出世間法;更緣其先祖有通侯,故出世之後能與達者交遊也。子厚的這些讚譽,突顯了元暠作為方外交碻屬高士,然又不執着出世法而違世間法,堪稱大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